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影历代导演、代表作等及电影贡献.doc
3页中国电影历代导演、代表作等及电影贡献一、中国电影百年六代(1905——)1.在中国电影的研究词汇中,六代导演的划分已成定论.2.这种划分依据的是独特的行业内法则和共享的社会外因素,二者交互作用最终形成了关于导演构成非自然是集的脉络的代际发展过程可以说,六代导演实际上是由中国特定的社会时空所构建的精神集团3.代际之间区分的基本标志和要素在于制作体制的变化,语言方式的变化,表达主体的更迭二、第一代电影人(中国电影戏剧色彩浓重)代表人物:郑正秋、张石川、黎民伟时间:1905——30年代初代表作品:《孤儿救祖记》、《老工之爱情》、《庄子试妻》等主要功绩:1)建立了本土电影的雏形(尤其是言情与武打片类型) 2)开创了主流影戏,教化电影的基本叙事模式三、第二代导演(中国中下层人民的真实生活得到体现)代表人物:蔡楚生、费穆等时间:1934——1949年代表作品:《渔光曲》、《桃李劫》、《新女性》、《神女》、《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太太万岁》等主要功绩:1)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导演和明星,制作借鉴好莱坞,理论学习苏联 2)开创了30、40年代的社会写实风格,具有了自觉的新文化批判意识和色彩。
3)开始使电影文化深入人心四、第三代导演(由于政治运动,中国电影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大倒退)代表人物:谢晋、崔嵬(三江汇合,北影四大帅,南谢,北谢)时间:1949——1976代表作品:《红色娘子军》、《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西安事变》等主要功绩:1)完成了社会主义语境的电影表达,创作了红色经典. 2)主要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本土戏剧传统; 3)“文革电影”是红色经典的极端化,“三突出”创作原则是对电影艺术活动的彻底摧残和扼死这个时期电影以歌颂党和社会主义,光明社会为主题,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貌五、第四代导演(学院派,这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新时期,中国电影得到全面解放,苏醒国家实行重在经济发展,百废待兴的局面代表人物:张暧忻、谢飞、吴天明时间:1978——1982代表作品:《城南旧事》、《青春祭》、《人到中年》、《人生》、《老井》、《本命年》等主要功绩:1)倡导追求实践电影语言现代化,冲破中国电影中根深蒂固的戏曲化影响 2)追求电影语言的诗意化,人文化,中国银幕开始出现非政治化的情感影像。
3)借鉴西方巴赞等人的纪实美学观念,以纪实性题材和手法对抗和冲破中国政治电影的虚假六、第五代导演(影像寓言者,中国电影真正走向世界)代表人物:陈凯歌、张艺谋时间:1983至今.代表作品:《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红高粱》、《霸王别姬》、《活着》、《秋菊打官司》主要功绩:1)完成电影本体的彻底自觉,使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2)精英主题的表达,用电影对中国文化进行反思 3)开始面对商品经济的挑战,尝试商业化制作《红高粱》是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转变,对中国文化反思,也有了商业化七、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张元、王小帅、贾樟柯、娄烨、管虎、路学长、张扬等代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小武》《苏州河》《17岁的单车》主要功绩:1)开始了中国电影的个性化叙述,中国电影开始关注青春成长题材 2)真实反映中国城市社会的边缘阶层和人群. 3)电影语言的纪实化.八、中国电影现状新时期电影在1978-—1988年后新时期电影是1990-—中国电影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状态,好电影是电影背后的头脑和思想,文化涵养。
电影是新旧并存的东西需要的是爱,关怀和头脑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