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十八章杜威的教育思想20150531.ppt

45页
  • 卖家[上传人]:慢***
  • 文档编号:229214432
  • 上传时间:2021-12-2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53MB
  • / 4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八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第一节 时代与生平第二节 什么是教育第三节 教育的目的第四节 课程与教材 第五节 思维与教学方法 第六节 道德教育 约翰杜威(1859-1952),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第一节 时代与生平 出生中层 1859年10月20日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一个村庄,父亲是个零售商人 大学深造 1875年,入佛蒙特大学读书 中学任教 1879年,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学任教 攻读博士 1882年,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兼教该校哲学史课1884年,获得博士学位 密西根大学 后历任密西根大学哲学讲师和助理教授(18841888)、明尼苏达大学哲学教授(18881889)、密西根大学哲学系主任(18891894)等 芝加哥大学 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主任 实验学校 1896年,创设了芝加哥实验学校(通常称“杜威学校”,维持 8年后关闭 ) 师范学院 1904年,哥伦比亚大学任哲学教授,1930年退休后又任该校荣誉(退休)教授 长寿仙逝 1952年6月1日,杜威在纽约去世 杜威出生地 杜威公寓 据杜威自己回忆,芝加哥的十年对于他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关键的时期。

      芝加哥实验学校的经验成为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哥伦比亚大学时期,杜威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并以他的著作和活动推动了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 杜威工作过的学校 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研究,1916年杜威发表了民主主义与教育这部经典巨著标志着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新时期的开端,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体系1930年他退休,改任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仍继续从事教育改革研究 此外,他还广泛地参加了学校以外的学术和社会活动 1952年6月1日,杜威在纽约去世 他一生著述甚多,涉及政治、哲学、心理、教育、伦理学、逻辑、宗教、社会学等领域,一共有30多部著作和近千篇论文主要教育著作 我的教育信条 My Pedagogic Creed(1897) 学校与社会 The School and Society (1899) 儿童与课程 The Child and the Curriculum (1902) 明日之学校 1915年 民主主义与教育 Democracy and Education(1916) 经验与教育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1938) 认知与所知1949 等 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一般被认为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

      1937年版封面民主主义与教育英文版封面中文版杜威与中国 杜威和胡适 1919年4月30日,应中国五大教育团体的邀请,在东京演讲的杜威坐船到达上海,一直到1921年7月离开中国,一共呆了两年两个月,杜威是胡适的老师,而且还培养了好多杰出中国人,如蒋梦麟、张彭春、陶行知等1919-1921年,杜威在华讲学两年,曾先后到过十一个省,大多数都是由胡适陪同和为他作翻译胡适曾写长文介绍杜威的思想,而且终生服膺 “我们可以说,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先生这样大的 在此后相当长的时期中,杜威之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在中国教育界占了主导地位 杜威在中国三、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实用主义哲学-经验论 (二)社会学基础(社会方面)社会改良主义 (三)心理学基础(儿童方面)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经验论 经验是个体在环境中,对某一情境的整体反应 “哲学就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教育乃是使哲学的分歧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因此,教育哲学是哲学最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方面 “经验”是人的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或称为“统一体”),是人的主动的尝试行为与环境的反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结合。

      因此,行为和结果之间的连续不断的联系和结合就形成了人的经验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出发,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教育是以经验为内容,通过经验,为了经验的目的 (二)社会改良主义 他期望“以合作的智慧的方法,去逐步代替暴力冲突的方法”,“坚持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工具” 民主主义社会最需要教育,且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和要求,要求教育使人获得有效地参与共同生活的经验,“使每个人都有对于社会关系和社会控制的个人兴趣,都有能促进社会的变化而不致引起社会混乱的心理习惯”三)机能主义心理学 儿童是和他们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积极而能动的机体 儿童学会适应环境并与社会成功合作的基本途径就是直接参与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这就是教育的基本方式 儿童生来就潜存着四种本能,分别表现为四种活动:语言和社会的本能及其活动;制作的本能及其活动;研究和探索的本能及其活动;艺术的本能及其活动 “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第二节 什么是教育 一、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 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因此,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而不问他们年龄的大小 杜威认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 所谓的“生长”就是指儿童本能发展的各个阶段,不仅包括身体方面,而且也包括智力和道德方面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使教育得以继续进行下去二、教育即生长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公善的唯一标准 在经验的过程中,儿童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形成能力、养成品德 教育就是对构成人的身心的各种因素的全面改造、全面发展、全面生长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杜威在工作 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型的社会在他看来,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在学校里,必须能够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如同他们的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所上所经历的过程四、学校即社会 这样,“使得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活动当学校能在这样一个小社会里引导和训练每个儿童成为社会的成员,用服务的精神薰陶他,并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我们将有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的最深切而最好的保证。

