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考00397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高频主观题汇总.pdf
8页目 录第一章 音乐教育与儿童发展.1第二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1第三章 学前儿童歌唱活动.2第四章 学前儿童韵律活动与游戏.2第五章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4第六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理论.5自考押题 vx 344647 公众号/小程序 顺通考试资料1第一章 音乐教育与儿童发展第一章 音乐教育与儿童发展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第一节音乐教育与儿童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与儿童的全面发展1、简述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到底应该具有哪些特质呢?(简答题)(1)应该具有健康的身体; (2)应该具有服务社会、表现自身潜力的能力与职业; (3)应该具有高度的理性; (4)应该具有丰富的情感; (5)应该具有在理性与情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符合民族、时代、社会要求的较为稳定的道德感和价值观; (6)应该具有感受、欣赏和创造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和社会美的能力第二节音乐教育与儿童的主体性发展音乐教育与儿童的主体性发展1、音乐教育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至少可以从以下哪几个方面入手(简答题)(1)在每一次音乐活动中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一次表演的机会 (2)在每一次音乐活动中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一次受表扬的机会,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批评及否定、消极的语言,看到幼儿的任何一点微小的成绩,都不要忘记给予及时的表扬。
(3)在每一次音乐活动中不要强求每一个幼儿都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程度喜欢你教给他们的每一首歌曲或介绍给他们的每一首乐曲,应当允许幼儿有他自己的选择性第 三 节音乐教育与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一、音乐能力是怎么一回事1、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提出的基本音乐能力有哪些(简答题)(1)调式感即区分旋律和表达情绪色彩的能力; (2)听觉表象能力即能准确地反映音乐的听觉表象,能够再现听过的旋律,并能够歌唱出来的能力; (3)节奏感即感受和再现音乐的节奏的能力二、影响学前儿童音乐能力形成的因1、布鲁纳认为认知的发展经过的阶段有哪些(简答题)(1)动作性表象阶段,这是以适当的动作反应来代表过去事件的一种模式; (2)形象性表象阶段,在此阶段儿童能以代表事物(如曲调等)的表象来代替行动; (3) “符号”逻辑阶段2、舒特戴森和加布里埃尔概括了 07 岁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简答题)(1)01,对声音作出各种反应 (2)12,自发地、本能地创作并唱歌 (3)23,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段模仿唱出 (4)34,能感知旋律轮廓如果此时开始学习某种乐器,可以培养绝对音高感 (5)45 能辨识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
(6)56能理解、分辨响亮之声与柔和之声能从一些简单的旋律或节奏模式 中辨认出相同的部分 (7)67 在歌唱的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明白有调性的音乐比没有调性的音的堆砌好听第二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第二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第 一 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观念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审美特质1、名词解释: “教音乐”需要教孩子认识表现音乐的各种符号手段、掌握必要的演唱演奏技巧,并同时学会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2、名词解释: “用音乐来进行教育”指除了教授音乐知识、技能技巧、感受理解等音乐本身的东西以外,还必须使幼儿在精神与心灵方面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自考押题 vx 344647 公众号/小程序 顺通考试资料2第 三 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教师角色一、幼儿园音乐教师的专业化问题1、一个好的幼儿音乐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的音乐素质有哪些(简答题)(1)必须掌握足够的音乐知识和准确的音乐概念,包括基本乐理、和声、曲式、歌曲作法配器等有关知识和概念,并能融会贯通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处理、表现甚至创作音乐作品,能够深入浅出地将概念转化为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生动有趣的形象化的东西。
