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攻下派张从正饮食补法的用药经验.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卢**
  • 文档编号:164875861
  • 上传时间:2021-01-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67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攻下派张从正饮食补法的用药经验本文导读:这是一篇关于攻下派张从正饮食补法的用药经验的文章,攻下派主要以汗、吐、下三法作为攻邪治病的主要手段, 虽然张从正以攻邪着称, 但其运用补法也颇具特色, 本文将就张从正运用补法的特色进行探讨      Analysis of ZHANG Cong-zheng s experience on application of tonifying method      Abstract:ZHANG Cong-zheng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four famous doctors in Jin and Yuan dynasty. He is good at the method of purgation and emphasized that the pathogenic factor stays, the vital qi is damaged, while the pathogenic factor dispells, the vital qi is relieved. In addition, ZHANG Cong-zheng s tonifying method is distinctive. For example, he applied tonifying method begin with spleen and kidney, and accompanied by converged method; tonifying qi and enrich the blood were often at the same time, and accompanied by regulating qi activ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medication for physically weak patients could not be too violent, with ginseng to help health qi; tonifying yin used fresh medicine juice; preserve one s health favour dietary therapy. This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ur clinical better application of tonifying method.      Keyword:ZHANG Cong-zheng; Tonifying method; Medication experience;      张从正, 字子和, 号戴人, 金元四大家之一, 攻下派代表人物, 强调邪留正伤, 邪去正安。

      攻下派主要以汗、吐、下三法作为攻邪治病的主要手段, 虽然张从正以攻邪着称, 但其运用补法也颇具特色, 本文将就张从正运用补法的特色进行探讨      《儒门事亲》中有专篇介绍补法, 如《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十七》《补论二十九》, 都论述了当时补者人之所喜、攻者人之所恶的社会流弊, 强调滥用温补的危害, 指出虚证应先攻再补, 补亦以食补为主, 正所谓:"先论攻其邪, 邪去而元气自复也";.在《五虚五实攻补悬绝法二十》中又描述了"五虚";, 即五脏皆虚证的临床表现并举一医案, 强调面对"五虚";的危急重证, 应该敢于应用重剂可见, 张从正虽以攻下着称, 但其运用补法也具有独到的经验      温补脾肾, 参以收敛      张从正把补法分为6种【1】, 即平补、峻补、温补、寒补、筋力之补、房室之补, 从其补益的方药上看大多为温补, 虽然有"天门冬、五加皮之类为寒补";, 但因为张从正所处的时代局限性, 直到朱丹溪才对阴虚之寒补作了专门的研究张从正治疗虚损列出的专方为无比山药丸无比山药丸出自《备急千金要方》, 药物主要由健脾、补肾、收敛药组成, 包括山药、茯神、苁蓉、杜仲、牛膝、泽泻、干地黄、菟丝子、山茱萸、巴戟天、五味子、赤石脂, 功效是温补脾肾。

      其中, 收敛药是本方配伍的关键, 收敛多是防止滑脱不禁导致正气耗竭而用的治标之法, 与补益药配合使用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又如张从正治疗"五虚";暴泻一案【1】, "呻吟声息, 瘦削痿然无力";, "五虚";证见"脉细、皮寒、气少、泻利前后、饮食不入";, 用圣散子, 并加倍剂量"二服作一服";, 而后用胃风汤、五苓散等健脾祛湿, "注泻方止, 而浆粥入胃, 不数日, 而其人起矣";.暴泻容易伤阳, 甚者则阳脱, 《伤寒论》中治疗下利清谷不止, 一般用四逆汤一类的药物, 而且一般暴泻忌用补涩药圣散子由御米壳、炙甘草、赤石脂、乌鱼骨、肉豆蔻、丁香、诃子皮、炮姜组成, 温脾涩肠, 先治其标, 而后健脾祛湿, 防止闭门留寇      调气和血, 补而不滞      虚损的治疗不仅在于调补脏腑, 还可用调气和血之法张从正治疗虚损的天真丸, 以血肉有情之品紫河车为君, 干地黄、当归补血, 白术、茯苓益气, 再以木香、砂仁等健脾理气之药佐之治疗产后虚劳的三分散, 四物加四君气血双补, 再以柴胡、黄芩、半夏疏利三焦, 条畅气机      《儒门事亲-凡在下者皆可下式》指出:"《内经》一书, 惟以气血通流为贵";, 气血的正常运行与人体保持和恢复健康关系密切。

