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距离公式知识分享.pdf
13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第二讲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距离公式 【考纲要求】 : 1. 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2. 会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 3. 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要点整合】: 1. 基本概念: (1)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对于直线 l1:yk1xb1,l2:yk2xb2. l1l2?. 2121 bbkk且 l1l2? k1 k2-1. 对于直线 l1:A1xB1yC10,l2:A2xB2yC20. l1l2? A1B2A2B1且 A2C1A1C2(或 B1C2B2C1) l1l2? A1A2B1B20. l1与 l2相交? A1B2A2B1 (2)两条直线的交点 如果两直线 l1与 l2相交,则交点的坐标一定是两条直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 反之,如果两直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只有一个公共解,那么以这个解为坐标的点 必是 l1和 l2的交点 2.基本性质:(定理和公式) (1) 点 P(x0,y0)到直线 l:AxByC0 的距离 22 00 BA CBxAx d (2)求两平行线 l1、l2距离的方法: 求一条直线上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 设 l1:AxByC10,l2:AxByC20 22 21 BA CC d则 3.基本方法: 对于直线 l1:A1xB1yC10,l2:A2xB2yC20.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1)用比例关系 2 1 2 1 B B A A 判断相交, 2 1 2 1 2 1 C C B B A A 平行, 2 1 2 1 2 1 C C B B A A 判断重合, 便于记忆,应用方便 . (2)直线 l1:AxByC0,直线 ll1时,可设 l:AxByC10; ll1时,可设 l:BxAyC10. (3)直线 l1:A1xB1yC10,l2:A2xB2yC20,l1与 l2交于点 P,过点 P 的 直线 l 可设为 (A1xB1yC1)(A2xB2yC2)0(l2除外) . 4.易错警示: (1)判断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时,不要忘记考虑两条直线中有一条或两条直线均 无斜率的情形,在两条直线l1、l2的斜率都存在,且不重合的条件下,才有l1 l2? k1k2与 l1l2? k1k21. (2)用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A1A2B1B20? 两直线垂直, 但 A1B2A2B10 与两直线平行不等价 (3)利用公式求两条平行直线间距离时,必须注意两条直线方程的x、y 的系数应 分别相等。
【例题精析】: 考点 1: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例 1:当 a为何值时 ,直线 l1:(a+2)x+(1-a)y-1=0 与直线 l2:(a-1)x+(2a+3)y+2=0 互 相垂直 ; 已知直线 l1:(m+2)x+(m 2-3m)y+4=0,l 2:2x+4(m-3)y-1=0,如果 l1//l2,求 m 的值; (3)已知直线 l1:ax+2y+6=0, l2:x+(a-1)y+a 2-1=0,如果 l 1//l2,求 a的值. 解: (1) 12, 211230,1llaaaaa (2) 2 12, 2432334llmmmmmm或,经检验 m=3 或 m=-4 既为所求; (3) 12, 1212lla aaa或,当 a=2时,l1与 l2重合,故舍去, 经检验 a=-1 为所求. 点评:两直线的平行或垂直可以用斜率来解,但要考虑斜率不存在时对字母的讨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论如此例中的( 1)a=1(2)m=3 的情形 变式 1: 已知直线 l1经过点 A(2,a),B(a-1,3),直线 l2经过点 C(1,2),D(-3,a+2). (1)若 l1l2,求 a 的值; (2)若 l1l2,求 a 的值. 考点 2:两直线的交点 例 2: 已知两直线 a1x+b1y+1=0和 a2x+b2y+1=0 的交点为 P(2,3), 求过两点 Q1(a1,b1), Q2(a2,b2)的直线方程 . 解:方法一:由题意点P(2,3)在两直线 a1x+b1y+1=0 和 a2x+b2y+1=0 上,所以有 1111 22 ,:23232310 33 PQ kPQybxaxyabxy即为所 求过 Q1、Q2的直线方程。
方法二:由题意点 P(2,3)在两直线 a1x+b1y+1=0 和 a2x+b2y+1=0 上, 所以有 11 2310ab, 22 2310ab,即 111222 ,,Q a bQa b、两点都在直线 2x+3y+1=0 上,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2x+3y+1=0 即为所求过 Q1、Q2的 直线方程 点评:方法二注意到确定直线的条件,使解题简化 变式 2:已知直线 ( m 2)x(2 m 1)y3(m 4)0. (1) 求证:不论 m怎样变化,直线恒过定点; (2) 求原点 (0,0) 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 考点 3:对称问题 例 3.(03 全国 10)已知长方形的四个项点A(0,0) ,B(2,0) ,C(2,1)和 D(0,1) ,一质点从 AB 的中点 P0沿与 AB 夹角为的方向射到 BC 上的点 P1后,依次反射到 CD、 DA 和 AB 上的点 P2、 P3和 P4(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设 P4坐标为( 44 ,0),1x2,tanx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A) 1 , 3 1 (B) 3 2 , 3 1 (C) 2 1 , 5 2 (D) 3 2 , 5 2 ( 11 12 1212 2212 2310 2 230 23103 ab bb aabb abaa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解:如图: P0(1,0),P0关于 BC 的对称点 M1(3,0),M1关于 DC 的对称点 M2(3,2),M2 关于 AD 对称点 M3(-3,2), 设 P4(x4,0), 4 12,x 3 03 43 , M PM PM B kkk 30334 12 ,,=-tan, 25 1221 <-tan<-,tan.. 2552 M PM BM P kkk C 由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得 故选 也可充分利用几何图形,通过临界位置,找出取值范围,可令x4=1,此时 P4与 P0重合, 依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即知 P1、 P2和 P3均为各边的中点,此时 2 1 tan, 而选择支中只有 C 以 2 1 为临界,故选 C. 