(2)必须具备演唱、演奏、舞蹈、指挥、配器等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能够准确、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地再现和创造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3)良好的音乐感觉第三章第三章 学前儿童歌唱活动学前儿童歌唱活动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第一节学前儿童歌唱活动的组织学前儿童歌唱活动的组织组织幼儿园歌唱活动的目的表现在哪些方面(简答题)(1)使幼儿学会唱歌,即学会通过自己丰富的声音表情来表达丰富的情绪情感 (2)教给幼儿一定数量的、富有艺术生命力的歌曲,积累和丰富幼儿的演唱曲目,将美好的歌曲播撒在幼儿幼小的心田上,逐步培养幼儿对歌曲、对音乐的发自内心的、真实的兴趣和爱好 (3)在唱好一首好听、好唱、富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的优秀幼儿歌曲的同时,即在教幼儿逐渐学会自如、恰当地通过自己丰富的声音表情来表达丰富的情绪情感的同时,发展幼儿“音乐”以外的品性与能力,诸如健康的情感、良好的个性、创造的活力、对美与知识的渴求、直觉的唤醒等等第二节学前儿童歌唱能力的培养一、音准能力的培养1、简述幼儿难以掌握歌唱音准的原因(简答题)(1)幼儿的听觉分化能力比较差,难以分辨歌曲中音的高低,自然也就难以准确地加以模仿 (2)幼儿的大脑对发声器官的控制能力还比较差,即有的音幼儿心里想唱准,但是大脑不能很好地控制发声器官,所以还是唱不准。
(3)幼儿的发声器官尚未发育完善,不能自如、准确地唱出音的高低第三节学前儿童创造性歌唱活动四、为歌曲增编新的歌词1、引导幼儿为学过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至少可以体现哪些方面的教育意义(简答题)(1)巩固了幼儿的词汇,训练了幼儿运用词汇的能力;(2)丰富了幼儿的联想、想象,提高了发散思维的能力;(3)在歌词的替换中帮助幼儿更好地熟悉旋律、掌握音准;(4)演唱幼儿自己编词的歌曲,可以帮助幼儿体验创造和成功的乐趣,获得某种成就感和自信心第四章第四章 学前儿童韵律活动与游戏学前儿童韵律活动与游戏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第二节学前儿童律动和舞蹈二、舞蹈幼儿园常用的舞蹈形式有哪些(论述题)(1)集体舞,大家一起跳舞,基本上做同样的动作,跳完一遍以后可以更换舞伴这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一种舞蹈形式2) 邀请舞, 这是集体舞的一种变形, 通常先有一部分人为邀请者,3与被邀请者跳完一遍,然后双方互换角色继续跳舞这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舞蹈形式3)幼儿自己创编的舞蹈,幼儿在已经掌握基本舞步、舞蹈动作的前提下,根据对音乐情绪、性质的感受而创造性地自己编出舞蹈动作这就要求音乐必须节奏鲜明、结构脉络清晰、情绪风格特点突出4)小歌舞或童话歌舞。
这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舞蹈形式,有一定的情节,分几个角色,可以将说、唱、跳等几种音乐活动形式综合在一起这也是一种古老而极具生命力的幼儿音乐活动形式, 狼和小兔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5)表演舞,这是一种专供表演的舞蹈,可以在平时所学的歌表演或简单舞蹈的基础上加工而成,在六一、新年等节日或家长会等活动中表演这类舞蹈参加的人数有限,一般为 610 人,不可能吸收全体幼儿参加,因此老师在选择幼儿参加表演舞时应该非常慎重,不要只顾挑选舞蹈能力强的幼儿而挫伤了多数幼儿舞蹈的积极性第三节学前儿童节奏乐演奏一、幼儿园常用节奏乐器幼儿园常用的节奏乐器主要有哪些(简答题)(1)大鼓音色低沉,音量较大,一般用在强拍,起到渲染气氛、增强节奏感的作用它的动作要领是击鼓时手腕灵活有力、富有弹性,手臂放松、不僵硬2)铃鼓兼有鼓和铃两种乐器的特点和作用,可以在强拍时击鼓突出重音,也可以在弱拍时轻轻抖动发出铃声3)铃(又称碰铃、撞钟)音色清脆、柔和,声音高而轻4)串铃 用马蹄形串成的几个小铃,在音乐的强拍或弱拍上都可以使用5)三角铁音色接近小铃,在音乐的强弱拍上都可以使用6)双响梆子音色清脆,不容易有连续性,通常用来模仿马蹄声,为马跑的动作及富有草原气息的音乐伴奏。
