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穆桂英挂帅.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44924556
  • 上传时间:2023-10-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4.9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马金凤在《穆桂英挂帅》中的唱腔艺术一 马金凤的艺术生涯( 一 ) 马金凤的学艺经历马金凤,1922 年出生在山东曹县一个苦艺人家里原姓崔,小名金其父 崔合利是当时颇负盛名而又穷困潦倒的艺人,他艺名“花蛾子”,绰号“盖九州”, 6 岁随父学艺唱河北梆子因她刻苦好学,聪慧过人,与父同台演出了《三义记》、 《刘二姐赶会》、崭露头角,被誉为“七岁红”1930 年乞讨到河南开封拜豫 剧名演员马双枝为师,改唱豫剧9 岁时曾被卖入开封卢殿元戏班,更名为卢金 凤被赎出后随继父姓,改名为马金凤1939 年到密县太乙新班演戏,曾向燕 长庚、翟彦身学唱豫西调14 岁正式登台演出,经常上演的剧目有《老征东》、 《罗焕跪楼》、《三娘教子》、《对花枪》等1950 年在安徽省界首成立中原 豫剧团,后转为河南省商丘专区人民豫剧团1954 年并入商丘专区实验豫剧一 团(现洛阳市豫剧团前身)作为一个杰出的戏曲演员,马金凤六岁就开始随父亲学艺,但最初并非出于 个人爱好,却是因为家庭贫苦,只有以唱戏谋生由此,当参加艺术人生节目朱 军问到马金凤名字的来历时,她说那是一段很长的故事马金凤出生于山东曹县, 原本姓崔,以前家里很穷,父亲是唱河北梆子的,她六岁随父亲学艺,小的时候 叫金妮。

      奶奶生病了,请不起医生,她爸爸就把她以 35 块卖给人家了之后又 以 80 块转卖给一家姓孔的,是开封戏院的最后以 130 块大洋转卖到了卢殿元 那里,所以马金凤当时就叫卢金妮在马金凤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她,听 说她已经长大了,还没有见过她,母亲就找到卢殿元要求赎回,而此时卢殿元却 要 300 块大洋她母亲就插草标,在大街上跪了三天三夜遇到一个跑江湖的姓 马的,和穷朋友一块凑钱,帮忙赎回了她,为了报答姓马,母亲就把她改姓马了 从旧社会到现在,就一直没有再改过之后,老马把她带到兰考县的一个科班学 习,给人打杂、洗衣服来维持生活唱戏需要一副好嗓子,但在马金凤的少年时期,她的嗓子并不好,用行内的 话来说就是没有嗓子那时在兰考县,母亲就带着她喊嗓子老师交代,喊嗓子 不能见太阳,也不能冷着,要靠山靠水,靠山有回声,靠水有水音就这样,为 了陪她练嗓子,母亲没有脱过衣服睡,就破棉袄搂着她的上身,睡一会儿就看看 天,怕睡过了就在兰考那样的风沙盐碱地,就在她父亲的坟上,一练就是三年 当时为了有回声,又有水音,母亲买了一个破瓦罐子,灌上水,每天天不亮,马 金凤就开始喊嗓子罐子太低,马金凤只有跪在沙窝里,下雨下雪就跪在泥窝里, 雪窝里,小嘴对着那个瓦罐口,长期下来,额头上就磨出了一道沟,一辈子都没 长平。

      马金凤激动地说:“喊嗓子就是我妈用心血、用汗水,用她老人家一辈子 的生命帮我把嗓子喊出来,这金嗓子是我妈拿生命换来的二)马金凤的成名时期1954 年马金凤和作家宋词开始着手对剧本进一步大刀阔斧的整理和修改,去其 糟粕,取其精华如在《老》剧中,杨文广和乌金锭是一对夫妻,与人物的年龄、 性格极不协调,修改后文广与金花为兄妹,增加了喜剧色彩,也衬托了穆桂英的 慈母情怀;校场比武一折,增加上寇准老丞相,以突出忠奸分明;原剧中还有文 广被擒招亲一节,全剧要拖到三、四个钟头,修改后全剧结构紧促、内容健康 改后全剧五场戏,穆桂英出场三次马金凤在戏中采用多种表演方式,深刻地表 现了穆桂英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准确地展示了穆桂英性格的多种侧面:稳重的 主妇、孝顺的媳妇、贤淑的妻子、慈严的母亲、威严的主帅!在第一场戏“问安” 中,马金凤掌握了一个“稳”字一出场,端袖、远视,迈着半方步,在大台步 里加上两个小垫步,透着她不是一般地主妇而是一位武将,走到九龙口,整衣、 亮相,眼神由远到近,头微微摇动,双袖有力地抖出,表现这位隐居的巾帼英雄 不甘心于田园之乐,胸怀大志、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第二场“接印”, 这场戏 是穆桂英由不挂帅到挂帅,思想冲突的焦点,是“戏胆”所在。

