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山西摔跤“挠羊赛”与蒙古族“搏克”的比较研究.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卢****6
  • 文档编号:185594770
  • 上传时间:2021-07-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14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山西摔跤“挠羊赛〞与蒙古族“搏克〞的比拟研究 山西摔跤“挠羊赛〞与蒙古族“搏克〞的比拟研究 【摘 要】 作为中国式摔跤的两大跤种—山西摔跤“挠羊赛〞与蒙古族摔跤〞搏克〞,两者在比赛服饰,比赛技术特点,比赛规那么上有很多的异同点,本文通过对两者摔跤的历史起源作为出发点,来看其开展历程中所演变成现在的比赛特点来进行研究比拟,从而找其中的异同点 【关键词】 挠羊赛 搏克 比赛 1 山西摔跤“挠羊赛〞的起源与开展 据传宋朝山西忻州人就喜欢摔跤尤其到了南宋时,著名抗金将领岳飞被害后,其部下一位叫陈效婴的忻州籍老兵返回家乡后,把军中所学的角传授给乡邻,一方面强身健体,一方面寄托抗金的夙愿因其简便易行,深受群众的喜爱,得以广泛开展,世代相传终成习俗当时忻州地处忻定盆地的西部,水草茂盛,老百姓以放牧为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化,摔跤技术也逐步提高,由原来单一的摔跤活动慢慢演变成对抗,并奖励获胜者一只肥羊,把羊扛起绕场一周以示荣耀,故称“挠羊赛〞,一直延续至今 解放前的忻州挠羊赛由组织者插出两面跤旗上写“英雄跌对、摔死无罪〞先拔旗者为挑战者,后拔旗者为应战者。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关心重视体育事业,挠羊赛成为各行各业,各种大小型活动中不可少的内容,田间地头的摔跤随时可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和“宁失一跤不伤战友〞的新风格发扬光大,摔跤事业迅速开展由于它的传统深厚、历史悠久,群众根底广泛,动作技术精湛,后备力量雄厚,竞训制度完善,与1960年被全国群英大会命名为“摔跤之乡〞 2 蒙古族摔跤“搏克〞的起源与开展 搏克,是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是蒙古族传统体育中的主要工程搏克在蒙古族语言中是结实、摔不烂、持久永恒的意思搏克产生于古老的北方少数民族人兽搏斗的生存需要和征服自然及人类自己的需要因此,要想全面了解“搏克〞运动的起源,就必须结合蒙古族先民生产、生活的历史状况,进行综合的考证 2.1 源自蒙古族先民的游牧生活 蒙古族是一个有着悠久而灿烂文化的民族,其传统文化是典型的游牧文化,蒙古族的“三项技艺〞—摔跤、射箭和赛马,也正是游牧文化的集中表现由于蒙古族典型的游牧生活,其生产劳动自然是以畜牧为主,“搏克〞运动也为游牧生活的人们提供互相交往的绝好时机 2.2 来自远古的蒙古族部落联盟和统一蒙古的战争中 元朝前后,“搏克〞在社会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成吉思汗把“那达慕〞三项竞技,即摔跤、骑马、射箭作为军事训练的主要手段。

      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的战争时期,善于利用“搏克〞的作用征服或消灭对方,屡见不鲜蒙古族先民的生活中战争是经常发生的,在战争中,推、拉、扑、抱、摔等动作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开展,并逐步被有意识地用于同伴间锻炼战争技能,从而促进了“搏克〞的形成与不断开展 3 “挠羊赛〞与蒙古族摔跤“搏克〞比赛的区别与联系 3.1 比赛服饰的比拟 一般摔跤比赛都要穿跤衣上场,比方蒙古族的摔跤,又称为博克,在进行比赛时跤手都要穿好特定的带有铜钉子的牛皮短袖上衣,而且下身在比赛时要穿肥大白色的摔跤裤,然后外面还要套上一条绣有各种动物,或花卉图案的套裤,最后脚要蹬上蒙古族特色的靴子,而忻州“挠羊〞,跤手是不穿跤衣,赤背上阵,俗称“捉泥鳅〞,下身穿一条宽松的运动裤就可以,但是对裤子上的要求有所要求,他们的腰带只能是一天麻秧绳,绝对不能用皮子的,在比赛的时候是可以允许抓其对方的腰带,腰带断了,停止比赛,等换好裤子重新系好麻秧绳才可以继续比赛,鞋也只是普通的运动鞋 3.2 比赛技术特点的比拟 蒙古跤在裁判员发令后,比赛双方要先握手向对方致敬,然后才相互抱摔,动作技巧主要有:扑、拉、甩、绊等,蒙古跤在技术上是讲究脚对脚,手对手。

      在比赛时允许相互抓对方的手臂和躯干部位,也可以抓对方的上衣,但是不能用手或手臂去接触对手的下肢,比赛时,是不允许有抱腿等危险动作 “挠羊赛〞摔跤主要技术上是以抓腕、倒胳臂、挟颈、插肩、锁肘、抱腿为主其中“抱腿技术〞是“挠羊赛〞对抗中常用的绝招,原理即用手抱住对方的一条或两条腿,使之悬空或重心移在另一腿上,同时用本身身体或手臂推、拉、扭、压顺其力或反其力,将对方摔倒在地抱腿技术〞分为抱单腿和双抱腿两大局部,具体又分为停止抱和抓握抱,抱大腿和抱小腿,头向里抱和头向外抱等行为摔跤世家〞的领军人物崔富海被文化部命名为摔跤挠羊文化遗产传承人以他本身的亲身体验撰写并出版的?抱腿四十一招及其运用?将抱腿绝招推广到全国范围 3.3 比赛规那么的比拟 蒙古跤的比赛场地是在大草原上或者一块空地上,参赛选手不受地区,不分年龄,不限体重,比赛时间不限制,采用的是单循环制,一跤见胜负,输的人不能再比赛 忻州“挠羊〞的摔跤手都是以一跤见胜负,除跤手脚板原本就站在地面上外,身上其他部位只要一沾地就算输,不作循环赛,输者淘汰而且1983年开始出现妇女参加的挠羊赛,或设妇女专场,或与男同胞同场较量,深受观众的欢送,同时也结束了忻州跤史上仅有男子参加的格局,跤乡更加名副其实了。

      妇女连摔六人者也为挠羊,称为“挠羊女〞,男子跤手连续摔倒六位对手,人们便称为挠羊汉,把一只又大又白的羊作为奖品奖给优胜者 4 结语 通过对山西摔跤“挠羊赛〞与蒙古族摔跤“搏克〞的研究比拟,我们发现两者之间有一些相似点,追溯忻州地区的历史,发现该地很早就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交融的杂居地在民族大融合时期由于兵荒马乱,各族百姓流离失所,促成民族融合,而北方少数民族的南迁对摔跤的开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两者间还是有相似点 参考文献: 【1】王路遥.中国式摔跤进入奥运会的开展战备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 【2】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3】苏学良李宝如:京跤史话[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4】冯萌.民族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的价值[J].中国体育科技,2006. 【5】张松柏.辽代的摔跤运动———从敖汉旗娘娘庙辽墓摔跤壁画谈起[J].内蒙古文物考古,1997. 【6】高娃.论蒙古族传统体育的起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21.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