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的道德教育.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H****H
  • 文档编号:195337745
  • 上传时间:2021-09-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43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的道德教育——二战后美国的道德教育及瑞安的五种学习模式 (西北师范大学教科院 潘发勤 编译)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K瑞安(Kevin Ryn)在总结了二战后美国道德教育的得失后,提出了实际上是植根 于古典教育思想的新的道德教育方法(五个“E”)本文以瑞安的《The New Morl Eduction》中的要点加 以编译 瑞安首先简述了二战后美国的道德教育他指出美国的教育有许多成功的地方,如普及教育和对精神病患 者、残疾儿童的教育但考察美国的教育史就可以看出它有一个症结,就是好追求时尚,往往是一种补救措施 尚未实现,就转向另一种,如程序教学、开放教育等这种时尚也影响到学校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方式不 过,道德教育这方面的变化没有象其它正规课程中激烈的变化那么明显,这是因为美国的道德教育很少在课时 计划、课程标准中得到反映,而把德育的许多方面归于隐性课程,学生在一种道德情境中通过开展大量的道德 实践活动形成道德品质,学习个体对团体和社会所应具备的义务 纵观美国的道德教育,大体上经历了由认知转向认知和行为并重,即起初由于六十年代中期社会危机引起 的价值混乱、道德教育呈现出高度的认知性质,学校帮助儿童澄清自己的价值,达到道德思维的较高水平。

      八 十年代后道德教育开始注重学生的行为,学校给学生提供参与校内外道德活动的机会,使学生既具有道德思想 ,也具有道德行为此时学校在传递民主价值和传统道德方面更加自信 根据道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的变化,可分成三个阶段:一、40—50年代;二、60—70年代;三、 80年代前期 一、40—50年代 这二十年美国经历了二战、朝鲜战争和冷战,还经历了由经济的稳步增长和闲暇时间的增多而引起的文化 的巨大变化,婴儿数量的激增和城市郊区的迅速扩展使得教育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然而,道德教育没有根本地改变学校向学生灌输美国式的民主,,这正是美国社会所期望 的最好的价值观学校要求尊崇总统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尊敬校长和老师,因为他们代表着一定的 权威学校教育是一份有附带条件的礼物,是有限的权利:谁能按上述要求去做,遵守这些规章,谁就可以留 在学校;谁违犯纪律,就被拒之门外虽然学校制度也有不公正的地方,但那被看作是例外情况 此时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多象往常一样进行学生学习遵守一些日常规则,读一些反映爱国,勤学这类文化 价值的故事,并参加各种仪式、集会,从情感上进行这方面的强化,教师也不自觉地向学生灌输是非善恶的标 准,告诉学生他们所认识到的正确的生活方式。

      虽然教师的育人作用并没有这么简单轻松,但相对来说,此时 的道德教育目标还是清楚的 二、60—70年代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理想主义的兴起为开端当时美国总统肯尼迪向年轻人提出要求:“别问GJ能为你 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GJ做什么?”学校也积极响应总统的号召然而,几乎就在同时肯尼迪遭暗杀,学校 的形势急转直下例如学术能力测验平均分在1963年高达980,以后的十八年持续下降,学校内的野蛮 行为,暴力犯罪、老师无故缺勤现象急剧上升在大学校园里涌现了反越战浪潮;城市贫民区发生了暴动,黑 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组织起民权运动;六十年代后期还出现了嬉皮士的反文化运动等七十年代初,国内流 行对政府的怀疑和高度注重个人权利,对肯尼迪“别问”那番话的引证只能引来讥讽约翰逊和尼克松的相继 下台虽能证明政府有能力净化其自身,但也助长了许多市民最可怕的疑心校园里仍有“别相信三十岁以上的 任何人”这样的口号 面对这种新的反权威精神,老师的影响和力量削弱了,许多教师渐渐地放弃他们的道德权威,退化为一个 教书匠,培养年轻人的性格和品德的职能开始淡化对此,一些教师也在试图寻求新的途径去影响学生品德的 进展,学术团体为他们提供了三种办法,即价值澄清、道德认知进展教育和道德推理。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价值 澄清,通过专门的游戏和策略,让学生弄清他们自身的价值观(而不是团体的价值或西方文化的价值)教师 的作用就是促使学生参加这些活动,深思战争,家庭及人际关系等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不受文化传统限制由 于价值澄清的技巧容易学到,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太高(只是有人对教师保持中立持有异议),它成为教师和教 育家们对七十年代的“价值危机”作出的第一反应 道德教育的第三种方法教给学生如何理智地思考道德问题开发者设计了多种方案,旨在帮助儿童用一种 一步一步渐进的分析方法解决道德问题事实上,这些方案就是在给高中、初中生甚至小学生教伦理学(传统 上是大学的学科)这种努力虽然有趣,但对学生触动不大,可能也是由于许多教师对教伦理学的准备不足 六七十年代的三种德育方法有几点相同之处: 首先,它们都是理智方面的这个时期的道德教育关怀的是思想,智力技能和思维结构,很少注意到“做 ”——即道德行为的养成这一时期“应该怎样”这类话过时了,它代表着“传统派的冷面孔”,对此老师们 忧心忡忡 其次,这一阶段道德的主要方法强调过程人们认为把自己的价值观强 加给别人会令人不快的,对此教师 们当然感到快慰,因为他们免去了向学生强行灌输的麻烦,同时还能对学生的精神生活施加影响。

