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析叙利亚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毕业参考论文设计】.doc
12页经济其它相关论文-试析叙利亚经济体制的转型摘要:叙利亚复兴党提山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有其深刻的 历史背景,是在外部压力下做出的改革举措,也是叙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要求针对转型,叙国内有着不同的声音,但叙高层改革的决心异常坚定十五 计划的通过标志着经济改革已箭在弦上,不可逆转,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制定出具 体、有效的改革政策在十五开局之年叙改革措施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要完成 十五目标,依然任重道远关键词:叙利亚;计划经济;社会市场经济;转型叙利亚执政党阿拉伯社会复兴党在2005年6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大会上发 布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决定在经济方面提出耍加快向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步 伐在随后制定的2006-2010年十五计划中,叙明确提出“摒弃长期以来的中央 指令性政策”和“加速本国社会市场经济建设进程”的目标[2] 2006年5月, 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发布第25号法令,正式通过十五计划,并将其作为各行业 制定五年计划的纲领性文件至此,建设社会市场经济已成为叙国内经济改革进 程中不可逆转的方向本文试图就叙国内出台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作一解析,并结合叙十 五计划实施一年来采取的经济改革举措,展望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叙经济体制转型的背景任何一项重大改革决定的出台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叙利亚出台建设社会 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也是基于一系列考虑的,下面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1. 叙黎联盟瓦解后叙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法国委任统治时期,叙利亚和黎巴嫩曾是一个国家黎独立后,叙未予承 认1976年5月以来,叙军以“阿拉伯威慑部队”的名义驻扎在黎1991年5 月,叙黎签署“兄弟关系合作与协调条约”和“安全与防务条约”,确定了两国 进行最高级别和最全面的协调机制1996年1月,叙黎签订了经济一体化、取 消双重税收、推动相互投资等协定同时,双方决定在对以谈判中不单独与以媾 和冇分析评论家认为,这实际上意味着叙将黎绑在了中东和平的战车上,双力 结成联盟,叙在联盟中担任明显的强势角色从此,叙对黎开始了在政治、军事、 外交和经济领域多方位的控制,两国关系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国际社会和黎国内 反对这种特殊关系的声音不绝于耳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推波助澜下,黎 国内反叙浪潮风起云涌,要求叙撤军的呼声高涨随着哈里里遇害案国际独立调 查的展开,叙黎关系日趋紧张从经济方面来看,在叙黎联盟吋期,叙对黎依赖度较高叙长期以来走的是 计划经济路线,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在金融方面,国家实行严厉的外汇管制;从 经济结构上看,叙是传统农业国。
而黎则是实行自由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基本 不干预经济活动;金融业自由化程度高,资本流动性好,银行业服务水平高,其 银行保密法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黎国际贸易也完全开放;经济结构上,黎偏重 于服务业黎叙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性的差异,再加上地缘影响,形成了两国互 补性极强的经贸关系具体来说,叙在金融服务等方面对黎依赖较多,很多叙国 民鉴于国内银行清偿能力差、利息低,而把资金存入黎银行此外,叙劳工在黎 境内从事各种劳务工作,据估计,每年在黎的叙劳工约有百万人之多,占叙劳动 人口的20%左右劳工每年近20亿美元的汇款一度是叙重要且稳定的经济来源, 不但为叙提供了大量外汇储备,而且还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就业问题同时,叙经 由黎港口的廉价进口贸易也将随着联盟解体而显著减少,而在过去25年间叙从 该渠道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黎还是叙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国,叙一直将品种丰 富、价格低廉的农产品出口至黎巴嫩随着叙黎特殊关系的瓦解,叙从黎得到的经济实惠都将处于不确定状态,随 时有丧失的风险因此,不管叙黎关系今后走向如何,设法切实减少对黎依赖都 是叙经济政策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2. 缓解国际压力的需要近年来,叙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压力主耍源自美国。
