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言文的表达技巧概说.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25321609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36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言文的表达技巧概说一、导言: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的内容表达技巧主要 包括:(一)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主要是为语言的表现服 务,在表达叙述上达到作者所需要的效果(二)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托物起兴 写景抒情 寓情于景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 叙 插叙 卒章显志 象征 衬托 反衬 烘云托月 想象 联想 照应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 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表现手法主要通过相应的方法巧妙恰当地 反应揭示主旨,为中心服务(三)结构手法,常见结构手法包括承上启下、起承转合、悬念、照应、铺垫、衔接、 伏笔、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四)修辞方法,包括比喻、双关、借代、反复、排比、反问、设问、拟人、夸张、对 偶、互文等的运用等五)选材剪材,主要指材料安排,包括主次、详略、繁简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1、合叙 所谓合叙,就是把相关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物前后合并叙述,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 同的意思,目的是使句子紧凑,文词简洁在叙述时,前两件事与后两件事分别对应,把本 来可以用两句话叙说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这种修辞方法叫合叙,也叫并提它的特点是将 两件相关的事合并在一个句子里来表达,但在理解时却又要从文意入手,分别找出同句中的 有关的词或词组之间的相互搭配关系运用合叙这种修饰方法,能使文字精简,结构单纯, 对比强烈合叙”在表现形式上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1 单句合叙1.1.1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诸葛亮《出师表》)句中“性行淑均”,作为词组在句中充当谓语作者将向宠的性格及品行两方面作出了 评论,应理解为“性淑行均”1.2 对句合叙1.2.1A:冬 素湍 回清B:春一一绿潭一一倒影按两条线索的相承关系,我们将它们合并起来即为: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显然,“合叙”是把应改合成一句的话分成了两句,把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中相关的 词语“并”在一起,表达丰富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强调意思是:冬天素湍回清,春天则绿 潭倒影1.2.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 说》)上下文中的分承对应关系则更为复杂由合叙翻译公式,按相承关系此句应理解为:句读之不知一一或师焉一一小学;惑之不 解一一或不焉一一大遗又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

      梁启超《谭 嗣同》)句中程婴一一西乡一一足下,杵臼一一月照一一吾相对应可见,合叙的翻译是由 分而合翻译时则按照句子的分承对应关系将其翻译为现代文1.3 巩固练习:(I)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怪柏……(《三峡》)“素湍”即“雪白的激流”,“倒影”即“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素湍”二句为合 叙,应交错理解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全句意思是说:雪白的激流回旋着清波,碧绿 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亭午”即正午,应对“曦”(太阳);“夜分”即夜半,应对“月”(月亮)全句意思 是说:假如不在正午就见不到太阳,不在半夜就见不到月亮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沿溯阻绝”应为“沿绝溯阻”之合叙绝”是“横渡”、“横穿”的意思,在此则可 以略加引申为“畅通无阻”,“阻”是“险阻”的意思,不是后起义“阻止”、“阻隔”全句 意为:下行的航路畅通无阻,上行的航路艰险难行4)官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陟”,晋用,提升臧”,善否”,恶陟罚臧否”即“陟臧罚否”之合叙全句 意思是说:皇宫中的近臣,相府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对于这两处的官吏,奖善罚恶, 不应该有什么差别。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作奸”就是干坏事科”,指法律条文有司”,职有专司,指负责专职的官员上 例亦为合叙法,可交错理解为:“若有作奸犯科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若有为忠善者.宜付 有司论其赏6)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风霜高洁”即“风高”与“霜洁”的合叙,形容秋高气爽.霜色洁白全句意思是说: 秋高气爽,霜色洁白,溪水低落,石块露出,这是山里四季(不同的景色)7)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兵”指兵器,“革”指铠甲一类此句可交错理解为: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坚也全 句意思是:兵器不是不锋利,铠甲不是不坚固8)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送东阳马生序》)上句 分叙则是:县官日有廪稍之供,(诸生)无馁之患矣;父母岁有裘葛之遗,(诸生)无冻之患 矣全句意思是:官府每天有米粮供应,没有挨饿的忧患了,父母每年有冬夏农衣服送过来, 没有受冻的忧愁了综上所述,合叙句的语序一般都是前后相承搭配的两相比较,则可以看出,“分叙则 文繁”,缺乏生气;“合言之较有变化,免于板滞”(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即显得简 洁明快,又显得文气畅通。