点评:本题将台球运动与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考查学生灵活处理代数与几何 相结合问题的能力; 解决对称问题要抓住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个关键,从而转 化为求对称点的坐标,使问题得以解决。
变式 3:(绍兴模拟)直角坐标系 xOy 中, 坐标原点 O(0,0),以动直线 l:y=mx+n(m,n R)为轴翻折,使得每次翻折后原点都落在直线y=2 上. (1)求以( m,n)为坐标的点的轨迹G的方程; (2)过点(0,5/4 )作斜率为 k 的直线 l , 交轨迹 G与 M,N两点. 问是否存在直 线 l , 使OMN 的面积等于某一给定的正常数a, 说明你的理由 . 考点 4: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4 (99 全 国 ) 如 图 , 给 出 定 点00,aaA和 直 线 Bxl.1:是直线l上的动点,BOA的角平分线交AB于 M1 M3 P1 P2 M2 P3 P4 D C B A P0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点C.求点C的轨迹方程 解法一 :依题意,记,, 1RbbB则直线 OA 和 OB 的方程分别为0y和 .bxy 设点yxC,,则有ax0,由 OC 平分 AOB,知点 C 到 OA、OB 距离相等 . 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 1 2 b bxy y 依题设,点 C 在直线 AB 上,故有 . 1 ax a b y 由0ax,得. 1 ax ya b 将式代入式得 , 11 1 2 2 22 2 ax xya y ax ya y 整理得. 0121 222 yaaxxay 若0y,则axyaaxxa00121 22 ; 若0y,则AOBb,0,点 C 的坐标为( 0,0) ,满足上式 . 综上得点 C 的轨迹方程为 axyaaxxa00121 22 解法二 :如图,设 D 是l与 x轴的交点,过点 C 作 CE x轴,E 是垂足 . ()当 | BD |0 时,设点 C( x,y) ,则. 0,0yax 由 CEBD 得 .1a xa y EA DACE BD 因为 COA=COB=CODBOD =COABOD, 所以 2COA=BOD D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所以 2 2 2, 1 COA COA COA tan tan tan BODBODtantan 因为, y COA x tan1. BDy BODa ODax tan 所以,1 1 2 2 2 a xa y x y x y 整理得.00121 22 axyaaxxa ()当 | BD | = 0时, BOA = ,则点 C 的坐标为( 0,0) ,满足上式 . 综合(), () ,得点 C 的轨迹方程为 .00121 22 axyaaxxa 点评: 解法一利用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用距离公式计算得到, 解法二充分利用角平分线、平行线,得到角之间的关系,用二倍角公式求得,计 算量上法二优于法一。
变式 4: (20XX 年 上海)如图,平面中两条直线 1 l 和 2 l 相交于点 O,对于平面 上任意一点 M,若p、q分别是 M 到直线 1 l 和 2 l 的距离,则称有序非负实数对 (p,q)是点 M 的“距离坐标”已知常数p0,q0,给出下列命题: 若pq0,则“距离坐标”为( 0,0)的点 有且仅有 1 个; 若pq0,且pq0,则“距离坐标”为 (p,q)的点有且仅有2 个; 若pq0,则“距离坐标”为(p,q)的 点有且仅有 4 个 上述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0; (B)1; (C)2; (D)3 【同步练习】: 1.(2008福建福州模拟 )已知两条直线 12 :0,:0,laxbyclmxnyp则 an=bm 1 l 2 l O M(p,q)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是直线 12 / /ll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 (05 北京 2) “m= 2 1 ”是“直线 (m+2)x+3my+1=0 与直线 (m2)x+(m+2)y3=0 相互垂直”的( ) (A)充分必要条件(B)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必要而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 若点 P((a,3)到直线 4x-3y+1=0 的距离为 4,且该点在不等式 2x-y0),那 么 l2的方程是 ( ) (A) bx+ay+c=0 (B) axby+c=0 (C) bx+ayc=0 (D) bxay+c=0 8.(2009台湾,D)坐标平面内有两条平行直线,它们的横截距相差20,纵截距 相差 15,则这两条平行直线的距离为 9已知实数 x、y 满足 2xy50,那么x 2y2的最小值为 ________ 10.三条直线42,2 22 yxmxxyxy将圆面和分成若干块,现用 6 种不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同的颜色给这若干块涂色,每块只涂一种颜色,且任意两块不同色,共有720 种不同的涂法,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11 (09 全国 16)若直线 m 被两平行线 12 :10:30lxylxy与所截得的 线段的长为22,则 m的倾斜角可以是 153045 6075w.w.w.k.s.5.u.c.o.m 其中正确答案的序号是.(写出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 12.已知 aR,直线(1a)x(a1)y4(a1)0 过定点 P,点 Q 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