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繁露》的文献学研究.doc
6页《演繁露》的文献学研究摘要:程大昌是南宋新安学派中与朱熹齐名的理学家,又以考据见 长,所著《演繁露》反映了他义理与考据并重的学风,值得我们从中揭示 它的文献学价值关键词:程大昌;《演繁露》;考据;义理程大昌(1122—1195),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县)人,南 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绍熙五年以龙图阁学士致仕新安理学学派的 代表人物Z_,又畅考据Z流,学术视野广阔,学识渊博,著述亦颇丰《演繁露》是程氏一部非常重要的笔记体著作,内容繁杂,迄今还未有人 从文献学角度对《演繁露》作专篇的总结,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它 的文献学价值一、校勘学方面程大昌在任秘书省正宁至秘书少监的二十余年间,通过阅读秘阁典 籍、参与文献整理,积累了丰富的校勘经验,故《演繁露》有关文字、音 韵、训诂的内容占大部分,《四库全书总冃》评价其“于名物典故、考证 详明,实冇资于小学”①程氏的“疑古”建立在吸收先儒时贤成果精华 的基础上,考据总是引证《说文》、《广韵》、《尔雅》及汉唐注疏如卷三 《卜教》:“案:许氏《说文》作于后汉,顾野王《玉篇》作于梁世,孙恤 加字则在上元间,而《广韵》之成,则在天宝十载然自汉至梁,皆未有 此玫字,知必出于后世意撰也依据探源断定“玫”为俗字。
也由 于校书的经验而深谙其中形音义的规律,如卷七《苏涂》:“《通典》:东 夷马韩祭鬼神立苏涂,建大木以垂铃鼓注:苏涂有似浮涂案:浮 涂即浮图,浮图即塔也”,诸如此类,疏解颇明这些小学成果与校勘经 验都是《演繁露》在校勘学上的贡献又山于《演繁露》引用了大量的古籍,亦有口C的读史札记,保留了 许多珍贵的史料,为校勘其他古文献提供了方便比如张元济先生校对殿 本《辽史•纪第一九“太祖九年十月,钓鱼于鸭绿江处时,认为殿木 及监本的“钓”字误,应当依照元本作“钩”所依据的便是《辽史拾遗》 引程大昌《演繁露》中《契丹于达鲁河钩鱼》一篇的详实记载,如曰:“达 鲁河钩牛鱼,虏中盛礼,意慕中国赏花钓鱼,然非钓也,钩也”②二、辨伪学方面《演繁露》的写作初衷便基于程氏对绍兴间年董某所献之《春秋繁露》 的辨伪在《演繁露》卷一的首篇《秘书省书繁露后》便记述了他的辨伪 过程:臣观其书辞意浅薄,间掇取董仲舒策語杂置其中,辄不相伦比,臣同 疑非董氏本书矣又班固记其说《春秋》凡数十篇,《玉杯》、《蕃露》、《清 明》、《竹林》各为之名,似非一书今董进本,通以《繁露》冠书,而《玉 杯》、《清明》、《竹林》特各居其篇卷之一,愈益可疑也。
他日读《太平寰 宇记》及杜佑《通典》,颇见所引《繁露》语言,顾董氏今书无之《寰宇 記》曰:“三皇驱车抵谷口「《通典》曰:“剑Z在左,苍龙Z象也;冠Z 在首,元武之象也四者,人之盛饰也此数語者,不独今书所无,且 其体致全不相似,臣然后敢言今书之非木真也这段论证中,程氏先按照《汉志》考察其篇章、再与后世书籍的称引 做比对、后以真书的体致为验证,严谨而有力地辨识了伪书又如在十二 卷《墓石志》中指出:“然《西京朵记》所记制度,多班固书所无又其 文气妩媚,不能古劲,疑即葛洪为之”这是《演繁露》中的辨伪成果, 也为后世归纳辨伪规律做出了贡献,与明胡应麟的辨伪八法相参照,程氏 辨伪的条例也是比较完善的三、 辑佚学方面《演繁霍》中对于所引典籍,常注明出处,冇…些记录非常细致,保 存下了珍贵的佚文如卷二《花信风》:“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初而泛观,则似谓此风来报花Z消 息耳案《吕氏春秋》曰:“春之得风,风不信,则其花不成乃知花信 风者,风应花期,英来有信也原注:徐错《岁时记?春日》明代中期就有“花信风” 一说始于南朝宗慷《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但是根据程人昌的这篇笔记,南唐徐错的《岁时广记》才是“花信风”的 最早出处,并且属于书中“春日”这一篇。