      这种修辞手法应该和“互文”放在一起学习,“互文”是分开来写,合起来理解;“合叙” 则是合起来写,分开来理解这两种修辞都有使文句富于变化而避免呆板,使行文简洁避免 烦琐的作用还可以形成排比句式,使行文更有气势附录:(1)《韩非子•五蠹》:“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本来可以说成“(夏)桀暴 乱而(商)汤征伐,(商)纣暴乱而(周)武征伐”,是平行的两件事,作者合起来说两件 事前后对应,分别相联《水经注•江水》(课文题《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其实际意思是:自非亭午不见曦(日),自非夜分不见月课文又有:“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教材注释和《教师教学用书》均译作:“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 种景物的影子这里采用的是直译,从字面上看,似乎并无不妥但略加推敲便会发现问 题:按此种译法,极易被认为“雪白的急流”和“碧绿的潭水”都“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 种景物的影子”事实上,“雪白的急流”奔腾汹涌,可以“回旋着清波”,却难以“倒映着 各种景物的影子”;而潭水较为平静,方可现出其“碧绿”,也才可“倒映着”岸边的“各种 景物的影子”因此,原句运用了“合叙”法,原文应理解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译 文应变为: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2)《出师表》中有多个合叙的例子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 刑赏这句话的前面是把“作奸犯科者”和“为忠善者”合并在一块叙述,与之相承搭配 的后面的“刑”和“赏”合并在一块叙述在理解它时应该分开来叙述:“作奸犯科者”论 其“刑”,“为忠善者”论其“赏”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性行淑均”即“性淑行均” 此句译文应是:将军向宠,性情善良,行为公正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查《三国志•蜀志》可知“侍中”指的是郭攸之和费祎,“侍郎”指的是董允翻译时就要把 合叙改成分述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应是“此皆良实,志忠虑纯”3) 《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其意实为:句读之不知, 则师焉;惑之不解,则不焉就是说,不知道句读的从师,不能解答疑惑的反而不从师不 这样理解,原文就无法解读这种句式一般称之为“双提分承”《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 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即“渔于江,侣鱼虾;樵于渚,友麋鹿”这种双提分承 的句式,在现代汉语书面作品中也有运用的如秦牧《土地》(曾选作高中课文)有一句: “水库和运河像闪亮的镜子和一条条衣带一样布满山谷和原野实际意思是说:水库像闪亮的镜子一样布满山谷,运河像一条条衣带一样布满原野。

      这种句子显示出书面语言精于加 工的特色,有一种严谨精致的美4) 一般的合叙,前面两件事在前的,也承接后面两件事在前的可以写成简单公式: ABAB但是有的作者处理合叙时,前后结构作了变通处理,出现了错综变化,呈现出这样 的模式:ABBA女口:《孟子•公孙丑下》(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与“利”发生关系,“革”与“坚”发生关系,实际意思是说:“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坚也作者不说“兵革非不利坚也”,而说“兵革非不坚利也”,理解上要分开来,次序上 又有错综变化,无疑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再如《五人墓碑记》中“赠谥美显”也是“合 叙”,分开来说,就是“赠显谥美”赠”是对死者追封爵位,自然非常显赫;谥号是对死 者追封的称号,自然非常美好崇祯曾经赠周顺昌为太常卿,谥号为“忠介”课文上对“赠 谥美显”的注释是:“指崇祯皇帝赠周顺昌为太常卿,谥为忠介美显,美好而光荣教参 书的译文是:“赠给他的谥号美好而光荣”由于没有把握其合叙的句子结构,教参的翻译与 课文的注释发生了矛盾,教参没有把“赠”的含义加以落实,把本来的两件事当成了一件事 5) 并 提(合叙)把两件相关的事情并列地放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述,就叫并提。

      也 有人称之为"合说分解"例 37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 译文:不理解文句,倒急于向老师学习;不能解答疑难问题,却反而不愿向老师求教例38耳目聪明(《后汉书•华陀传》) 译文:耳朵听得清楚,眼睛看得分明例 39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译文:如果有做坏事,犯国法的,交给主管官员对他们进行处罚;如果有尽忠尽善的, 则交给主管官员对他们进行奖赏上述例句都运用了并提的修辞方法,译文都对句子的并提部分作了调整,使它们成为两 个平行的句子三、文言文的修辞文言文中也多运用各种修辞以增强表达效果其中有些修辞格的运用较为频繁了解这 些特殊的修辞方式,自然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这里着重说明的是现代汉语中不常见,或 对文言文阅读理解影响较大的几种修辞格文言文中的修辞包括比喻、夸张、借代、比拟、 设问、双关、对比、对偶、排比、反复、讳饰、互文、并提等等一) 比 喻 文言文的比喻与现代汉语的比喻一样,有本体和喻体,也有比喻词,当然,有的只出现 喻体,有的没有比喻词例 1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 o 项羽本纪》) 译文:如今人家好像是厨房的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放在砧板上的鱼和肉,这样紧迫的 情况,还要向人家告辞干什么呢?例 2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史记 o 屈原贾生列传》) 译文:使自己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例1 用"刀俎"和"鱼肉"比喻对方和自己,将两种对比强烈的不同地位和危急的形势作了 生动形象的描绘例2 用"污泥"和"浊秽(环境)"比喻邪恶的势力,用"蝉蜕"比喻自己的洁 身自好,比喻具体形象,句子通俗易懂,屈原的周遭环境和他的人生态度在比喻句中有了清 晰的交代二) 夸 张 夸张,主要是通过形象的语言,把被描写的事物加以艺术地夸大或缩小,给人以比较强 烈的感觉,从而增强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译文:人本来就免不了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 例 2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译文:秦国便有了剩余的精力,乘对方的困敝而制服他们,在战场上追逐逃走的败兵, 杀得敌人流下无数的尸体,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例1 用"泰山"和"鸿毛"来比轻重,将死的价值夸大和缩小,夸大和缩小中表明了作者爱 憎分明的态度和泾渭分明的价值取向例 2 用"百万"的"伏尸" 和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来 形容战争的残酷,夸大的描述中刻画了秦国的强大和残忍,以及其他国家的弱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