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25280994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04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考点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趋势: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z婴儿期(乳儿期)0〜1岁〈、、、、、、、、、、■新生儿期 婴儿早期婴儿晚期6〜12月先学前期(幼儿早期)1〜3岁学前期(幼儿期)3〜6岁 幼儿初期 幼儿中期幼儿晚期■\\\\\\\\\\\\\\\\\\\\\\\\\\\\\\\\\\\\\\\\\\\\X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主要特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出生到满月1. 生理寄居性2. 心理现象的发生(1) 惊人的本能 无条件反射(2) 心理的发生一一条件反射的出现(3) 认识世界的开始——知觉发生和视觉、听觉的集中(4) 最初的亲子依恋 人际交往的开端(二)满月到半岁1. 视听觉迅速发展 2 .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3 .主动找人4.开始认生(三)半岁到周岁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言语开始 萌芽 4.亲子依恋关系发展(四)前学前期一、动作发展的特征• 1.学会直立行走• 2.开始使用工具二、言语和思维的发生发展三、独立性开始出现*注意: 1-3岁儿童学习使用工具大致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完全不按用具的特点支配动作。

      第二阶段:不再连续变换新方式,进行同一动作的时间有所 延长第三阶段:主动去重复有效动作第四阶段:能够按照用具的特点来使用它,并且能够根据使 用时的客观条件改变动作方式五) 3〜4岁1. 最初的生活自理2.认识依靠活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六) 4〜5岁1. 活泼好动 2.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3.开始接受任务(七) 5〜6岁1.好学、好问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 :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趋势;<\\\\\\\\\\\\\\\\\\\\\\\\\\^/1.从简单到复杂;从不齐全到齐全;从笼统到分化2. 从具体到抽象3. 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意向到有意向;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 调节4. 从零乱到成体系考点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一、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儿童最初的一些感觉是与生俱来的,例如味 觉、嗅觉、视觉和听觉等这些最初的感觉,是生理性活动,同时又 是原始的心理活动知觉在孩子出生不久也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二、 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三、 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考点三: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一、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SZ无意注意:早于有意注意发生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 志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

      例如,正在上语言课,窗外突然电闪 雷鸣,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去看和听有意注意:则是指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例 如,同样还是电闪雷鸣,大班的某些孩子会努力控制先完成老师布置 的任务再出去无意注意是不由自主的、被动的注意;而有意注意则是人有意识、主 动的注意,因而要比无意注意出现得晚一般在两岁以后开始萌芽1. 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活动应当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需要,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注意选择 性,使幼儿的注意指向和集中到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内容上 来注意的选择性有赖于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还在很大程度上依 赖于儿童的情绪和兴趣因此,教师要提高幼儿的活动效果,必须了 解、研究幼儿的兴趣以及当时的情绪状态2. 注意的范围与幼儿活动注意的范围又叫做注意的广度,是指人在较短的时间片断中能够清楚 地知觉到的事物的数量它是注意的一种重要的品质随着幼儿生理 发育和知识经验的丰富,注意的范围会逐渐增大,但总的来讲学前儿 童的注意范围比较小注意:教师在指导幼儿的活动或教学中要注意以下方面:(1) 、要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在同一个短时间内不能要求幼儿注 意更多的方面;(2) 、在呈现直观教具时,同时出现的刺激物数量不能太多,而且排 列应当规律有序,不可杂乱无章。

      3) 、要采用各种幼儿喜欢的方式或方法,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知识 经验,以逐渐扩大他们注意的范围3. 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集中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持 续的时间越长,注意的稳定性就越高它与注意对象以及幼儿自身的 状态有关注意:要提高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教育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b) 教学组织过程中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c) 各种活动应当动静交替,集中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活动的内容要 多样化2)家长a) 合理安排幼儿的作息时间;b) 适当控制玩具和图书的数量;c) 鼓励幼儿做事有始有终4. 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于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 活动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至少有 一种非常熟练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要培养幼儿的注意分配能力,提高幼儿的 活动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 通过各种努力,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即自我控制能力;(二) 加强动作或活动练习,使幼儿对所进行的活动比较熟练;(三)要使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多种活动在幼儿头脑中形成紧密的联系。