因后者早己失传,前者流传甚 广,一且都简称为《岁时记》,而造成了后世的误解③四、 考实学方面程氏在天文、历法、地理方面也冇很深厚的造诣,曾在朝廷讲演《禹 贡》,奉诏定《乾道历》,《演繁露》中有许多这方面的考实成果卷一《日 圆与日说通》以淳熙丙申三月亲历的一次日食证沈插银圜Z说;卷I•三《钱 塘》据《汉书•地理志》证“钱塘”地名俗传之讹;又程氏任太平州(今 当涂县)教授时,曾访李白墓与祠,卷六《李白墓》以正史与范传正碑纠“捉月事”之谬等等;程氏笔记中对名物制度的考实更不胜枚举,像续集卷一、卷二专考制 度值得关注的是他对风土民情的考实如卷六前五则《博》至《五白枭 犍》考证古代赌(下转第45页)(上接第43页)博,乂EI: “苟以素所 不嗜,而弃Z不言,则古事暗昧,故随见以书非明弈也,明古也亦 讲明了文献考据应以读懂文献为基础的道理此外,如《褐裘背子道服襦 裙》、《馄饨》、《几》等篇又可作后世民俗学的考实之资五、 义理学方面《演繁露》主耍体现的是程大昌的考据思想,但因程氏将考据与义理 并重,只从字面无法解释时,便用义理通达,如卷四《秉心塞渊马三千九“卫文公秉心塞渊,驟牝三千,心何预马,而著以为效也?是与思 无邪,思马斯徂正同一理也。
凡为人上,而存心审当,则遇事无不曲至, 畜牧至末事,亦遂赖此心以之孳息,故马亦蕃庶也……此由末观本之论 也若直EI此心可以感动乎马,则是虚谈无实也”也有少数纯粹阐述义 理的,如续集卷三《先天》和《仁者必有勇》分别体现了他儒道合流的学 术思想与强调心性修养之道六、 介绍文献学知识程大吕注重考证各种书籍制度,又常用探源、推理等考据法,不仅提 供了研究文木形态的依据,还体现了程氏文献学方面的思想如卷七《方 册》:“通版为方,联简为册近者,太学课试尝出《文武Z政在方册赋》 试者皆谓方册为今之书册,不知今之书册乃唐世叶子,古未有是也提 醒士人应掌握文献知识;黄麻纸、白麻纸和澄心堂纸代表着宋代造纸工艺 的最高水平,卷四《黄麻白麻》、卷九《澄心堂纸》考查了它们的用制; 又如卷十《笺》:“表识书也”郑笺《毛诗》,崔豹释说甚多,至谓毛公尝为郑康成郡 守,故不同它书直注释之,其云“笺”者,犹上笺之义,尊之其说虽无 害义,而迂曲不径如许氏所说,则直以简随本文,表识其义,犹曰“郑 氏简之”云耳史以册书祝曰“册祝”,后人以联简著古书曰“某人编”, 莫义一也《说文解字注》:“郑玄《六艺论》: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 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
按:注《诗》称笺,自说其明/从训 诂的角度阐释“笺”的含义,而程氏从文献形制上作出合理推断,推演出 同理之“册祝”和“某人编”,揭示了其中规律《演繁露》中也不可避免地存有一些局限性,如卷七《印书》考证雕 版印刷的创制未突破当时世人的“五代说”,卷二《碑生金》亦有不科学 的迷信色彩等,但是对于该书的文献学价值来说只是白璧微瑕0程大昌在 《演繁露》Z姊妹篇《考古编•序》中曰:“所为交际酬酢者,惟古今新 旧书册而已”,以致藏书万卷,亦可谓藏书家,但关于历代藏书家的著述 并未提及;他著述宏富,传世著作有十四部之多,对于程氏及其著作在文 献学史中的地位还应冇更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参考文献:[1]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 《全宋笔记•第四编》,大象出版社,2008.[4] 周晓光:论新安理学家程大昌,《安徽师大学报, 1994.[5] 窦余仁:论程大昌学术成就,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6] 刘宇:《演繁露》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注释:%1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八,《子部•杂家类二》,中华书局,1983.%1 张元济:《校史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34—135.%1 程杰:《二十四番花信风考》,阅江学刊,2010,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