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年模拟】2016版高考化学 第21讲 化学平衡移动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精品试题..doc
11页第21讲 化学平衡移动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A组 2014—2015年模拟·基础题组一、选择题1.(2015云南玉溪一中月考,11)可逆反应mA(g)+nB(s) rC(g)+qD(g)在反应过程中,其他条件不变,D的体积百分含量和温度T或压强p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m+n=r+qB.使用催化剂,D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加C.温度降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物质B的颗粒越小,反应越快,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2015湖北恩施模拟,1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3Y(g) 2Z(g),有关下列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依据图a可判断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在图b中,虚线可表示压强增大C.若正反应的ΔH<0,图c可表示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由图d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推知正反应的ΔH>03.(2014河北唐山模拟,10)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X(g)+Y(g) aZ(g) ΔH=Q kJ/mol,开始按体积比2∶1将X、Y充入反应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图甲和图乙是根据反应绘制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p1>p2,a<3B.图甲,T1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X(g)+3Y(g) 2Z(g) ΔH>0B.若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X的转化率减小C.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容器容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非选择题5.(2014湖北宜昌模拟,28)已知2A(g)+B(g) 2C(g) ΔH=-a kJ/mol(a>0),在一个有催化剂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在500 ℃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C的浓度为ω mol/L,放出热量为b kJ1)比较a b(填“>”“=”或“<”) (2)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由此可推知,表中T1 T2(填“>”“=”或“<”) T/KT1T2T3K1.00×1072.45×1051.88×103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只加入2 mol C,500 ℃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吸收热量为c kJ,C的浓度 (填“>”“=”或“<”)ω mol/L,a、b、c之间满足何种关系 (用代数式表示) (3)在相同条件下要想得到2a kJ热量,加入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4 mol A和2 mol BB.4 mol A、2 mol B和2 mol CC.4 mol A和4 mol BD.6 mol A和4 mol B(4)可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及时分离出C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C.增大B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5)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反应前体积相同),起始时加入2 mol A和1 mol B,500 ℃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放出热量为d kJ,则d b(填“>”“=”或“<”),理由是 (6)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通入3 mol A和2 mol B及固体催化剂,使之反应,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物质的量为起始时的90%保持同一反应温度,在相同容器中,将起始物质的量改为4 mol A、3 mol B和2 mol C,则平衡时A的百分含量 (填“不变”“变大”“变小”或“无法确定”) B组 2014—2015年模拟·提升题组时间:20分钟 分值:4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2015江西五校联考,12)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减半,当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浓度增大为原来的1.8倍,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增大了C.恒温恒压时再充入A物质,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a>b2.(2015河北唐山摸底,5)在温度和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
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3B 2CB.在t1 s时,v(A)正=0C.(t1+10)s时再充入0.4 mol A和0.25 mol B,反应物A的转化率增大D.若该反应在绝热容器中进行,也在t1时刻达到平衡3.(2015安徽六校联考,8)在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SO2和2 mol O2,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 2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SO3为1.4 mol,同时放出热量Q kJ,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该条件下,反应前后的压强之比为6∶5.3B.若反应开始时容器体积为2 L,则0~2 min内v(SO3)=0.35 mol/(L·min)C.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压绝热条件下”反应,平衡后n(SO3)<1.4 molD.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大于Q kJ4.(2014河北唐山模拟,11)可逆反应aA(g)+bB(g) cC(g)+dD(s) ΔH=Q kJ·mol-1,在恒容容器中进行,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物质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与温度(T)、反应速率(v)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T1
(2)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40 mol CH4和0.60 mol H2O(g),测得CH4(g)和H2(g)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t/min01234CH4/(mol/L)0.20.130.10.10.09H2/(mol/L)00.20.30.30.33①计算该反应第一次达平衡时的平衡常数K= ②3 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 (只填一种条件的改变即可) (3)已知温度、压强、投料比X[n(CH4)/n(H2O)]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①图1中的两条曲线所示的投料比的关系:X1 X2(填“=”“>”或“<”,下同) ②图2中两条曲线所示的压强的关系:p1 p2 (4)以天然气(设杂质不参与反应)、KOH溶液为原料可设计成燃料电池: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设装置中盛有100.0 mL 3.0 mol/L KOH溶液,放电时参与反应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8.96 L,放电过程中没有气体逸出,则放电完毕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关系为 A组 2014—2015年模拟·基础题组一、选择题1.C 根据D的体积百分含量和压强关系图像可知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m=r+q,故A错误;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D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故B错误;根据D的体积百分含量和温度关系的图像可知T2>T1,降低温度,D的体积百分含量增大,说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物质B的颗粒越小,反应越快,但不影响平衡移动,故D错误。
2.C 依据图a可知,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v逆>v正,平衡逆向移动,可判断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在图b中,平衡未移动,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虚线不可表示压强增大,B错误;若正反应的Δ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可以用图c表示,C正确;由于升高温度,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平衡逆向移动,故正反应的ΔH<0,D错误3.C 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知,T2>T1,p1>p2,高温下Z的体积分数小,正反应是放热反应,Q<0,B错;高压下Z的体积分数小,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a>3,A错恒温、恒压充入Z气体,c(Z)增大,c(X)、c(Y)减小,v(逆)增大,v(正)减小,且平衡与原平衡等效,建立新平衡与原平衡相同,C正确若a=3,t2时也可能是缩小容器体积,D错4.B 从图Ⅰ可以得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3Y(g) 2Z(g);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的原则,从图Ⅱ得知T1>T2,随着温度的升高Y的体积分数增大,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A错误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X的转化率减小,B正确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容器容积,相当于加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错误。
达到平衡后,若是恒容下通入稀有气体,各组分的浓度并没有改变,平衡不移动,D错误二、非选择题5.答案 (1)> (2)< = a=b+c(3)D (4)C (5)> 反应过程中恒压容器中压强大于恒容容器,所以转化率更大,放热更多(6)不变解析 (2)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左移,平衡常数减小,所以T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