
企业竞争战略的现状问题和发展.docx
18页企业竞争战略的问题,现状和发展一 本文主要结构框架行业结构学派能力学派战略资源学派关注外部环境竞争对象获取竞争优势竞争内容竞争内容竞争方式匚 多元化 手段变化时间反应空间拓展转变 二)7F 7F 7F 7F多点竞争边缘竞争时基竞争战略全球竞争战略合作竞争战略本文综述的框架二 企业竞争战略的定义关于竞争战略的定义,国内外不少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英国戴夫.弗朗西斯在《竞 争战略进阶》中则写道,制胜的竞争战略是一个优势组合,即企业能够以持续盈利的成本, 吸引足够的顾客选择你而不是你的对手的产品或服务樊松林认为,竞争战略就是研究竞争者的行动和市场竞争的环境从对本企业有利这一前 提出发, 认清自己与竞争对手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便扬长避短,谋求企业在竞争中的长期 生存与发展,制定出能在竞争取得和保持优势的行动方略[1]而闫振宇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具有实用性的定义,即竞争战略主要是指企业 产品和服务参与市场竞争的方向、目标、方针及其策略,其内容一般由竞争方向、竞争对象、 竞争目标及其实现途径几个方面构成[2]三 企业竞争战略的主流学派1 行业结构学派行业结构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业经济学中的有关理论和分析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 到了战略研究,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中,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战略》一书 中提出的产业分析的一般模式影响最大这种分析方法扎根于产业组织理论中经典的结构— —行为一一效果(SCP)模式,即产业结构决定了产业内的竞争状态,并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及其 战略,从而最终决定了企业的绩效[3]1.1关于竞争优势源的研究行业结构学派认为:企业的竞争战略必须将企业同它所处的环境相联系,而行业是企业 经营最直接的环境,每个行业的结构又决定了企业竞争的范围,从而决定了企业潜在的利润 水平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得竞争优势,而获得竞争优势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企业所处行 业的盈利能力,即行业的吸引力,一个是企业在行业的相对地位[4]因此,企业要获得竞 争优势就是要选择有吸引力的行业,同时在这一行业中争取好的相对地位1.2关于基本竞争战略的研究行业结构学派认为,企业要通过产业结构的分析来选择有吸引力的产业,然后通过寻找 价值链上的有利环节,利用成本领先或性能差异来取得竞争优势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波特 提出了赢得竞争优势的三种最一般的基本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 略。
[5]总成本领先战略其目标是要成为产业中的低成本厂商成本优势的来源各不相同,并取 决于产业结构如果企业能够创造和维持全面的成本领先地位,那它只要将价格控制在产业 平均或接近平均的水平,它就能获取优于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与对手相比其在相对较低或 相当的价位上,成本领先者的低成本地位将转化为高收益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努力创造独特的产品或服务在这种战略的指导下,企业力求就客 户广泛重视的一些方面在产业内独树一帜它选择被产业内许多客户视为重要的一种或多种 特质,并为其选择一种独特的地位以满足客户的要求,它因其独特的地位而获得溢价的报酬目标集聚战略要求企业致力于服务某一特定的市场区隔,某一特定的产品种类,或某一 特定的地理范围2能力学派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汉默尔(Gary Hamel)、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斯 多克(George St alk)、伊万斯(Philip Evans)等人为代表的能力观受到理论界的青睐,战略 管理理论由波特的结构观转向了能力观,即从企业外部转向了企业内部能力观强调组织内 部的技能和集体学习以及对它们的管理技能,认为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组织内部,新战略的 采取受到公司现有资源的约束。
该学派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为代表的“核心能力观”;二是以 斯多克、伊万斯、舒尔曼为代表的“整体能力观” [6]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核心能力是“组 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各种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整合各种技术流”因此这种 核心能力是指蕴含于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之中的具有明显优势的个别技术和生产技能的 组合;而后一种观点主要表现为组织成员的集体技能和知识以及员工相互交往方式的组织程 序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核心能力学派核心能力学派是一种强调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核心能力为出发点,来制定和实施企业竞 争战略的理论思想强调企业内部行为和过程所体现的特有能力,强调从识别、培养、应用 和提升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及其过程中的核心能力出发,来制定和实施企业的竞争战略2.1关于竞争优势源的研究核心能力学派的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在对世界上优秀公司的经验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 出,他们认为竞争优势的真正源泉在于:管理层将公司范围内的技术和生产技能合并为使各 业务可以迅速适应变化机会的能力核心竞争力理论倡导的企业战略中核心竞争力的识别、 培育、扩散与应用,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7]2.2关于基本竞争战略的研究核心能力学派的代表人物哈梅尔和普拉哈拉德认为,一个在全球取得领先地位的企业, 必须把自己看作是核心竞争力的组合,并在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三个层次展开 竞争。