      马金凤突出了一 个“刚”字,她文戏武唱,刚柔并济,分为盼儿、接印、绑子、抱印四个层次来 演,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特别是穆桂英听到聚将鼓擂响,她斩钉截铁的转身、 翻袖、挺身、提神、丁字步亮相,这里是穆桂英由不挂帅到挂帅的转折点,是全 剧冲突的高潮表现她从迷茫中突醒,升华到一个新的思想境界,表演动作也随 之转为舒展、刚健这里马金凤借鉴了盖叫天的“山膀”、“云手”、“丁字步”等 武生手段,设计了“蹉步”、“跨马”等一系列大幅度的动作,表现穆桂英威武雄 壮、叱咤风云的巾帼英雄形象;这里马金凤还借鉴了程砚秋的水袖功夫,揉合为: 一甩左,二甩右,三撩水袖转手里,然后将两个水袖一起往外有力的抛出,紧接 着第四个水袖左手撩起向前直打出去,准确地表现出穆桂英勇往直前、抱印点兵 的决心!第三场“挂帅”中,马金凤提炼了一个“威”字,准确地把握出此时的 穆桂英是威风凛凛、指挥有方、军纪严明、统帅三军的主帅身份,刚中有柔,武 戏文唱经过三年的斟酌,《老征东》终于被锤炼成了一部集思想性和艺术性完整统 一的好戏,并改名为《穆桂英挂帅》马金凤在传统的基础上,为穆桂英创造设 计了整套唱腔、水袖、台步以及喜、怒、哀、乐、惊各种眼神,综合了青衣、刀 马、武生等各种行当的表演身段,极大地丰富了穆桂英的形象,在 1956 年河南 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汇演中一举获得了六个一等奖。

      1956 年全国的文艺座谈会, 对马金凤扮演的穆桂英所属的行当进行了研讨,最终确立为一个新的行当—— “帅旦”1958 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领导同志在郑州观看了马 金凤主演的《穆桂英挂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年上海江南制片厂将此剧 搬上屏幕,放映全国马金凤“帅旦”的创立,标志着她演唱艺术上的成熟第三场“挂帅”中,马金凤提炼了一个“威”字,准确地把握出此时的穆桂 英是威风凛凛、指挥有方、军纪严明、统帅三军的主帅身份,刚中有柔,武戏文 唱经过三年的斟酌,《老征东》终于被锤炼成了一部集思想性和艺术性完整统 一的好戏,并改名为《穆桂英挂帅》马金凤在传统的基础上,为穆桂英创造设 计了整套唱腔、水袖、台步以及喜、怒、哀、乐、惊各种眼神,综合了青衣、刀 马、武生等各种行当的表演身段,极大地丰富了穆桂英的形象,在 1956 年河南 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汇演中一举获得了六个一等奖1956 年全国的文艺座谈会, 对马金凤扮演的穆桂英所属的行当进行了研讨,最终确立为一个新的行当—— “帅旦”1958 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领导同志在郑州观看了马 金凤主演的《穆桂英挂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同年上海江南制片厂将此剧搬 上屏幕,放映全国马金凤“帅旦”的创立,标志着她演唱艺术上的成熟三)马金凤对豫剧的影响 马金凤所使用的唱腔几乎涵盖了豫东调的全部传统板式,但是从她所演出的 豫剧传统经典剧目“一挂两花”三个代表剧目中能够看出这种使用并不是享用现 成,而是依照剧情和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需要精心选择,唱腔设计一个戏一个样, 塑造个性鲜明的音乐形象分别以三个剧目中穆杜英、程七奶奶、姜桂枝三个人 物来说,他们虽然均属女性,但个人的经历、性格、情趣都不相同分析人物性 格可以看出,穆杜英是个统领三军的元帅,有着威武、从容的气魄和风度,是个 帅旦形象;程七奶奶是个花旦形象,泼辣、爽快而又风趣;姜桂枝则是一位有胆 识、有思想的老旦形象在演唱时,马金凤恰到好处的选用传统的板腔程式,对 人物进行了精致的演绎,在她的唱腔中,即便是传统板式,其表现功能也能得到 充分的发挥,不受传统板腔程式的局限,成功的塑造了穆桂英、姜桂芝、程七奶 奶的艺术形象以《穆杜英挂帅》中“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唱段中为例,【二八板】五的度 跳进为主,在唱腔中反复穿插进行,使得唱腔听起来既庄重有力,又挺拔激昂 整个唱段旋律优美动人,朗朗上口,再加上速度的鲜明对比,板式上,从开始到 “文广儿欢天喜地”一直都是中速平稳的【二八板】,就当唱到“把府进”的时 侯,速度逐渐的拉快,形成【二八垛板】。