      《丹溪心法》也指出:"气血冲和, 百病不生, 一经怫郁, 诸病生焉";.《儒门事亲-湿门》还指出, 运用吐法下法后, "使上下无碍, 气血宣通, 并无壅滞";, 攻邪方法最终也是要达到气血宣通的目的因此, 张从正运用补法更为谨慎, 对于确为虚证者, 病情也较为严重, 常采用气血双补, 但唯恐补益气血反致阻碍气血运行, 故添加调畅气机之品【2】.      体弱用参, 扶助正气      张从正攻邪也不孟浪, 而是辨患者体质用药如在《儒门事亲-疟非脾寒及鬼神辩四》中指出:"夫富贵之人, 劳心役智, 不可骤用砒石大毒之药, 止宜先用白虎汤加人参、小柴胡汤、五苓散之类";.对于体质较弱的富贵之人, 用白虎汤清热还加用人参益气生津, 小柴胡汤中也有人参和中扶正      《儒门事亲-小儿疮疱丹-瘾疹旧蔽记五》言:" (小儿疮疱丹-瘾疹) 宜先解之, 有二法遇亢阳炎热之时, 以辛凉解之, 遇久寒凝冽之时, 以辛温解之既用此二法之后, 次以白虎汤加人参冷服之, 勿辍, 盖防疮疹发喘, 喘者必死, 人参止喘故也";.还有一则医案"小儿有患疮疱黑陷腹内喘者, 余以白虎汤加人参, 凉膈散加当归、桔梗, 连进数服, 上灌下泄, 昼夜不止";.治疗在表之病一般先发表, 再清里, 对于小儿, 发表容易伤津, 所以张从正发表后再用白虎汤加人参。

      而对于疮疡内陷的危急重证, 则直接用益气清热的白虎汤加人参由此可见, 张从正非常重视根据患者的体质辨证用药, 对于体虚者, 用人参扶助正气      补阴用汁, 养生食疗      《儒门事亲-湿门》记载服用生藕汁治疗肺消:"凡三消者, 《内经》所谓肺消渴等可取生藕汁服则愈";.而在《儒门事亲-三消之说当从火断二十七》中有一则治疗膈消的医案:"余尝以膈数年不愈者, 减去朴硝, 加黄连一斤, 大作剂, 以长流千里水煎五、七沸, 放冷, 日呷之数百次, 以桂苓甘露散、白虎汤、生藕节汁、淡竹沥、生地黄汁, 相间服之, 大作剂料, 以代饮水, 不日而痊故消渴一证, 调之而不下, 则小润小濡, 固不能杀炎上之势;下之而不调, 亦旋饮旋消, 终不能沃膈膜之干;下之调之, 而不减滋味, 不戒嗜欲, 不节喜怒, 病已而复作能从此三者, 消渴亦不足忧矣";!张从正用大剂黄连清热, 现代研究也已经证实其降糖作用【3】, 生藕节汁、生地黄汁代饮水滋阴, 《医原-用药大要论》指出:"病有燥湿, 药有燥润, 凡体质柔软, 有汁有油者皆润, 体质干脆, 无汁无油者皆燥";【4】.有汁的药物多润, 新鲜药物取汁, 滋阴效果更佳, 如《温病条辨》中的五汁饮就是清热生津的佳品。

      另外, 张从正还在一些补益丸药中加入滋阴补肾的新鲜药物的药汁, 如不老丹、百日还丹和辟谷方中分别用桑葚汁、枸杞子汁、麻子仁汁调和药物, 增强滋阴养血的功效      《儒门事亲-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十七》云:"夫养生当论食补, 治病当论药攻";, 其后还具体指出:"余虽用补, 未尝不以攻药居其先, 何也?盖邪未去而不可言补, 补之则适足资寇故病蠲之后, 莫若以五谷养之, 五果助之, 五畜益之, 五菜充之";, 可见, 张从正继承了《素问-脏气法时论》的治病养生思想, "毒药攻邪,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 以补精益气";.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更是强调食疗的重要作用, "若能用食平疴, 释情遣疾者, 可谓良工夫为医者, 当需先洞晓病源, 知其所犯, 以食治之, 食疗不愈, 然后命药";.可见, 作为攻邪大师的张从正推崇食疗养生      《素问-通评虚实论》言:"邪气盛者实, 精气夺则虚";, 临床实际中实证与虚证是动态变化的, 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时一般用攻邪法治疗, 若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时则应该应用补益法张从正将汗吐下等攻邪法灵活应用于临床各科, 将攻邪作为治病的首要任务, 因此, 作为矛盾另一方面的补法应用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值得我们学习, 如收敛药可以加强温补脾肾的功效;补益气血贵在使气血流通, 补而不滞;体弱者使用攻下时, 不可孟浪, 可用人参扶助正气;新鲜多汁的药物取汁多滋阴;药补不如食补, 养生靠食疗。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 当前在广大群众仍然存在"喜补恶攻";的错误认识, 广大医务工作者更应该把握好补法的适应症, 扭转人们的错误认识,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江雁, 许振国张子和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42, 49   【2】宋亚男, 邓艳芳, 屈乐, 等基于数据挖掘的《儒门事亲》用药规律分析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 30 (8) :3017-3020     【3】周源, 夏乐, 仝小林仝小林教授运用黄连治疗糖尿病经验介绍新中医, 2010, 42 (11) :129-130     【4】清-石寿棠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168。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