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pdf
15页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1 放大镜【教学目标】1. 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2. 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3. 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幻灯片(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与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的对比)学生分组:放大镜、树叶、新闻纸;书写纸、铅画纸、过滤纸;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水槽(带水)教学过程】一、引入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我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二、探究过程1. 放大镜下的发现(1)教师出示桂花树叶和新闻纸,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记录2)出示放大镜,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桂花树叶和新闻纸3)讨论:用眼睛看到的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4)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科学文件夹桂花树叶新闻纸用眼睛观察用放大镜观察用眼睛看到的桂花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用眼睛看到的新闻纸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 - - - - - - - - - 哪些细节是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5)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
讨论:在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是什么样的?2. 它们是什么(1)教师出示书写纸( 1 号)、铅画纸( 2 号)、吸水纸( 3 号),让学生根据眼睛观察到的特点判断哪张是书写纸,哪张是铅画纸,哪张是吸水纸?(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铅画纸、吸水纸的特征,并验证自己的猜测科学文件夹编号预测纸的种类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特征验证后确定的种类1 2 3 3. 自制放大镜(1)教师出示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讨论:怎样用这些器具制作放大镜?(2)学生制作放大镜,并用自制放大镜观察指纹3)讨论:这些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放大呢?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 页的资料4.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教学反思:1.2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教学目标】1. 知道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凸透镜),其放大倍数越大、透镜视野越小;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透镜视野越大2. 掌握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 - - - - - - - - - 3. 学会选择用适当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放大镜、直尺、方格纸、书写纸(打有小6 号文字)学生分组:方格纸、放大镜(5 倍)、放大镜( 10 倍)、布、无色玻璃球、粉笔、铅笔头、石块、八角茴香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在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有哪些问题?每个放大镜把物体都放得一样大吗?怎样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呢?二、探究过程1放大了多少倍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上的小字,我们怎么知道被放大了多少倍?让学生讨论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方法一:将放大镜放在有格子的纸上,数出放大镜范围内的格数(A);再将放大镜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数出放大镜范围内的格数(B)A除以 B就是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方法二:用直尺量出方格的边长(A);再将放大镜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时,将直尺搁在放大镜上量出被放大的格子的边长(B);B除以 A就是放大镜放大的倍数2什么样的放大镜能放得更大(1)教师出示放大倍数不同、直径相同的两个放大镜,问: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形状上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2)学生观察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并用这两个放大镜放大书写纸上的字讨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3)教师出示一块布,问: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块布,看到的布有什么不同?观察并用表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文件夹放大镜的倍数5 倍10 倍观察布料的结果(图)不同点(4)学生讨论: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块布,看到的布有什么不同?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 - - - - - - - - - (5)学生用无色玻璃球观察物体布料,讨论:观察到的有什么不同?范围有什么变化?(6)教师小结:我们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倍数越大的透镜,视野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的透镜,视野越大7)教师出示粉笔等物体,要求学生用倍数较高的放大镜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科学文件夹编号物体名称用放大镜观察的结果1 粉笔2 铅笔头3 橡皮屑4 石块5 面包6 八角茴香7 自己的皮肤8 9 (8)教师出示蝗虫和蚕卵标本,让学生思考:观察蝗虫标本和蚕卵标本,应该各选择怎样的放大镜?4. 教师小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1.3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5 页 - - - - - - - - - 【教学目标】1会使用放大镜耐心仔细地观察昆虫的特殊构造和本领,发现昆虫王国的更多秘密;知道使用工具比只用眼睛观察获得的信息更多。