萨达姆政权倒 台后,美国加大对叙施压力度,认为叙复兴党政权同伊拉克复兴党政权一样是独 裁政权,其意识形态、地区大国野心和反美、反以政策都阻碍了美推行的中东政 策具体地说,叙面临的国际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际社会耍求叙从黎撤军2000年5月,随着以军从黎南部绝大部分 地区撤出,以对黎国家安全的威胁得到了缓解驻黎叙军已从协防力量转变为维 持对黎影响的重要手段因此,国际社会要求叙军撤离的呼声日益高涨2005 年2月,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后,美立即将矛头指向叙,在缺乏相关证据的情况 下,暗示叙是事件的幕后策划者,要求叙军立即从黎撤出,并积极推动联合国派 遣调查小组赴黎调查巴沙尔宣布分阶段撤军后-,美并不满足,继续对叙施压, 要求叙在黎2006年5月举行议会大选前撤出全部驻军和情报人员,以保证选举 的自由和公正在空前的外部压力下,叙于2006年4月宣布撤军5月,安理 会通过1680号决议,敦促叙黎两国划定边界,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对此,叙声 称“重视黎巴嫩的主权和独立,希望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建立正常的叙黎关 系'尽管叙已撤军,但这一压力并没有完全消失,其影响仍将长期存在二是美国和法国等要求叙在伊拉克问题上采取合作立场。
从2002年9月美 国“倒萨”以来,美宣称叙藏有化学武器,特别是叙帮助萨达姆转移生化武器 在美国的压力下,叙不得不宣布关闭与伊拉克之间的边界,以显示对伊拉克战争 的中立立场三是西方国家要求叙在国际反恐问题上采取明确而积极的态度美国曾将叙 视为“恐怖国家”美认为叙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武装从事针对美在中 东地区盟友以色列的“恐怖活动”2005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强 烈指责叙允许恐怖分子利用其领土和部分黎领土破坏该地区的和平局面,并表示 美将强行实施对叙进行制裁的《叙利亚责任法》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形势来看,部分强硬政权倒台或改变外交策略,如萨达 姆受审被判处外、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弃核、埃及国内民主改革初露端倪等,都对 叙当局产牛了强烈冲击在这样充满变数的地区环境里,叙强硬立场孤掌难鸣 而作为在西方受过教育的总统,巴沙尔从个人情感上也不会盲目、过度地排斥西 方的一切,包括西方的自由经济体制叙利亚面临的种种压力曾迫使它考虑将大量的财力用于国防而要负担起高 额的国防经费,叙经济显得力不从心3. 推动国内经济改革的必然要求叙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特点是政府对经济活动广泛调控而放弃市场的自主 调节机制,这导致叙社会和经济层面出现了很多沉痫,亟需改革。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叙实施财政紧缩政策,导致总消费降低、投资 减少,国家虽有从经济活动中抽身的想法,但私营行业在政策层面却没有被给予 充分发展的空间1991年出台的10号投资法虽然在最初几年起到了拉动私有投 资的作用,但后来却又没能跟上形势发展,导致私营行业投资动能不足同时, 叙政府官僚主义作风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私有投资的积极性叙国家规划局的统计显示,目前叙实际经济年增长率较以前有较大滑坡: 1990至1996年间的平均增长率为8.45% 1997至2003年间的平均增长率仅为 2.37% 同期叙人口平均增长率却达到2.7%,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经济的 增长在产业结构方面,叙对农业和石油工业的依赖有增无减,加工业显出疲软态 势<>2000至2003年间加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値的比例仅为3・2%而在1990至1995 年期间平均达到11% ,在1996至1999年期间更是达到18%叙通货膨胀严重'2005年通胀率达6%,2006年通胀率在9%至10%之间叙 国内需求上升、货币贬値、商品市场的竞争加剧了通货膨胀,抵消了关税降低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在就业方面,从黎撤回的劳工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叙就业压力。
