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高一政治知识点总结3.pdf
8页经济生活 1-3 单元知识点(一)主干知识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2)供求影响价格商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商品供小于求,价格上涨二、价格和供求的辩证关系: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1)供求影响价格商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商品供小于求,价格上涨2)价格影响供求价格影响需求(价格影响生活)A. 一般情况: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B. 对于特殊商品:对于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较小;对于高档耐用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较大C 对于相关商品:a.互补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增加 (汽车和汽油)b.替代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 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 一种商品的价格下跌,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 (猪肉和鸡肉) 价格影响供给(价格影响生产)A.调节生产规模B.提高劳动生产率C.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三、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原因(2)居民的收入水平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3)物价的总体水平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五、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表现,如何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1)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事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即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七、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成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企业要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八、如何扩大就业(1)国家: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地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扩大就业总量通过发展经济来扩大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人数和就业领域 坚持“ 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创业” 的方针,实行促进就业政策,改善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搞好就业培训和服务, 扶持劳动就业弱势群体,解决就业困难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2)个人: 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文化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道德素质,增强竞争力 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主创业,也要具备创新精神和自主创业能力九、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国家:(1)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2)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3)完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对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打击4)加强社会宣传,增强劳动者的权益意识和法律意识。
个人:(1)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保证2)了解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等多项权利3)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4)依法签订劳动和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5)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合法手段维护权益维护合法权益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的途径,可以通过投诉、 协商、申请调解、 申请仲裁、 向法院起诉加以维护十一、 关于社会公平(2)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实现收入公平的一点)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实现公平分配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兼顾效率与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注重公平,再次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 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 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十二、 国家财政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促进教育公平,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支持市场投入不足的行业和地区的建设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能源、交通、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在经济增长滞缓、 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 降温” 二)其它知识一、商品(1)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货币(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和流通手段(现实的货币)(3)其它职能:贮藏手段(足值的金银) 、支付手段(现实的货币) 、世界货币(4)纸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5)纸币发行量公式( P7)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三、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信用卡和支票)四、外汇和汇率(1)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变化: 外币不变 不变 更多 更少本币 更多 更少 不变 不变外币币值升值 贬值 贬值 升值本币币值贬值 升值 升值 贬值外汇汇率上升 下跌 下跌 上升本币汇率下跌 上升 上升 下跌(3)汇率变化的影响 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货币对外贬值) ,通常会引起出口扩大和进口的减少,国内物价上涨, 国际储备的增加, 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 吸引外资流入。
一国货币汇率上涨(即货币对外增值) ,通常会引起出口下降和进口增加,国内物价稳定,国际储备减少,就业和国民收入下降,对外投资增加4)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意义(P11/P10最后一段)五、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含义、表现、危害六、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1)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生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2)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七、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有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八、影响价格的因素(1)根本原因:价值的变化,一般来说与价格与价值成正比(2)主要原因:供求关系,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主要是由商品供求关系引起的(3)其他原因: 货币本身的价值一般来说货币本身的价值与价格成反比 纸币发行量通货膨胀时价格上涨,通货紧缩时价格下跌 国家宏观调控、地区差异、消费者的购买力、商品的新鲜程度、地区差异等九、消费(1)消费的类型: 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 - - - - - - - - - 消费对象: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2)恩格尔系数: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意义:P21/P19 (3)消费心理:特点( P22/P20)(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克服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提倡求实心理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消费,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十、生产(1)为什么大力发展生产力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为其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致超过发达国家, 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加综合国力, 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十一、 我国的经济制度1、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公有制为主体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B.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意义: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具有关键作用集体经济的作用: P34/P32 (2)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a.有利于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 - - - - - - - - -民生活;b.有利于增加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c.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d.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和财政收入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a. 为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