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院法官实习周记三篇.docx
5页法院法官实习周记三篇 篇一 刚来到xx市第一人民法院,有点亢奋,在这里我马上度过从学校走向社会的xx礼——实习我有幸能根据自己填写的志愿安排到与经济纠纷有关的庭室——民二庭,并且跟了有十年庭审阅历的法官文姐她的书记员是朱昉姐,一个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的讨论生,在这里做书记员满一年,主要是负责在办公室内处理各种文书工作,接待和联系当事人,我所在的办公室只有七个人,而这个办公室里个男书记员强哥,也是跟着文姐做事,主要是负责跑外办公,一大早就开车出去,忙的时候要晚上七八点才回到法院他和朱昉姐可以说是里应外合的伙伴组合办公室的人里面还有另外一个南医科大的实习生阿钻,跟着另外一个法官蕾姐,蕾姐只有一个书记员舒姐,又由于手头的案子也多,人手缺乏,尽管她只是在这里一个星期,就很熟识这里的环境能在一个办公室遇到一个实习生,我很快乐,有事情也会常常问她如何处理,间或还和她一起吃饭 初来乍到,我并不是太熟识法院书记员的日常工作,朱昉姐就抱了四五个文件袋到我的四方小桌子上,让我归档以熟识下民事诉讼程序这几个文件袋材料鼓鼓,是关于建筑工程纠纷的材料,里面涉及到很多建筑专业方面的术语,我拿处一堆材料却不知方向的扫瞄,朱昉姐提示我看看判决,但是光看十几页的判决书就搞得我头晕了,什么地基啊,什么楼板施工防水啊,什么板面裂缝啊,什么钢筋板梁啊,扫了一个早上我都不知道自己看的是什么材料第一个早晨在抽象的概念中晕倒过去朱昉姐考虑到我不太能消化那些材料,就让我转移战场,去打传票,我才可以脱离苦海了。
篇二 xx市第一人民法院是目前国内一家设立在镇上的法院,由此可见这边的案源数量特别浩大总的来说,这里工作的人工作节奏是马不停蹄的,正如这里流传的一句话:“这里的女人被当男人,男人是被当成牲口”办公室的人手有点缺乏,就连我这个来这里打酱油的人,也觉得自己相当的劳碌除了要处理办公室内的各种诉讼程序流程,如盖各种章、打印、收发判决书、邮寄传票、发公告、送印版、归档、打码、送快递、破产结算计算、打判决头、打庭审笔录头、做笔录等事情,别的办公室一个,我也得跑过去帮助,一天下来,真实连发愣的时间都没有,算是过得很充实 可能最简单做的事情就是归档,刚开头的时候的确是由于证据材料和诉讼材料数量繁多,搞得我头晕,但是多接触以后就很简单上手,首先看判决书内容就可以了解案件的也许状况,并了解证据排序,然后根据归档名目来分类各种材料,同时要留心各种文书内容,不能只是粗糙的看开头,就混在一起不按次序,还得有条理的根据举证挨次来分类刚开头归档我很性子急,以为归档这种小事不需要太费脑神,做得很马虎,常常被庭内的内勤成哥退回来,搞得我不好意思,朱昉姐也脸上无光,我会去询问哪里出了错误,在下次避开犯同样的错慢慢地,我发觉整理档案其实可以学习到的东西也是特别之多的那些都是已经做出判决的完整一个案子材料,通过阅读判决书,我可以了解不同经济案件的纠纷涉及到的法律学问;翻看开庭笔录,律师辩论状,问话笔录,我可以了解双方律师打官司的技巧和方法,以及站在法官角度去观看案件;整理证据材料,我可以知道某类型的案件是需要什么证据材料才可以有力证明自己的诉求;比照不同的法院文书,根据挨次归档,可以培育自己的法律规律思维从这个角度想,我赫然发觉归档也不为是件很好玩的事情,而且文姐处理的案件多是疑难简单的经济合同纠纷案件,可以学习到的东西是相当多的。
篇三 来到法院已经有两个星期,我还没有外出办公一次,由于出去办公法定需要两个工作人员在现场,对于不是法院正式工作人员的我们来说,是没有必要出去外面,而且还铺张人力,办公室也很缺人去款待当事人,所以通常这边的实习生不怎么外出办公一同来的舍友李小玉是执行局的,而她的书记员主要活动就是在外执行,所以她常常有时机跑出去外面帮助办公,我心理特殊艳羡同办公室的实习生阿钻能够常常跟她的书记员出去外面送达、现场勘查的办公活动,可能无意间流露出那种想法,被朱昉姐知道了,这周刚好强哥和舒姐需要出去外面送达、勘察现场和帮助当事人调查取证,朱昉姐就打算自己留守办公室,让我和强哥、舒姐出门去办公,我好不快乐啊! 一大早,我们整理好卷宗,就开着申请的车出门了第一站是到住建局调查一建筑公司的员工资料,这个案子是一承包方因发包方接收发包工程但仍旧未归还工程款项的纠纷,发包方辩论称承包方没有根据发包方的要求建房,并提出工程质量存在问题承包方的律师手头有发包方的工作人员签字的验收记录,现在申请法院帮助调查相关签字人员的工作信息由于该工程是招标工程,该工程的各种资料都在住建局有相关的记录,所以我们让他们帮助拿出相关档案记录给我们查阅调查并不是很顺当,由于验收记录上的签字时特别“艺术”,我们很难看得懂上面是什么字,只能依据住建局供应的资料根据笔迹来确定几个档案袋翻了好几遍都没确定究竟是何人 其次站是东城的一个新建居民区,也是个建筑工程案件,发包方由于尚欠承包方工程款而被起诉,发包方不成认承包方工程量的计算方式,所以需要到现场勘查确认最终工程量并由造价公司作出最终的造价鉴定这个案子已经审理一年多了,原告方是相当不耐烦,而被告方也死咬着原告并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工程量来计算,并夸张,双方各带数人,一谈不拢就大骂,场面非常“壮丽”,还好舒姐已经见怪不怪了,沉着的调解双方,告诫双方既然在现场就实事求是,一切证据说了算我们就这样丈量了一个下午,已经是没有时间去送达文书了只要回归法院了 现在想想出去外面办公,其实也没什么,由于从法院开车到外面送达、勘查现场是要花许多时间在路上,出门在外诸多不便,常常不能立刻查到要的资料,所以挺麻烦的,有了这次经受,我就没再开口说要出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