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量监测作业指导书.doc
88页前 言无砟轨道平面精密测量网一般分三级控制,即CPⅠ、CPⅡ、CPⅢCPⅠ、CPⅡ为GPS控制测量点,由设计单位布点测量,施工单位复测,采用Leica或Trimb GPS接收机按照相应等级作业即可完成轨道控制网(即CPⅢ网)是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而从德国引进的,其测量精度高、外业数据采集量大、网形结构规则、平差计算量大等特点决定了其测量方法和平差模型都完全不同于传统控制测量,需要人员、仪器、CPⅢ标志元器件及相关软件的配套,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CPⅢ测量将会失败本作业指导书主要依据《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以及《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结合集团公司武广客运专线、京石客运专线、沪宁城际测量经验,并参考国内、外有关无砟轨道的测量技术编制而成主要内容包括无砟轨道高级控制网的复测、CPⅢ控制测量、CRTSⅠ板式无砟轨道精调测量、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精调测量、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精调测量、轨道加密基准点GRP测量及沉降观测。
参加编写人员:罗株柠、刘晓野、徐双民、张旭东、唐达昆、施建、刘国雄由于时间紧,章节多,编制难免存在疏漏,敬请批评指正,以便修订·22·目 录无砟轨道精测网复测作业指导书 1无砟轨道CPIII精密测量作业指导书 7无砟轨道加密基桩GRP控制点测量作业指导书 19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测量作业指导书 27无砟轨道CRTSⅠ型板精调测量作业指导书 33无砟轨道CRTSⅡ型板测量作业指导书 42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路基、桥涵、过渡段、隧道) 49附表1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70附表2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71附表3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72附表4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73附表5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剖面管) 74附表6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 75附表7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76附表8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77附表9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 78附表10 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79附表11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80附表12 涵洞沉降观测记录表 81附表13 隧道沉降观测记录表 82附表14 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83无砟轨道精测网复测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条文适用无砟轨道基础平面控制网CPI,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及二等水准点复测。
2 作业准备2.1资料准备2.1.1 项目上场后,应立即组织交接桩和复测交接桩一般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参加,由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现场桩橛点交,同时进行线下工程测量成果资料的移交,并签订交接桩协议书交接协议书一式三份,应附有交桩资料详细清单,清单中应分类说明交桩点号明细、等级、坐标(投影带、投影面等)和高程系统等2.1.2 设计单位提交的测量成果应包括:2.1.2.1 CPI、CPⅡ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成果、点之记2.1.2.2 平面和高程控制桩橛的外型交接2.1.2.3 线路平纵断面资料,线路平纵曲线参数2.2 人员准备复测人员应符合相关规定测量人员应具备测量资格证,持证上岗平面测量人员数量根据GPS接收机台数配备,一般每台GPS接收机配备2人高程测量每组配备3人2.3 仪器、设备准备2.3.1 平面CPⅠ、CPⅡ控制网测量,外业采用的GPS接收机为标称精度不大于5mm+1ppm双频接收机;标称精度不大于5mm+1ppm单频接收机仅用于CPⅡ控制网测量外业高程测量采用电子水准仪,型号为LeicaDNA03或TrimbleDini12,标称精度为:0.3mm/km2.3.2 测量仪器必须经过有资质的检定部门检定,并在有效期内。
2.4 采用技术标准2.4.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2.4.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3 CPI、CPⅡ平面控制网复测3.1复测方案3.1.1控制网网形复测时先进行外业GPS测量网形构网设计、对于个别丢失的控制点,应及时在原控制点附近补设,联测点尽量与设计保持相同,以保证原控制网形3.1.2外业测量CPI复测采用双频GPS接收机,静态测量方法进行,按二等精度作业要求施测首先复测CPI控制点,与CP0联测,以CP0约束CPI整个标段CPⅠ控制网与CP0框架控制点采用双频GPS接收机按B级GPS技术要求进行联测每个CP0框架点至少与2个CPⅠ控制点联测,按照设计院联测点进行联测,若相邻标段交接处与CP0框架点较远,相邻标段可互换搭接段数据CPⅡ复测采用双频GPS接收机,静态测量方法进行,按三等精度作业要求施测复测CPⅡ时,与管段内所有CPI联测,以CPI约束CPⅡ3.1.3标段联测标段分段复测时,搭接处选取的相邻共用平面控制点一般应不少于2个,坐标换带时应不少于4个;高程搭接应不少于一个共用水准点,并与相邻标段签订书面共用桩协议。
