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提纲参考.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W****
  • 文档编号:238803930
  • 上传时间:2022-01-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第26课  《三峡》 一、重点字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从,由略无:毫无阙:通“缺”,空缺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到了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虽:即使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5、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素湍:白色的急流  6、绝巚:极高的山峰 7、飞漱其间漱:急流冲荡  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9、每至晴初霜旦霜旦:下霜的早晨 10、属引凄异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二、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翻译: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三、回答以下问题  1、 用原文回答: (1)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四、文章的思想情感:热爱祖国河山,赞美三峡美景([高峻美]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的情感同时也隐含着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第27课  《答谢中书书》 一、重点字词:【共】一起谈】谈论,欣赏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欲界】指人间仙都】指仙境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问题探究: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三、翻译:山川自然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哪,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古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记承天寺夜游》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 至:到 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4、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二、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想到身边没有和我一起享受月光的人,于是来到了承天寺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到庭院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翠绿苍柏?只是那里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悠闲的人罢了 三、阅读理解1、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之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旷达心境4、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5、 “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喜悦、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显其中。

      既有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6、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了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处一个空明澄清,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7.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8.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清静、舒适、愉悦9.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第28课 《观潮》一、指出加点词的含义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农历十六   2、.方其远出海门  方:当……时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倏而:突然 . 略:一点点    4、随波而逝 逝:去,往   5、皆披发文身 文:画着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溯迎:逆流迎着潮水   7、吞天沃日 沃:用水淋洗   8、如履平地履:踩。

           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干:岸二、翻译句子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2.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不久随着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荡迸射,吞没宇宙,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3.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不久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4.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5、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周围涌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6、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容有7、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的大潮,是天下雄伟的的景象啊8、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却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9、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沾湿,凭借着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的本领。

      10、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路上堵满了车马,食物和别的各种东西都比平常贵上一倍11、而僦凭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三、问答1、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远而近,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请用原文回答: (1)写“形“的句子是:仅如银线     (2)写“色”的句子是: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写“声”的句子是:如雷霆,震撼激射   (4)写“势”的句子是:吞天沃日,势极雄豪2、第一段写钱塘江潮的雄伟壮观,这段作者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对潮水的描写由远而近,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浙江海潮雄伟壮观的特点这一段文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是:总分总3、第一段中最能概括全文的一句是: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4、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5.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轰震,声如崩山写演习结束后迅速撤退的句子是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这种写法作用是为下文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6、第三段写吴中健儿的水上表演,突出了“弄潮儿”的.勇猛、矫健、灵活等特征旗尾略不沾湿”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7、最后一段中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精彩的句子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第29课  湖心亭看雪 一 解释词语: 1、是日更定 是:这定:完了,结束   2、余拏(ráo)。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卫生与保育》形考任务1-3+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教育学》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Android核心开发技术》形考任务1-7参考答案.docx 国开2025年秋季《形势与政策》大作业答案.docx 国开2025年秋季《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1-5答案.docx 2025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6月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江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内蒙古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贵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安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1月云南省高考适应性测试物理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甘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陕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1(原卷+答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