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青海地区少数民族高中生的国家认同感培养.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卢**
  • 文档编号:187152678
  • 上传时间:2021-07-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8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青海地区少数民族高中生的国家认同感培养 摘要:本研究立足于青海省大通县民族中学高中生国家认同感的现状,在对相关文献及资料查阅、问卷调查的根底上,分析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高中生国家认同感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根底上有针对性地对加强少数民族高中生国家认同感教育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少数民族;高中生国家认同感;思想政治课程1多维度解析“国家认同感〞1.1什么是“国家认同感〞“国家认同是‘Nation与‘identity的结合,将个人认同的来源置于‘Nation,其根底是公民身份〔Citizenship〕,是因为隶属于某个‘Nation而产生的集体认同‘Nation是一种由个人组成的政治共同体,其成员相信彼此有福祸与共的命运〞1具体而言,国家认同是指个人对自己国家身份、社会历史、传统文化、政治制度、国家执政能力等方面的理解和认可,是个人对自己国家的归属认知、感情依附及其行为倾向1.2世界各国对“国家认同感〞培养的重视在美国的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公民教育不仅仅只是公民的道德教育,而其本质内涵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其根本任务就是为了培养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合格公民,其最终目标是为了美国现存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维护资本主义的秩序和稳定。

      〞韩国政府对培养国民国家认同感的主导型干预新加坡德育教育以培育青少年“我是新加坡人〞的意识为目标,与时俱进地不断完善中小学道德教育课程内容,培育国家意识,在社区效劳方案中培育青少年的国家归属感及献身精神1.3我国培养“国家认同感〞的特殊性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部和边疆绝大局部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开展根底薄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开展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境外敌对势力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仇恨、制造民族分裂,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渗透、破坏活动当今国际形势呈现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特点,伴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全球化与文化、国家认同之间固有的矛盾和张力日益凸显,面对全球化这一无法阻挡的趋势,我国作为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认同观念显得十分重要2以大通县民族中学思政课为例分析“国家认同感〞培养大通县东峡民族中学是一所建校百余年的普通农村中学,学校地处大通县东峡镇衙门庄村,距县城17公里,属脑山地区,是全县最贫困的地区之一,高中教育效劳区为桦林、向化、东峡三个乡镇,效劳人口近40000人在本研究中,笔者在大通县民族高中高中生随机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58份,有效回收率为86%。

      本调查问卷通过国家认知、国家情感和国家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民族高中生国家认同感的现状分析近一半以上的高中生对我国的历史比拟了解,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高中生人数比例总共约为5.8%,由此可知,总体上少数民族高中生对我国的历史比拟关注,有较高的认知,但是仍有一小局部少数民族高中生认知度偏低总体来看,少数民族高中生对国家有较强的依恋和归属感,但同时也应注意到仍有一小局部的少数民族高中生对国家的认同感较低总体上少数民族高中生对国家的评价持有积极的态度,有较高的评价,但是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仍有局部被调查者持消极或否认的态度3问题与对策通过分析青海省大通县民族中学的师资力量,发现在较为落后的西北民族地区,师资力量极为薄弱,教师整体的学历水平较低,从事教师职业后很少有时机能够接受再培训,再加上偏远民族地区获取信息渠道有限,人们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教师无法及时扩充自己的知识储藏,从而导致教学方面就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通过在大通县民族中学实地听课调查发现,面对教育水平落后、教育资源匮乏的民族中学来说,学生已经习惯了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模式,很少几乎没有尝试过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进行课堂自主学习其次,由于偏远地区民族高中生的社会阅历较少,很少有时机通过网络来获取最新鲜的资讯,因此个人的创新意识较为薄弱。

      再者,在课堂实践方面,由于教室内硬件设施配备缺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实现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只能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仍进行以教师为绝对主体的课堂模式进行教学,长此以往使得思想政治课程变得枯燥,学生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建议与对策教育者要想培育少数民族高中生的国家认同感首先要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与学生成为亲密的朋友,取得学生的信任,建立一定的情感根底对于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来说,面对学生不够重视思政课这一现状,要积极地从自身出发,从自我的思想意识中认清政治学科的教学要求和意义,意识到思想政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准确定位自己在其中肩负的责任,不断引导学生认识到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尤其在与少数民族高中生相处的过程中,尝试着主动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的交流做到尊重和热爱学生,学会倾听,用心地去了解学生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开展不仅要在学历的不断提升上下功夫,而且也应该随着教育的开展而不断丰富提高教师的内涵;还应建立专业的教师教育体系,使教师在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及智慧等方面不断得到提升,并使其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素质3.2.3校園活动中融入“国家认同感〞在开展校园活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积极参与校园活动的筹划与设计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制定出与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活动方案,可以定期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在课堂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及时反响从影片中获取的爱国主义情感体验,在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中将这种及时性的感受内化为内在的价值观念。

      结语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大通县民族中学少数民族高中生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少数民族高中生国家认同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有助于使民族地区思想政治课教师认识到少数民族高中生国家认同的现状及成因,从而引导少数民族高中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认同意识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个人知识水平有限,对青海省大通县少数民族高中生国家认同现状的分析还不够深入,提出的建议与对策还不够完善,期望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进行完善参考文献:【1】施正锋.族群与民族主义——集体认同的政治分析[M].台北:前卫出版社,2021:6-7。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