      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认为,一是要求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要求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能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生活环境,应该具有3种功能:简化和整理儿童所要发展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儿童任期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教育是养成民主习惯,培养合格公民的途径,是民主的必要准备第三节 教育的目的 一、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在于这种过程中他说生活是为了更丰富、更完美的生活,教育也是为了更丰富、更完美的教育,不能任何外加于生活和教育的目的 他认为生长和生活是无止境的,因而也无最后目的;儿童和青少年在生长和生活的过程中,在扩充、提高、更新、重组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并最终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二)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 教育无目的: “教育本身并无目的 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 (民主主义和教育p114) 教育目的要因人而异:“一个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包括原始的本能和习惯)(同上 p114)”;如果家长或教师提出他们自己的目的, 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当目标,这和农民不顾环境情况提出一个农事理想,同样是荒谬可笑的。

      同上 p113)” 教育当然要有社会目的,学校要培养出适合社会生活需要的人,这是教育的归宿点; “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解放儿童能力朝着社会目的向前生长 人才目标:良好的公民素质,具有民主理想和民主政治生活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适应变化迅速的现代社会;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有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职业素养二、杜威的教育目的第四节 课程与教材 在课程与教材上,他既强调了与现在生活经验的联系,又强调了与儿童的联系 首先,因为知识在不断发展而不再是凝固不变的东西,所以,课程与教材也要发生变化 其次,必须站立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出发点来考虑课程教材 分门别类的学科把儿童的世界加以割裂和肢解了,使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失去应有的全面型而流于片面 教材社会精神缺乏,教材内容不能和社会生活相联系一、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二、从做中学 以经验论为基础,杜威从经验中学习,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 思考:杜威强调的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活动既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也能满足社会性需要,还能使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 杜威认为,学校的活动教学分四类,分别适应着儿童自然生长的四种本能要素:讲故事手工训练游戏观察实验用以发展儿童的语言本能用以发展儿童的制作本能用以发展儿童的社交和艺术的本能用以发展儿童的探究的本能 例如,杜威学校9岁组的儿童以学习芝加哥等地的历史和地理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儿童模仿芝加哥最初居民的创业过程进行各种活动,为此必须进行计划、计算和总结。

      学校为9岁组的儿童每周安排共约两小时的下午时间专门学习读写算但是这种学习也是主要以活动形式进行的,以英语(文学)课为例,这时主要以两种方式教学,一为故事和诗歌欣赏,一为口头表达 图1:杜威学校中78岁儿童探索原始社会生活时自己建造的印第安人小屋 (F.P.Graves,1919) 就是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 把各门学科的教材或知识各部分恢复到原来的经验,恢复到它被抽象出来的原来的经验教材心理化 三、课程论的不足之处 第一,社会生活和儿童生活的契合点难以找到 第二,科目是否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第三,并非所有的系统的知识都可以还原为直接经验 第四,组织原则的贯彻存在困难第五节 思维与教学方法 一、思维训练与教学 从批准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教育方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让学生求知识的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制造知识以应需求的方法 他认为训练儿童的严正的、持久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学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 2、教学过程:教学五步骤(发现法) 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 在情境中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 观察和假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展开调查和研究,获得设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有机会检验他的方法。

      案例-三棵树的故事 格雷姆女士在五年级任教,秋天的一个上午,她班上的几个学生兴奋地将她拉到窗前,指着外面说:“看啊,操场上那三棵树怎么啦?”格雷姆女士看到那三棵并排生长的树,第一棵的叶子掉光了;中间那棵的叶子颜色参差不齐,黄多绿少;第三棵却是绿叶茂密真实情境) 学生们问道:“这三棵树过去看上去是一样的,为什么现在变得这么不同呢?”格雷姆女士也无法回答他们真实问题) 来年同月,格雷姆女士班上的学生们看到这三棵树都挂满了绿叶,就更加坚信他们得出的结论有效地解释了他们的观察检验解释) 学校管理员:您好!我们班同学注意到,操场上的三棵树在同样的季节里各不相同:一棵落光了树叶,一棵叶子颜色黄多绿少,还有一棵却绿叶茂密这三棵树来自苗圃我们同苗圃取得了联系,他们告诉我们这些树属同一品种,并且树龄相同,所以这不是它们产生差别的原因据调查我们发现,那棵落光叶子的树总是淹在水里,树叶黄多绿少的树有时淹在水里,而挂满绿叶的树从来没有淹在水里过我们班同学看到书上说植物不能淹在水中,否则,它会因无法从周围空间获取空气而死掉我们想这可能是这三棵树产生差异的原因我们注意到您经常打开洒水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初高中杜绝校园霸凌(欺凌)主题班会:不作揉纸团的人.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2课 生命的诞生.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课 奇妙的生命世界.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2课 珍爱生命.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8课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pptx 多元性、歧视和骚扰集体谈判协议.docx 2024新版2025秋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教学设计.doc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4课 适应学校新生活.pptx 在公司班子成员2025年度“一岗双责”集体谈话会上的讲话.docx 天然气站安全管理制度汇总.doc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 第11课 多彩的青春.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4课 青春期交往.pptx 建筑工程在建项目每周安全检查记录表.doc “厂中厂”租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0课 走进青春期.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7课 提高学习效率的秘诀.pptx 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教学设计评价标准.docx 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提优卷100题【含答案】.docx 辽宁省2026年高职单招语文复习资料.doc 初中生物模拟真题及答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