      他们相信他 们在尽职——而且干得比过去要好,很少有人把校园内的暴行,学生成绩下降、公众对学校的冷落和这种教育 方法联系起来 第三,教师在道德问题上不表明自己的观点,也不强求学生具有某种立场或行为然而许多教师对保持中 立感到为难,看到学生为一些道德上很显然的原则(如“别把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相互争论,而且 还要在错误的推断面前保持沉默确实是痛苦的事情还有一些老师发现中立也是一种解脱和慰藉,因为处在一 个在许多问题上的道德规范都在被更改的时代(如婚前性行为和流产),一些教师也同社会上其他人一样在是 非标准上感到迷惘,另一些教师知道面对争论他们该站到哪一边,但他们认为没有权利向学生表明自己的观点 这样,对许多教师来说,保持中立可使他们从中解脱出来 三、80年代 此时一个被频繁变化和国内矛盾困扰的社会看来正力图恢复正常1980年乐观向上的总统里根代替了 因国内事务而感沮丧气馁的总统卡特教堂礼拜开始升温,离婚率也开始下降,GJ经济和民族志气开始高涨 ,属于“跨掉的一代”,具有挑斗性的,存在主义的英雄们以及领导了六、七十年代各种抗议运动的愤世嫉俗 者被雅皮士所代替,这些人一只眼关注他们的事业,另一只眼却盯着股票行情,这又一次证明美国处在一个动 荡不安、无法预言的文化环境中。

      1980年许多观察者预言新总统将取消教育部,不关怀公立学校,然事实却跟预料的相反里根手下的 两个教育秘书非常重视教育,把教育总置于报纸的头版位置八十年代早期GJ教育委员会和专业工作组有许 多关于美国学校状况的报告,这些报告指出学校的失败与学业成绩下降有关,但许多本质上都是道德方面的: 纪律松散,暴力行为,滥用体罚,借看电视和吸毒躲避对学问的努务探求,等等 公众也要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1980年9月的盖洛普民意测验提出:“你赞成还是反对学校对学生 的道德行为给予指导?”,抽样总数的79%赞成,而那些有孩子在上学的人中84%赞成许多教育者开始 深思公众这种要求的意义,也为多元文化中应培养学生什么德行而苦恼有两名政府官员本奈特(Coillim B ennett)和豪尼格(Bill Honig)引用亚里士多德和托马斯杰弗逊的观点,重新确认学校有权利和责任教给学 生如爱国、勇敢、尊敬父母和老师等美国传统的价值观,他们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变得既聪慧又有德行,指出学 校是民主推进的基础,是提高民众道德和智力水准的主要工具为了显示与价值中立观的不同,他们重新提出 了“性格”和“性格养成”,本奈特的3C就是“内容、选择和性格”(Content,choice,chrcter),豪尼 格把“性格养成”作为恢复传统课程的正当理由。