3.1.4 内业数据处理基线解算采用广播星历,使用商用GPS数据处理软件(LGO、TGO)进行基线解算基线合格后采用基线平差软件(武汉大学COSA软件)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和二维约束平差,得到复测坐标基线不满足规范要求的要及时通知外业组重新进行外业测量在基线解算满足规范要求后,CPI采用CP0框架控制点进行约束,使用GPS平差软件进行整体平差CPⅡ控制网采用经过复测后证明是可靠的本测段所有CPⅠ控制点进行约束CPⅠ的数据应采用设计院提供的勘测成果或复测后设计院提供的修正测量成果3.2 作业技术要求3.2.1作业时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项 目CPⅠ(B级)CPⅡ(C级)静态测量卫星高度角(°)≥15≥15有效卫星总数≥5≥4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30≥20时段长度(min)≥9060观测时段数≥21~2数据采样间隔(S)1515PDOP 或GDOP≤6≤83.2.2 天线应严格整平对中,对中误差 ≤1mm每时段开机前和关机后各量一次天线高,三个方向天线高互差不大于2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天线高;3.2.3 观测时详细记录测站点号、日期、时段、天线高、观测者、记录者等;3.2.4 开机后应检查有关指示灯与仪表;3.2.5 观测中应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数据记录信号灯等情况,保证接收机工作正常,数据记录正确;3.2.6 观测中在接收机10m内禁止使用对讲机和;3.2.7 每日观测结束后,当天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并拷贝成一式两份,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3.3 精度要求 3.3.1 各独立闭合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均符合下式的规定: ;; 环全长闭合差应满足: 式中:为环闭合差,n为独立环中的边数;3.3.2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小于3.3.3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均满足下式: VΔx≤3σ, VΔy≤3σ, VσZ≤3σGPS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式表示:式中:σ——中误差(mm);d——相邻点间距离(km)3.3.4 GPS测量精度指标控制网级别基线边方向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CPⅠ≤1.3″1/180000CPⅡ≤1.7″1/1000003.3.5 可重复性测量精度和相邻点位的相对精度:控制点可重复性测量精度相对点位精度CPⅠ108+d×10-6CPⅡ15104 高程控制网复测4.1 复测方案4.1.1 复测水准线路按设计布设水准路线路逐点顺序测量,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整个标段至少联测两个深埋水准点高程复测时,可将线路加密水准点一并纳入高程点复测4.1.2 外业测量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0.3mm/km的电子水准仪,按设计同等(二等水准)精度要求施测采用设计院提交的深埋水准点或基岩点作为起闭点,对于区域地面沉降区域要联测到基岩点,按附合水准方法施测。
观测顺序为:往返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4.1.3标段联测标段分段复测时,高程联测应伸入相邻标段至少于一个共用水准点,并与相邻标段签订书面共用桩协议4.1.4 内业数据处理高程控制网以联测的深埋水准点或基岩点为起算点,用专业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计算 4.2 作业技术要求4.2.1 作业主要技术要求水准点复测限差要求测量等级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m)往返不符值或闭合差(mm)复测较差(mm)二等1.04.2.2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同一区段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4.2.3 观测间歇时,最好在水准点上结束否则,应在最后一站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4.2.4 气象条件稳定时进行观测,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气泡居中,标尺垂直跨越较大河流或水域时,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2006)跨河水准测量有关技术要求执行4.2.5 水准测量野外作业结束后,每条水准路线应按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偶然中误差MΔ,MΔ≤±1.0mm;当水准网的环数超过20个时,按环线闭合差计算Mw,Mw≤±2.0mm。
MΔ、Mw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L——测段长或环线周长(km); n ——测段数; W ——水准路线的环线闭合差(mm); N ——水准环数5 精测网复测成果与设计成果对比评价5.1 CPI、CPⅡ成果评价将复测成果与设计成果进行对比,当复测结果与设计单位成果较差超限时,再次复测,查明原因当确认设计单位成果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及时与监理、设计单位协商,对成果进行更正;复测成果与设计单位成果较差满足限差要求时,应采用设计单位测量成果采用GPS复测CPⅠ、CPⅡ控制点,复测成果与设计成果坐标较差应满足下表的要求:表5.1-1 控制点的点位精度要求(mm)控制点相对点位精度同精度复测坐标较差限差CPⅠ10 20 CPⅡ10 15表5.1-2 GPS复测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控 制 网 等 级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 CPⅠ1/130 000 CPⅡ1/80 0005.2 高程控制点成果评价每条水准路线测段往返测高差较差算得的高差偶然中误差M△和按环闭合差算得的全中误差Mw超限时,应先重测不符值或闭合差较大的测段,使其满足精度要求。
与设计高差比较符合6mm,对高差较差超限的测段应再次测量确认复测高程与设计高程比较,以期发现沉降趋势或规律当确认设计单位勘测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与设计单位协商,对勘测成果进行处理6、复测成果整理6.1复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交复测成果报告复测成果报告应包括复测的技术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测量人员、设备、测量方法、起算数据稳定性的检验分析、内业计算以及超限原因分析和成果取用等内容具体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