      考点四: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一、 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总量这个数量是有限的儿童 的记忆广度增加受生理发育的局限儿童大脑皮质的不成熟,使他在 极短的时间内来不及对更大的信息量进行加工,因而不能达到成人的 记忆广度\\\\\\\\\\\\\\\\\\\\\\\\\x,二、 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SZ1. 机械记忆用的多,意义记忆效果好首先,意义记忆是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进行的;其次,机械记忆只能把 事物作为单个的孤立小单位来记忆,意义记忆则使记忆材料相互联系 起来2. 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有 意记忆和机械记忆的效果差异将会缩小考点五:表征(有关这章,需要大家看书!在书的第七章,课 件上说的很少,是在记忆章节提到的)表征和表象、'、、、、、、、、、、、、、、、、、、、、、、、】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而当前并未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表征则是指这种形象形成的过程考点六:学前儿童思维发展<\\\\\\\\\\\\\\<:一、思维概述< <■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首先,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共性和事物之间普 遍的联系其次,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是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来 理解和认识一些没有被直接感知的事物及其关系的过程\\\\\\\\\\\\\\\\\\\\\\\\\\\\\\\'二、皮亚杰思维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阶段”的概念包括了三个基本点:发展阶段具有顺序性, 前后阶段的顺序是不变的,但是可以加速或推迟;每个阶段具有相对 稳定的认知结构,它决定了儿童在这个阶段主要的外显行为模式;各 阶段的发展具有连续性,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不是独立的过程,而是将 旧过程进行了整合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一) 反射活动阶段:皮亚杰把婴儿出生后1个月定位为反射活动阶 段在此期间,婴儿在很大的程度上仅局限在练习先天反射活动上, 他们将新刺激同化到已有的反射图示中例如吸吮手指和被子二) 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偶然发现 自己能够做出和控制各种反应,如吸吮手指、发出嘟囔声等他们对 此感到很满意,因此会重复这一动作这些简单的重复动作被称为初 级的循环反应,它总是以婴儿自身为中心。

      之所以成为“初级”,是 因为这是婴儿最早出现的运动习惯,称之为“循环”则是因为这些反 应是重复的三) 二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此阶段,婴儿偶然发现,除 了自己的身体之外,还可以使其他的一些物体变得有趣皮亚杰认 为,4~8 个月的婴儿对外界突然产生兴趣可以表明他们已经能够把自 己和周围环境中的可控物体区分开了四)二级模式间的协调阶段(8~12 个月):婴儿真正有计划的反应 出现在 8~12 个月的二级循环反应协调阶段这时婴儿为了能够达到 简单的目的,能够协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作它代表着儿童早期模 式的目的指向行为和真正的问题解决五)第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2~18 个月):此阶段的婴儿开始积极 地作用于客体,并试图创造出新的问题解决方法只有那些对儿童来 说能达到有趣或者说有意义结果的动作才被积累下来,所以又被称为 试误这些被称作第三级循环反应的试误探索模式,反应出婴儿有积 极的好奇心,也就是说有了了解外在世界的动机六)符号问题解决阶段(18~24 个月): 当婴儿能将已经获得的 行动经验内化成心理符号或者表象,并以此来指导后来的行为时,就 达到了感知运动阶段的最高水平此时,婴儿已经能进行心理操作, 而且对如何解决问题表现出了一定的“洞察力”。

      2. 前运算阶段(2~7 岁)(1)前概念期的标志是符号功能的出现2)前概念期的又一重要特征是象征性游戏的大量涌现(3)在前概念期,儿童最大的缺陷是自我中心也就是说,他们只 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而意识不到他人的观点皮亚杰通过其“三 山实验”说明了这一点,他先让儿童熟悉一个不对称的山地模型,然 后让他们说出一个与自己位置不同的观察者看到的风景是什么样子 的3岁和4岁的儿童一般都认为他人与自己看到的是相同的这说 明儿童此时还不能考虑他人的不同观点4)此外,该阶段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往往局限于事物的表面,这使 得他往往不能对真相和假象做出区分二)直觉期(4~7岁)之所以把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称作“直觉”思维,是因为他们对事物 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以事物最显著的直觉特征为基础,而不是经 过逻辑或推理的思维过程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考点七:学前儿童言语发展<\\\\\\\\\\\\\\\\'<;一、语言和言语;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言语是心理现象,是个人使用语言的过程,也包括理解别人和自己运 用语言的过程>\\\\\\\\\\\\\\\\\\\\\\\\\\\\\\\\\\\\\\\\\\\\v[二、语言的组成:语音、语义、语法、语用1\\\\\\\\\\\\\\\\\\\\\\\\\\\\\\\\\\\\\\\\\\\\\1. 语音:语音形成阶段(一) 出现嗓音:儿童出生时就会发出声音。

      二) 出现阿姑声:从2~3个月开始,婴儿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会发出满意的“阿姑”声三) 出现喃喃语声:在这个阶段,婴儿发出的声音出现了明显 的元音和辅音,有了比较明显的音节划分四)开始发出语音:真正发出语音是一种有意性的运动,是后天学习的来的2、 词汇:词汇数量是儿童言语发展的标志之一,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标志之一3. 语法:案例分析1:妈妈把做好的红烧排骨放在餐桌上,一岁3个月的儿子看不到餐桌上的食物,但是闻到了食物香味,于是踮起脚看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