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色的鱼钩(张瑾).doc
3页1新华中学课改优质课评比教案张 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2.结合具体语境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能力目标:1、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2、学习作者运用心理、神态、行为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情感目标:1.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学, 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 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2.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二、歌曲导入,情境渲染1.播放《十送红军》: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吗2.回忆课文内容1935 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 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3.说说学了课文第一部分,老班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 们继续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揭题:金色的鱼钩 (齐读课题)三、入情入境,自读赏析1.自主阅读课文二、三部分,用横线画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品析全文,重点交流A、学习 “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1)抓住“皱紧 眉头”“硬咽”等词和“我” 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2)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2B 、学习“命令 战士喝鱼汤 ”片段1)品读,探讨:老班长为什么要命令战士喝鱼汤?播放视频,深入了解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艰难,体会老班长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尚品质2)思考:在命令战士喝鱼汤的前后,老班长的表情有没有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老班长看到 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 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3)指导朗读“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 边 ”到“ 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C、学习 “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1)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2)指导朗读: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四、品味“金色”,升华感情1.说说你对“在 这个长满了 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 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 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 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五、总结全文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老班长说些什么?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理想有多远道路就有多长,征途有多险意志就有多坚,长征的记忆,将永 远伴随我们不断前行!2. 影片渲染,深化认识红军战士用血肉铺路、用筋骨架桥、用渗血的脚掌丈量着征途上的每一寸土地,在这条最曲折最漫长的最艰险的道路上谱写了最壮丽的历史诗篇请看——《红军长征——祁连花环》六、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外貌描写老班长-------语言描写------------- “我”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3(正面描写)-------------------------- (侧面衬托)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舍己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