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三章 北魏孝文帝改革阶段质量评估 北师大版选修1 .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395541432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2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 北魏孝文帝改革阶段质量评估(三)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这反映了北魏当时(  )A.阶级矛盾尖锐 B.民族矛盾尖锐C.汉族内部矛盾激化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拓跋贵族……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矛盾的激化答案:B2.北魏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给守城主将写信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以上言论本质上反映了(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B.太武帝在战斗中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C.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D.太武帝在战斗中采取了迷惑敌人的手段解析:从材料中可看出太武帝对汉人及其他少数民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答案:A3.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A.鲜卑 B.匈奴C.羯 D.氐解析:注意限定词“北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都符合的是鲜卑族答案:A4.下面是北魏时期实行的一种制度,对此评述正确的是,该制度(  )A.是中央官制,加强了集权B.意在减轻农民的负担C.健全了基层行政体制D.使政府对人民的统治松弛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A项,这是地方上的三长制,不是中央官制;B项,这种制度保证了国家租赋役的征收,并没有减轻人民负担;D项,政府加强对人民的统治而不是放松统治答案:C5.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政治制度解析: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均田制属于经济基础范畴,故选A项答案:A6.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均田制的实行 ②俸禄制的实行 ③迁都洛阳④孝文帝亲政 ⑤北魏统一黄河流域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①②C.⑤①③④② D.⑤②①④③解析:关键要明确具体史实的时间孝文帝改革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故排除A、B两项490年,孝文帝亲政,此前在冯太后的主持下,①②项已实行③项是在孝文帝亲政后发生的答案:D 7.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见右图)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B.疆域的扩大C.民族融合D.全国的统一解析:阅读题干,抓住题眼“迁都洛阳后”“汉化”,即可答案:C8.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形式实质是(  )A.奴隶制经济形式 B.封建制经济形式C.半封建半奴隶制经济 D.半畜牧半农业解析:在封建社会,黄河流域最先进的经济形式是封建制下的农业生产模式,因此选B项。

      答案:B9.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到的正确认识有(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 ②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 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A.①②③ B.①②C.②③④ D.③④解析:解题关键是要注重结合改革措施的推行及改革结果答案:A10.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C.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解析:任何一场改革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商鞅变法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潮流,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1题16分,第12题14分,第13题14分,第14题16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魏书》卷四十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材料三 则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4分)(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4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8分)解析:本题三问均要求紧扣材料,答题时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另注意运用所学知识中的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来回答第(3)问答案:(1)汉族和鲜卑族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2)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定决心3)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485年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地方官)均给天下之田,还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材料二 正光(521年)已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西晋)之太康,倍而已矣材料三 (正光以后)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足,预折(预先折算)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

      注:北魏分裂于534年)——以上材料均摘自《魏书》(1)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原因和结果6分)(2)有的史学家认为北魏的衰落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崇尚文治之风,消灭雄武之风”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是否正确8分)解析:第(1)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兴富民之本”等信息回答,结果从材料二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第(2)问,首先判断观点不正确,然后从材料三中提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即可答案:(1)原因:为解决豪强兼并土地和百姓贫饥流亡问题,孝文帝下令均田,以农为本结果:农业发展,编户增加2)观点:不正确原因:北魏后期,政府预征六年租调,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阶级矛盾尖锐;北魏的衰落是封建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发展的结果1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如何化解错综复杂的矛盾巩固统治制度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北魏统治者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北魏的改革以太和十四年(490年)为分界大致上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在冯太皇太后主政时以孝文帝的名义进行的改革;后一个阶段是孝文帝主政独立进行的改革材料二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三 下列图片反映了鲜卑族服装的变化请回答:(1)在改革的第一阶段,北魏政府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2)导致材料二中陈庆之所说洛阳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图2中的服饰与图1、图3中的哪一服饰相似?为什么?(4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简要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进步意义?(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史实的理解与识记第(1)、(2)问依据所学基础史实回答即可第(3)问要仔细观察图片,先得出与图1中服饰类似,再依据改革措施回答原因第(4)问再认再现基础史实回答即可答案:(1)重点:建立各种新制度,取代难以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措施: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新的租调制2)孝文帝迁都洛阳,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3)相似:图1汉服俑原因: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移风易俗,禁穿胡服,改穿汉服4)顺应了时代潮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冬十月丁未,诏曰:“朕承乾在位,十有五年每览先王之典,经纶百氏,储畜既积,黎元永安。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二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王安石(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北魏孝文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作用如何?(10分)(2)依据材料二回答,商鞅是如何保证新法顺利推行的?结合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谈谈他是如何化解改革阻力的6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信息“今富强者并兼山泽……或因饥馑以弃业”可以得出北魏存在的社会问题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均田制的作用可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回答第(2)问,由材料信息“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可得出商鞅顺利推行变法的保证孝文帝通过设巧计迁都洛阳,坚决镇压以太子为首的顽固势力来化解改革的阻力答案:(1)问题:豪强兼并大量土地;贫民无地少地;百姓贫饥流亡,土地荒芜;政府赋税没有保障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措施:均田制作用:使无地农民获得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变成良田,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商鞅:讲求诚信,政令必行。

      孝文帝:设巧计迁都洛阳,坚决镇压以太子为首的顽固势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4讲物质制备的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无机物的制备实验探究.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1脂肪烃的结构与性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第40讲反应过程中微粒浓度变化及图像分析考点1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及分析.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1讲铁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6讲醇酚和醛酮.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5讲化学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物质含量或组成的测定.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考点1电解质及其电离.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2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2讲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考点1常见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6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考点1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8讲反应热的测定及计算考点2盖斯定律及应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2讲铁盐和亚铁盐含铁物质的转化.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3讲考点1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8讲硫酸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考点1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4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考点1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9讲钠及其氧化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33讲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考点2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考点3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