核心能力理论的观点认为,现代市场竞争与其说是基于产品的竞争,不如说是基于核 心能力的竞争,核心能力强的企业相对核心能力弱的企业就可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3 战略资源学派战略资源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的资源差异会导致竞争优势的差异,公司的竞争优势 取决于其拥有的价值的资源并认为公司内部环境同外部环境相比,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 业内部的组织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只 有公司拥有了预期业务和战略最相匹配的资源,该资源才具有价值因此,企业竞争战略的 主要内容就是如何培育企业独特的战略资源3.1关于优势竞争源的研究战略资源学派认为,资源与能力为企业的战略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它们是企业利润的基 本源泉一个企业的宗旨难以根据外部环境,如顾客的需求来决定,因为环境总是变化多端 相反,应根据企业的内部能力来决定,能力决定的方向相对要持久些它强调了内部资源的 重要性格兰特在《加利福尼亚管理评论》上发表了“竞争优势的资源基础论:对战略制定 的含义”,对资源基础论作了较为精辟的总结与诊释该理论认为资源与能力为企业的战略 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它们是企业利润的基本源泉3.2 关于基本竞争战略的研究战略资源学派构造了“资源一战略一绩效”的基本框架,认为资源是公司利润的源泉, 企业竞争力的差异是战略的差异,或者说是企业的资源差异。
企业资源理论区分了四种类型 的竞争战略第一,以资源异质性为核心的竞争战略;第二,采取事后限制竞争的战略,即 通过不完全模仿能力和不完全替代能力可以有效地限制竞争,避免企业资金的耗散;第三, 不完全流动性的竞争战略,即要求企业充分地利用企业内部资源的不完全流动性在持续地获 得市场利润的同时,实现利润在企业内部分配;第四,事前限制竞争的战略,其核心是企业 如何以较低的成本从市场上获得优势资源4 动态竞争战略观以上三大学派的竞争战略,虽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市场竞争,指导企业经营实践, 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硬伤:把企业的竞争环境视为相对静态的,忽视了竞争企业间的互动 关系和竞争环境的复杂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动态竞争理论应运而生动态竞争战略的基本思路是:战略是动态的,企业的竞争行为会引起其它竞争者的回应行为,动态战略就是要研究企业之间竞争行为的规律[8]4.1关于优势竞争源的研究 在动态竞争的环境下,竞争优势已经不能仅仅从企业外部或是内部获得,企业只有通过 其动态能力,特别是动态核心能力的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在一个变化无常的竞争环境中,能力持续不断地培养、开发、运用、维护和扬弃,这正 是动态竞争力的本质之所在,即通过不断的创新而获得一连串短暂的竞争优势,从而从整体 上体现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因此,推动动态竞争优势不断上升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的动 态竞争能力,特别是动态核心能力它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调整自身的内容,使企业 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下居于优势地位4.2 关于基本竞争战略的研究 在动态竞争的条件下,一个竞争战略所引起的冲击波将会通过对手和消费者扩散出去, 然后再反射回企业自身,正是这种一层又一层的战略及其反馈行为的多重波浪所导致的复杂 互动行为决定了竞争[9]贺小刚、李新春和方海鹰总结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对动态能力的认知,在概括出动态能力 的理论维度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企业实践,总结出中国企业强调的基本动态能力主要包括 五个方面,即市场潜力、组织变革、组织学习、组织柔性和战略隔绝10]刘雪琴在《企业 动态竞争战略研究》中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模型(见图1)图15 知识竞争战略观企业的现有知识集合并不能够为企业提供长期的竞争优势因为环境持续改变, 企业必 须能够持续不断地以新的方式整合生产资源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以创新的方式运作, 采 取新的步骤,或应对于市场的挑战都依赖于企业知识创新的能力查尔斯•德普雷及丹尼 尔•肖维尔(2004)认为企业现有的知识集合对保证企业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是不足够的,企 业必须具备学习并快速创建新知识集合的能力才使企业能够迅速适应或引领快速变化的环 境。
也就产生了企业知识竞争战略当把企业视为知识积累的集合体时,不仅意味着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 程,而且由于内部组织结构、人员特征、分工特性以及管理手段等不同,不同的企业具有不 同的知识积累与协调机制,造成了不同企业之间所积累的知识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进而决定 了企业之间不同的知识优势,最终形成了企业以其特有知识为代表的特有资源形式5.1关于优势竞争源的研究Prahalda and Hamel提出的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认为,企业的知识性资源是企业的核心 竞争力,企业的竞争优势并非完全来自于市场的机会、市场的发展状况、竞争激烈程度等外 部因素,持续竞争优势更多地产生于内部的资源利用效率,这种资源很大一部分是由其内部 差异性知识积累所形成的[11]5.2关于基本竞争战略的研究Rumelt认为最重要的超额利润源泉是企业具有的特殊性,而非产业间的相互关系也 就是说,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由企业自身因素所决定的,而并非是由特定外部市场条件所 能完全决定的因此,如果将企业的优势与效率的源泉视为内部知识积累以形成核心能力的 过程企业作为一个生产性组织,效率来自于知识积累,通过知识积累以提高企业自身内部资 源优势。
企业的知识积累差异性决定了企业之间具有不同特性的知识优势,而这种知识优势 代表了企业内部所具有的优质资源,同时也代表了企业较好的学习能力,企业的发展、竞争 优势与长期绩效在根本上是来自于这些企业内部因素因此,知识积累基础是企业成功的最 终与关键来源[12]四主流学派的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存在的问题1行业结构学派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竞争理论研究的深入,基于原假设提出的三种通用战略出 现了适用范围变小、理论性不完备和实践性受质疑等问题1.1适用范围变小行业结构学派的代表人物迈克尔•波特所提出的竞争理论是基于已有的产业结构,其假 设前提是产业间有着相对明确的划分界限,因此其所提出的三种通用的竞争战略,即总成本 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但这三种战略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当下,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革新日新月异、企业间竞争白热化、等复杂情况的综合作用,三 种通用战略已经难以适应更为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这种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