      随后当唱到“此一番到在两军阵”时 速度进一步推至【紧二八板】,可以说是层层逼近,从而在高亢、激情的情绪中 结束了整个唱段,充分表现了穆桂英威武从容的大将风度,进一步突出穆桂英五 十三岁又出征的威风凛凛的巾帼英雄形象,和她得胜回朝的坚定决心这一唱段 也是马金凤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唱段之一,广泛流传于人民群众中,百唱不厌 另外在剧目《对花枪》中“老身家住南阳地”一唱段,马金凤虽然是大段连唱, 但中间却没有一个大的间奏,犹如江水一泻千里,把姜杜枝四十年含冤负屈的心 情,慷慨激昂的吐露出来,整个唱段动人心旋、痛快淋漓马金凤在继承传统的 基础上,从内容出发,进行独具匠心、恰如其分的创新,在唱腔创作过程中敢于 突破传统的板腔程式,如果没有对剧中人物入木三分的理解,没有精湛的演唱技 巧,是绝对不可能产生出如此高超的唱腔艺术来的二马金凤在《穆桂英挂帅》的唱腔分析与表演特征(一)《穆桂英挂帅》的创作背景1、1959 年 10 月 1 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为了庆祝这个伟大的 节日,全国各条战线都在以实际行动向这个伟大的节日献礼,当梅兰芳想为建国 十周年献上一台新戏时,摆在案头上的剧本却是《龙女牧羊》,“这出戏如果放在 平时,应该还算是个不错的剧目,但在今天,在举国欢庆建国十周年的当儿,却 显得有些不够分量。

      他把这种想法委婉而含蓄地向中国京剧院副院长兼党委书 记马少波同志提了出来,谁知马少波的意见和他一样过了不久,马少波把一个 油印的新剧本豫剧《穆桂英挂帅》送到梅兰芳手中,梅兰芳接过来一看,不由得 眼前一亮,梅兰芳早年曾演过《穆柯搴》和《大破洪州》,那都是穆桂英轻年时 代的故事,但没有演过老年穆桂英挂帅的戏,虽然也曾几次看过豫剧马金凤的《穆 桂英挂帅》,心中早有移植豫剧的想法,但都没有机会实现现在有了马金凤的 本子,改编移植它,正是他心里埋藏了多年的愿望啊! 一个成功的、伟大的艺 术家的创作总是和国家的命运,人民的期望相联系的,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排 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剧目,以鼓舞全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斗志《穆桂英挂帅》的主题思想是歌颂了杨家将世代忠良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 梅兰芳在庆祝国庆十周年之际进行演出,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更体现出梅 大师的思想境界和崇高的艺术观2、剧本改编与演出: 梅兰芳 1959 年 3 月 19 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7 月 1 日中 国共产党涎生三十八周年,在中国戏曲研究院党支部为梅兰芳举行了入党宣誓仪 式在这次宣誓会上,他激动地说“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又是我入党 宣誓的日子,也是我一生最感到光荣的日子,„„我是一个戏曲演员,过去演了 几十年的戏,也曾排演和创作了不少的新剧目,但解放后,没有排过新戏,怕排 了戏演不好,会把我在群众中的一点声誊一扫而光。

      这无疑是个人思想在作怪 我最近在排演《穆桂英挂帅》的时侯,把上面所说的错误思想克服了,用了一个 月的时间,使它在舞台上和观众见了面„„如果没有党的领导和编导、剧团同仁 以及文艺界朋友们的大力邦助,我想把这个戏搞好是不可能的”梅兰芳思想觉悟的提高和世界观的改变,对他的艺术创造起到极积作用在排 演中对穆桂英这个人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根椐穆桂英在此剧中的地位, 把青衣和刀马旦两种行当结合在一起,为了塑造更为丰满的穆桂英舞台形象,他 决定把豫剧本的重心前移到第五场,穆桂英一出场加了四句西皮慢板,抒发心中 对儿女汴京打探的担忧为了表演在第五场接收帅印愿意挂帅后内心世界的忧虑 与决心,梅兰芳入夜难以成眠,挖空心思一遍又一遍的寻找合适的表演身段,最 后选定运用武生无词表演中的“九锤半”来表演这个情节,身段既优美又服合规 定情境的要求,收到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京剧《穆桂英挂帅》由陆静岩、袁韵 宜改编剧本,郑亦秋任导演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创作于五月二十五日在北京人民 剧场首演,受到首都和全国各界人民的一致好评二)马金凤在《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