      性格”这一词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它引出了道德教育的一 个方面,即前几年已过时的社会化问题 八十年代,文化又一次被看作是应向年轻一代传递的人类成果然而要传递文化,就必须向年轻人介绍其 伦理原理和道德价值换句话说,学校教育应热中于向下一代传授这个社会所积存的如何以文明的方式共同生 活的那些东西 虽然公众大力支持教师更加积极地进行道德教育,但许多教师不知该如何去做,瑞安提出了新的道德教育 的五个“E”,即取“榜样”(Exmple)、“解释”(explntion)、“劝诫”(exhorttion)、“环境” (environment)和“体验”(experience)五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1.榜样 课堂上进行德育最明显的形式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榜样教师作为教书匠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教师对 学生来说应是道德品质优秀的典范,这是因为人们已证实了人类很久前就凭直觉意识到一点:有权力有权威的 人会被周围的人模仿虽然有些教师不认为自己就是有权威的人物,但他们的学生确是这样认为的儿童通过 观察他们的老师而发现成人是如何行动的因此,老师必须经常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强有 力的影响。

      如果教师本人是学生主要榜样的道德典范,那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的历史和文学人物也就成为模仿的对象 当学生阅读历史书籍的时候,就接触到文化中的英雄、弱者及反面人物,他们看到了勇敢和懦弱及其后果,相 应地受到激励或抵制另外,文化中许多深遂的道德思想都包含在一些故事中,优秀的文学作品既使人快乐又 给人以教育儿童从欧享利的《麦琪的礼物》中学习大方大方,从潘多拉和伊卡洛斯的故事中认识到违命的 严峻后果……无论这些思想是教师加入的还是蕴含在课程中,人类榜样对年轻人的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2.解释 多年来教育效果甚微就是因为压制了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孩子的许多问题都指向道德方面的问题,“为什 么我受到惩处,而他没有?”“我该为邻居做点什么?”“那公平吗?”教师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向年轻人解 释道德规则 通过解释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头脑中填塞社会的规章制度,而是同他们进行有关人类 高尚道德的对话正是这种对话才使学生受到启发,才使他们具有人的品性因此,对规则的阐释是学校最重 要的任务之一 3.劝诫 解释对儿童的品德教育至关重要,但教师的激励和规劝在德育过程中也起一定的作用。

      尽管对儿童的告诫 常常因毫无效果和命令性太强而受到批判,不过它在儿童教养和教育中有很久的历史劝诫可以从感情色彩很 浓的要求以精心推理为基础的巧妙督促而各不相同一个学业失败或被排除在音乐体育活动之外的儿童常常需 要比娓娓动听的道理更有力的东西来消除其自愁自怜的情绪;一个被迫逃学的学生可能需要教师充满热情地劝 导,鼓舞他(或她)更加努力地学习;一个受种族主义思想盅惑的青年可能并不怀疑这种草率的易伤民族感情 的思想,直到他感受到老师在道义上的强烈愤慨时才有所改变学生要变成有能力捍卫其价值的成年人,就需 要看到老师也能这样做 劝诫的使用要掌握分寸,决不能远离所讲的道德不过,有些时候教师必须激起年轻人最美好的动机,鼓 励他们向特定的方向前进;有时又需要推心置腹的交谈正是承认有这样特别的动机,帕斯卡尔(Pscl)才 说,“心中自有其道理,这种道德无法用理智去解释”(The hert hs its resons which resonknows no thing of) 4.环境 课堂是一个小社会,具有自己的规范礼仪、权力关系及学生的行为和学业表现的标准在一个有效的课堂 里学生互相尊重,相互影响,可以达到优秀标准,学生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深度解读课件.pptx 《法律援助条例》深度解读课件.pptx 《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深度解读课件.pptx 社区关于2025年夏季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总结报告材料.docx 2025关于转型实践中汲取发展思考的学习心得体会.docx 2025关于“学论述、谈体会、抓落实”活动的学习心得体会.docx 2025教育系统党徽党旗及其制品使用管理情况自查自纠报告.docx 熔铸忠诚之魂夯实平安之基 锻造政法铁军在县委政法委员会2025年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发言.docx 县委2025年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材料.docx 在2025年市关于建强基层组织体系专题会议上的讲话发言.docx 在共青团县委2025年全体团员干部会议上的党课讲稿:用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docx 在2025年片区农业产业发展专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docx 在市保险领域民事检察协同监督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docx 县自然资源局人才工作情况汇报材料.docx 在2025年县委办公室“病灶”清除行动警示教育暨作风建设深化推进会上的讲话发言.docx 在市防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2篇.docx 在区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发言.docx 在2025年全区年轻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docx 在全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docx 在烟草专卖局(公司)系统2025年半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