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数学领域培训.ppt
11页幼儿园数学活动设计与实施1《指南》科学子领域:科学探究、数学认知子领域:数学认知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目标2、感知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目标3、感知形状和空间关系一、结合《指南》了解课题领域目标2二、理解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和数量关系年龄阶段的典型性表现4-5岁: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 应的词语描述 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2和3合在一起是5. 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和位置 5-6岁: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 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3三、课题:大班:《抓抓乐》目标:1、乐意参与认识“> ”“< ”的活动,感受活动的乐趣2、尝试在抓抓,比比两组物体多少的操作活动中,学习用“>”和“< ”表示两个集合的数量关系,理解大小的相对性3、认识学会认读“>”、“<”,理解不等式的含义重点:学习用“>”、“<”表示两个集合数量关系,理解大小的相对性中班:《宽宽窄窄的马路》目标:1、乐意与同伴合作进行比较宽窄的游戏,体验数学的有趣。
2、探索比较宽窄的不同方法,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宽窄比较3、初步感知宽窄的相对性,尝试按物体的宽窄排序重点:引导幼儿探索比较宽窄的不同方法,并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宽窄比较 难点: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宽窄的相对性,并尝试对三条宽窄不一的 物体进行排序4四、指教老师教师反思与讨论v1、两个课题目标中均有提出了“理解大小的 相对性”、“初步感知宽窄的相对性”,“相对 性”的意思,三位老师的设计中运用了什么 方法和策略v2、如何围绕课题内容将活动情境设计贯穿 在整个活动中,让活动具有情境性、操作性 和游戏性的特点;5v1、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适合的年龄特点5-6)v比较两个集合的量时,幼儿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比 较,得出一个大一个小,或者是一个多、一个少 ,或者一个宽、一个窄但是当比较三个或更多 物体时,就出现了相对性,如何小亮比时,小明 高;但和小山比时,小明矮幼儿对事物的认识 往往是绝对的,不是大就是小,但是5-6岁幼儿应 该能够理解量的相对性,这是思维灵活性和关联 起来看问题的表现,成人平时应该多提醒幼儿注 意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6v2、幼儿数学教育“情景化”、“生活化”v(1)、幼儿数学教学情景化。
v借助情景活动、的内容,将数学的目的和内容巧妙地转化 为情景活动本身的内容和规则,使幼儿在活动中摆脱“完成 目的”的包袱,从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理的满足v(2)、幼儿在各类情景活动中感受数学,运用数学将数 学融入各类情景活动中,一方面能让幼儿在情景活动中发 现数学、感受数学;另一方面,能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方法 解决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积累数学经 验,巩固数学方法,领悟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的乐趣v(3)、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 ,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并获得数学的认知方法 和探索方法,并使这些方法成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 题的工具那么教学v实施的关键:一是数学活动的生活化;二是一日生活的数学化7五、评委团点评8六、明确数学教学活动的一般环节及常用的教学方法⑴完整的过程 ⑵清晰的环节v数学学习过程:v教师教学过程:活动有中心感知 操作形成经验运用经验引导感知指导操作梳理经验(适用于 中班、大班) 检测经验运用活动有开始活动有结束 活动有拓展9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促 进和锻炼幼儿思维能力,使其自觉的运用数 学概念、经验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
10感谢参与期待交流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