2003年叙 失业率为12.5%,2005年为11.7%,2006年为8.5%目前叙实际失业率达到20%, 每年起码还有30万新增就业人口,这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压力据叙副总理 达尔达里的说法,叙经济每年需要以7%的增速发展才能平衡这样的就业需要 叙低经济增长率和高失业率导致国内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极高在2003和 2004年,叙有510万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占总人口的30.1%^其中200万人口 难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在政策层面,叙经济仍处于不自由状态,政府对私有产权、资本流动等领域 的强力干涉导致在叙开办私营企业仍面临较大困难而私营企业的发展在增加就 业岗位、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据估计,叙私营企业如果发展态 势良好,可吸收一半以上的新t曾就业人口(约15万至20万之间)因此在叙黎联盟破裂、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以及国内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 叙被迫走上经济改革之路,需要建设一个既能适应形势发展、又能适应国情的新 经济模式二、转型与模式之争早在数年前,叙从民间到经济学界就放弃计划经济、建立市场经济问题掀起 了一场广泛的热议,形成观点与立场相反的两派,一派支持建立市场经济,一派 反对建立市场经济。
从学界层面来说,支持派倡导建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和依据市场规则重建经 济结构,认为走自由市场经济之路是从经济困境中走山来的必由之路,贸易和投 资领域的开放将为强者创造机会,同吋将弱者边缘化,这对国家、企业乃至个人 都是适用的自由市场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兴起,在前苏联解体后加速 发展,它给予市场以开放,给予商品、服务、资本以自由流通,给予私营企业以 充分的政策支持,营造竞争环境,减少甚至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介入,而让位 于市场供求机制支持派还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在国际范围内有扩张蔓延之势, 如果顺应,可能会带来益处,如果抵制,则可能带来恶果;市场经济会为叙提供 较多的选择和利L会,如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获益,但关键是如何将其与叙 国情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是必要但非充分条件反对派则认为自由市场机制只会导致失业率上升,将社会人群的大多数边缘 化反对派不但反对自由市场经济,还反对融入全球化浪潮和加入世贸组织它 将全球化视作霸权主义语境,认为全球化与叙实现民族独立、保留民族身份是矛 盾的,开放的结果是垄断,竞争的结果是弱肉强食,全球化最终使发展中国家失 去主权和资源从政府层面来看,关于经济改革的模式也有很多争论。
但叙当局改革的决心 不可动摇,经济改革势在必行既然经济改革不可避免,那么该如何改,又向何 处去呢?叙曾一直认同前苏联经济模式,但前苏联解体意味着其经济模式的失败这 为当时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倡导推行新自由经济政策提供了可乘之机,并在一 些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外债高筑的国家,引起了很大反响至上 世纪90年代中期‘当乌拉圭回合谈判宣告旨在促进经济全球化的世贸组织成立 后,新自由经济政策备受青睐近年美国提出的“大中东计划”的目标除了要在中东推行政治民主改革,就 是要根据“华盛顿共识”进行自由经济改革其内容包括促进经济开放,实行贸 易自由化,推进私有化进程,推行最低限度政府模式,最终建立自由市场经济 但叙清醒地看到,很多外债高筑、被迫推行新自由经济政策的国家在推行一段时 间私有化和最低限度政府模式后,反而出现了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扩大、社会 动荡的后果;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回过头来审视当初的私有化,侣导 并呼吁设立社会基金来保障社会公平,从一个侧面使叙政府不得不质疑新自由经 济政策的有效性叙认为经济全球化在短期内还是对欧美发达资本主义有利,因 为国际市场并没有真正开放,贸易壁垒也处处存在,如欧美继续为本国农民实行 农业补贴,对他国产品设限、实行反倾销,而关于这些问题在世贸组织框架内的 谈判也基本以破裂而告终。
就叙而言,其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流动,也很可能会吋 时受到以反恐为名的监管和限制因此,叙政府对推行自由经济小心翼翼,如履 薄冰推行自由经济体制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主要有两种模式:1.盎格鲁一撒克 逊模式,以美英为代表,它将市场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