7)响板声音较脆,没有什么延续性8) 蛙鸣筒 用小竹棍或木棍刮奏发声, 声音类似青蛙呱呱的叫声9)沙锤 声音清脆、干脆,在音乐中起突出节奏的作用10)小镲 声音响亮有力,能渲染气氛,将情绪推向高潮,因此在配器中不可多用11)锣声音低沉,共鸣强,有延续性,多用在强拍上以渲染气氛,增强节奏感二、幼儿节奏乐的配器幼儿节奏乐中常见的节奏型有哪些(简答题)1、打节拍的强拍2、打节拍3、打节奏短句4、打击和休止用动作打空拍,帮助掌握休止符和延长拍的节奏三、学前儿童节奏乐的教育活动过程学前儿童节奏乐的教育活动过程通常有哪些(简答题)1、认识乐器教幼儿观察辨认乐器的外形特征,听和辨认乐器的声音特点,并学会描述,记住乐器的名称2、熟悉和欣赏音乐帮助幼儿熟悉、感受、理解音乐的内容、情绪性质、风格,曲式结构及节奏、节拍、旋律等基本要素43、了解音乐的配器引导幼儿全面了解节奏乐的配器情况4、空手练习先让幼儿不拿乐器,用拍手的方法练习各自乐器声部的节奏刑,待整齐熟练之后再拿乐器练习,以避免声音嘈杂损害幼儿的听觉5、分部练习按各自不同的演奏谱各声部分组练习,初步掌握以后再两组或更多组结合起来练习6、分段练习有的打击乐曲具有不同的对比乐段,可以让幼儿分段掌握,一段一段练习。
7、整体练习在分段、分组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合奏,使幼儿学会用心聆听元素的整体音响效果,并努力使自己演奏正确,与整体协调、配合好第五章第五章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第一节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的组织一、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的一般过程1、简述所选择的音乐作品应具有哪些特点(简答题)(1)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且有一定的相关经验积累2)音乐作品的音乐特点要鲜明生动,使幼儿能够比较容易地建构起音乐与所表现事物之间的联系3)要选择优秀的、具有典型意义的音乐作品4)所选择的音乐作品在题材、形式、风格上要尽可能多样化2、简述教师鉴赏分析音乐的能力主要包括哪些(简答题)(1)对音乐本身的把握,包括音乐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教师要深入分析音乐作品,在了解作品背景和充分倾听音乐的基础上,不仅要分析音乐的形式表现手段如乐曲中乐器的音色特点、力度速度特点、节奏节拍特点、旋律的行进形态和曲式结构等,还要分析音乐的情感体验和所表现的内容,对作品作出合理评价2)对音乐作品的年龄适宜性的把握,即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甚至不同个体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特点和需要,分析出作品的难点和重点,即这首作品在哪些方面是幼儿感知理解的难点,哪些方面又是幼儿必须通过欣赏活动去理解和掌握的,然后才能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3)对作品内涵的教育价值的把握,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音乐素质和思想素质,还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为幼儿选择适宜的音乐作品,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有效地将音乐作品的教育潜力转化为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力3、怎样确定不同年龄班幼儿音乐欣赏的主要目标,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简答题)(1)初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基本情绪、塑造的音乐形象和主要内容等 (2)初步感受音高、音色、力度、节奏、旋律等多种音乐表现手段的表情意义 (3)初步感受和比较体验不同音乐形式的独特表现力和美感 (4)能够对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并能用自己喜欢的多种方式大胆、自由、富有个性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美的5感受与体验 (5)能够在生活中关注和喜欢倾听音乐,不断积累音乐经验4、要确定适宜的音乐欣赏活动目标,需要从哪几个角度出发(简答题)(1)研究“教育的要求”音乐欣赏的目标定位应该以纲要中艺术领域的目标为依据,能够促进幼儿初步感受和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能够使孩子更喜欢参加音乐欣赏活动,并能大胆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2) 研究 “音乐的学科” 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相当的音乐素养,有能力去分析音乐作品和表现音乐作品。
(3)研究“孩子”要分析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欣赏经验三、怎样有效地组织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1、怎样有效地组织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论述题)(1)教师要熟悉所欣赏的音乐作品,要反复倾听、分析作品,准确把握其喜乐的性质、特点和表现手法,并能够熟练地弹奏或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