2知道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方面的特殊构造,了解蚜虫和草蛉之间的生活习性,从而获得对昆虫世界更多的了解3在学生获得更多昆虫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昆虫或昆虫标本、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2有关昆虫世界的图片、视频资料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1对话:我们曾经观察过蚂蚁、蝗虫、蚕蛾,他们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有哪些共同特征?2讲解: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都属于昆虫3你知道蝗虫头上的触角是什么样的吗?谁能来画一画?像昆虫的触角、眼睛、耳朵这些细小的器官我们平时看得并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就借助放大镜来观察它们的特殊构造,也许会发现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二、观察昆虫的部分器官1教师提供昆虫或昆虫标本,学生分组观察蝴蝶的翅,蜻蜓或蝗虫的眼睛,昆虫的各种触角、口器等要求先用眼睛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边观察边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里2交流自己的发现蝴蝶的翅交流自己对蝴蝶翅的观察与发现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蝴蝶的翅,并呈现文字“每个美丽的鳞片都有一个小柄,像鱼鳞似的镶嵌在翅上的鳞片窝里鳞片上有几十条到上千条脊纹,它们具有很好的折光性能。
脊纹上还有很多并列的薄片,像书页一样叠合在一起这些脊纹在光照下闪射出美丽的光芒”昆虫的复眼交流自己对昆虫复眼的观察与发现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的复眼,并呈现文字“蝴蝶有 1.2 1.7 万个小眼,蜻蜓则有 1 28 万个小眼,家蝇有 4 千个小眼昆虫的复眼虽然由许多小眼组成,但它们的视力远不如人类的好,蜻蜓可以看到 1 2 米远,苍蝇只能看到 40 70 毫米可是,昆虫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十分敏感,当一个物体突然出现时,蜜蜂只要 0.01 秒就能做出反应”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5 页 - - - - - - - - - 昆虫的耳朵交流自己对昆虫耳朵的观察与发现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蟋蟀的耳朵,并呈现文字“耳朵长在前足胫节上,是一个膜状构造,称为鼓膜听器螽斯、蟋蟀的听器外形为卵圆形或缝隙状,鼓膜里有 100 300 个感觉细胞,可以很快接受到同种发出的召唤、求爱、交尾、攻击、报警等声音信号,从而做出回答据测定,螽斯科一些属听器的最适频率为 1 万 1.7 万周秒,蟋蟀的足听器为 700 5000 周秒,但它们能够感受到的音波范围要比最适范围广得多。
蝗虫的耳朵,长在腹部第一节的两旁;蚊子的耳朵,长在触角上;螽斯、蟋蟀的耳朵,长在前足的小腿上;飞蛾的耳朵,长在胸腹之间;蝉的耳朵,长在腹部下面”昆虫的触角交流自己对昆虫触角的观察与发现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昆虫的触角,并呈现文字“触角是主要的感觉器官,有嗅觉、触觉和听觉的功能触角能够帮助昆虫寻找食物和配偶,并探明身体前方有无障碍物有些昆虫的触角还有其他用处,例如雄性芫菁在交配时用来握住雌虫,魔蚊幼虫用来捕捉食物,仰泳蝽的触角在水中能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来帮助呼吸”3教师小结:通过自己的亲身观察和看了昆虫复眼、耳朵、触角的介绍,我们对昆虫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课外,我们还可以继续去观察昆虫,努力发现昆虫更多的秘密三、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的秘密1谈话:我们前面观察的都是昆虫的标本,如果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观察它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在蝉的歌唱声中去观察,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并且还会发现更多的秘密2阅读教材上的观察范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3制定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内容、地点、方法4交流观察计划5教师提出观察要求,包括环境保护和安全注意事项四、小结教学反思: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15 页 - - - - - - - - - 1.4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认识周围常见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2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3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物质的晶体,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准确画图的能力4了解晶体用途5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放大镜、糖、食盐、碱面、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学生活动手册2演示材料:矿物质晶体的实物和图片教学过程】一、引入1观察:教师出示一些矿物的晶体,如水晶、黄铁矿、方解石和雪花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赏2描述:学生描述这些晶体的不同和共同特征3小结:这些物质,虽然它们各不相同,但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人们把它们叫做晶体晶体是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过去我们在“岩石和矿物”一课也曾经接触过一些晶体在自然界中很多固体的物质都是晶体,但大部分都是我们的肉眼看不见的,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今天我们就用放大镜来看看它们的真面目二、观察晶体1谈话:白糖、食盐或碱面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今天我们来仔细观察它们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15 页 - - - - - - - - - 2观察:用肉眼观察白糖、食盐或碱面,说说它们是什么样的;再用放大镜观察看看它们又是什么样的。
3汇报交流: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白糖、食盐和碱面的样子三、制作晶体1对话:我们自己也来制作晶体2对话:我们在四年级时怎样分离食盐和水?用了哪些方法?3小结:我们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是减少水分,即把食盐溶液风干或加热使其水分蒸发,使食盐重新析出另外还有一种制作晶体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法,即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4自然界中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得到的,如海水蒸发可以得到盐的晶体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石晶体今天我们在课堂上的制作方法是减少水分法步骤如下:先制作食盐、白糖或碱面的浓溶液,然后滴一滴在玻璃片上,让其蒸发为了蒸发得快,滴后要轻轻晃几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