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泸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doc
29页四川省泸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选择题 (共22题;共74分)1. (2分) 2011年11月29日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驶抵中山站下图为“南极科考船航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流经①②③海域的洋流类型依次是( )A . 暖流、寒流、寒流 B . 暖流、寒流、暖流 C . 暖流、暖流、寒流 D . 寒流、暖流、暖流 2. (4分) (2018高二下·盐城期末) 近年来,甲国的众多汽车配件及整车生产选择在乙国的免税工业园区建厂读甲乙两国位置图,回答下面小题 (1) 甲国汽车产业选择在乙国生产,是因为乙国( ) A . 劳动力价格较低 B . 技术水平较高 C . 消费市场较广 D . 资金较雄厚 (2) 乙国承接甲国汽车产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 A . 大量劳动力失业 B . 自主研发能力下降 C . 交通运输业得不到发展 D . 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3. (2分)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季节,有关大洋环流叙述正确的是( )①北印度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②北印度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③郑和下西洋从马六甲到非洲沿岸顺流④郑和下西洋从非洲沿岸返回马六甲顺流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4. (2分) 如下图所示表示某大型企业所属分厂在各地的分布,据图回答题。
该企业最有可能是( )A . 啤酒厂 B . 制糖厂 C . 冶金厂 D . 高级时装厂 5. (4分) (2017高三下·西宁模拟) 韩美最终决定将“萨德”反导系统,部署在人口相对更为稀少的韩国东南部-庆尚北道星州郡,这使韩国成衣、玩具、鞋子、袜子、皮革等在华企业大受影响下图为《韩国总和生育率和老年抚养比辩护示意图》(总和生育率指妇女终身平均生育的孩子数;老年抚养比指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 如果韩国不肯停止部署“萨德”,置中国国家安全利益于不顾,韩国的在华企业将受到重大影响前些年,韩国成衣、玩具等产业大量迁入中国,这种产业转移( )A . 是第三产业的转移 B . 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转移 C . 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 . 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2) 有关韩国人口和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未来劳动力将过剩 B . 未来老龄化将加剧 C . 1970年以来人口总数持续减少 D . 1990年以来儿童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6. (4分) (2018高二上·双鸭山期末) 下图为德国煤炭巨头鲁尔集团将某煤矿地下采空区改造成抽水蓄能设施的示意图。
该煤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用作储能设施的废弃煤矿完成下列各题 (1) 上图所示抽水蓄能站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 .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 . 恢复地表生态环境 C . 提高矿产开采效 D . 促进矿产开发利用 (2) 我国西北矿区如果借鉴该模式,则需要调整的是( ) A . 废除太阳能和风力发电 B . 降低发电功率 C . 封闭露天水库 D . 缩小水库和蓄水池容量 7. (2分) (2017高二下·宜春月考) 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②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③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④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A . 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8. (4分) (2017高二下·绵阳开学考)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 图中①、③两大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①土壤盐碱化②空气污染③荒漠化④水土流失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 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②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③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④改善了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②④ 9. (2分) 波斯湾沿岸石油运往西欧地区最近的海上航线经过( )A . 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阿拉伯海→波斯湾 B . 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 C . 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 D . 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黑海 10. (4分) (2016高二上·佛山月考) 被称作陕西省内“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项目,从陕西南部的汉江取水,经秦岭隧道向北调入渭河,工程全面完工后年调水量15亿立方米左右。
读“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 引汉济渭工程的劣势有( ) A . 水源地可调水量不足 B . 调水过程中水资源的蒸发损耗大 C . 需修筑的隧道长 D . 水源地污染严重 (2) 关于引汉济渭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解决渭河平原的缺水问题 B . 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 . 武功段的渭河径流量增多 D . 促进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11. (2分) “东桑西移”是指我国将逐步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蚕丝产业发展战略东桑西移”的原因主要是( )①东部地区桑园基地面积不断减少 ②西部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③带动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 ④稳定我国蚕丝产业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12. (6分) (2017高二上·张家口月考) 读乌江流域图,完成下列各题1) 乌江流域开发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①大面积植树造林,封山育林 ②梯级开发水能资源③发展电力—炼铝—铝加工产业链 ④大力开发煤炭、铝土矿、磷矿、森林等自然资源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 在我国“西电东送”的总体规划中,乌江流域的水电主要输往( ) A . 华东地区 B . 华北地区 C . 珠三角地区 D . 西南地区 (3) 下列关于促进贵州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 . 对发生石漠化的地方植树造林,育林、育灌、育草 B . 石漠化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居民全部移出 C . 局部地区适当封山育林,减少水土流失 D . 加大替代能源建设力度,如以电代柴、以煤代柴 13. (4分) (2019高二上·黑龙江期末) 川气东送引总投资626.76亿元,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
该工程西起四川达州普光气田,东至上海,管道总长2170km,年输送天然气120亿 m3 读川气东送路线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川气东送工程建设中最大的自然障碍是( ) A . 江南丘陵 B . 巫山 C . 高原 D . 冰川 (2) 建设川气东送工程的原因是 ( ) ①西部地区能源相对充足,自给有余 ②东部地区常规能源缺乏,供不应求 ③西部地区水能丰富,不需要天然气 ④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源需求量大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4. (6分) (2017高三上·邵东月考)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沿海铁路由我国承包建造右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1) 尼日利亚铁路网的建设.最主要的意义是( ) A . 缓解交通压力.完善交通运输网 B .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国民出行条件 C . 加大沿线地区农矿产品的销售,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D . 加快内陆地区脱贫致富.维护国家安定团结 (2) 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A . 高寒缺氧,雪崩 B . 中暑、晒伤、毒虫叮咬 C . 滑坡,泥石流 D . 飓风,沙尘暴 (3) 从我国运输一批大型工程机械到尼日利亚,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 A . 麦哲伦海峡 B . 苏伊士运河 C . 巴拿马运河 D . 好望角 15. (2分)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①震级较低 ②提前预报 ③防震意识强 ④救援及时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16. (2分) 在滩涂围垦农田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A . 水土流失问题 B . 土地沙化问题 C . 土地盐渍化问题 D . 石漠化问题 17. (2分) 读下图:泛珠江地区各省级行政区经济占比与人口占比之差(图中数据为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生产总值占泛珠江地区的百分比与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占泛珠江地区的百分比之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广西省经济占比大于人口占比 B . 贵州省应减少人口迁出 C . 广东省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和谐度最高 D . 应鼓励泛珠江地区各省级行政区间的人口及产业迁移 18. (6分) (2017高二上·沭阳月考) 自全国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两年来,从政策效果看,远低于预期,为促进人口均衡,应对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2016年启动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完成下面小题1)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口老龄化严重 B . 劳动力严重不足 C . 育龄妇女人数少 D . 生育观念的改变 (2)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 . 有利于扩大内需 B . 家庭负担持续加重 C .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D . 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 (3) 下列年份中,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