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学年湖北武汉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pdf
18页2019 学年湖北武汉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 答案及解析】 姓名_ 班级_ 分数_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 题 中国南北文化 从历史上说,中国就存在南北文化差别与南北文化对立融合的问题从周朝起,北方诸 侯自称中国,而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则因为“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被视 为“蛮夷”,并受到北方的排斥轻蔑,直到晋代仍被视为“化外之民”,南方文化被称为 “蛮夷文化”黄河与长江作为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远古时期就哺育滋润出黄河文 明与长江文明两大文化体系而“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称谓,正是远古南北文化对 抗融合的遗迹代表北方文化的黄帝部落,与代表南方文化的炎帝部落曾在中原大地摆开 了宏大的战场,一决雌雄这场战争打得异常激烈,天地都为之变色,经过多年艰苦卓绝 的努力和多次的反复,黄帝终于打败了炎帝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并从那时起,奠定了 北方文化的胜利及其权威地位南方部落虽然失败了,但南方文化并没有绝迹和湮灭,而 是作为一种与北方文化相对立的“异端”文化依然继续存在和发展,并不时燃放出一段光 彩如果说诗经代表的是北方文化,灌注着现实主义精神,那么以屈原的离骚为 代表的“楚辞”则是南方文化的化身,流淌着浪漫主义的神韵。
正如王逸楚辞章句中 所说的“楚人信巫”,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这种激情激发了屈原的灵感,刺激了他 的无穷无尽的想象,丰富了他的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 后来则有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立和分庭抗礼南朝文学具有柔靡香软的特点,南朝民歌 更是以情歌为主,不同于北朝文学和北朝民歌的刚健质朴再后来则是南北文学走上合流, 这种合流促成和孕育了唐代文学的博大卓著而元杂剧作为北方文学的代表,其音律、曲 调都不同于以南戏、明清传奇为代表的南方文学 从美学上说,北方文化代表壮美,充满着阳刚之气,刚烈豪放,慷慨激昂,正所谓“铁 马秋风塞北”;而南方文化则是优美的化身,弥漫着阴柔之气,“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正所谓“杏花春雨江南”从地形地貌来说,南方多山多水,山 川秀丽,北方则以平原、草原为主,一望无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从饮食结构来说,北方是麦黍文化,南方是稻作文化 从思想形态上说,儒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北方文化系统,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道家思想 更多地属于南方文化,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而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主导 形态和文化发展趋势儒家思想成了正统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标志着北方文化的主导地 位和主流性。
文化的中心在北方中原、华北地区,这里的重要自然景观是黄土和黄河,它 们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哺育中国文化的乳汁,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黄河, 传统文化的根扎在黄土中正统文化的底色就是黄河文明,或称黄土文明中国历代首都 大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如西京长安、东京汴梁、北京等,它们都 是中国传统华夏“黄土文明”或叫“黄河文化”的凝聚点和扩散中心 20 世纪,北方文化有了“五四”运动的辉煌后,政治和文化的领导权就转移到了南方, 南方因居于西方现代文明登陆中国的前沿地带,获得了中国文化发展潮流的领导权20 世 纪前半期进行的北伐战争,意味着南方文化在拉动着中国战车;而长征更是从南向北一路 播撒革命的种子,是南方文化向北方播撒现代福音;20 世纪后半叶则有文化界劲吹东南风, 港台商业文化从南方一路厮杀过来,演化成大众文化对北方精英文化的挑战 (节选自徐衍主编全球文化风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有删改) 1. 关于中国南北文化,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周朝起至今,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因为“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被 北方视为“蛮夷”,其文化被称为“蛮夷文化”。
B早期代表中国北方文化的诗经灌注着现实主义精神,而南方文化以屈原离骚 为代表的“楚辞”则流淌着浪漫主义神韵 C中国北方文化是麦黍文化,因而充满着阳刚之气,刚烈豪放;而南方文化则是稻作文 化,因而弥漫着阴柔之气 D中国北方文化系统儒家思想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而完全属于南方文化系统的道 家思想则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称谓是远古南北文化对抗融合的遗迹,黄河与长江则从远 古时期就形成了黄河、长江文明两大文化体系 B王逸的楚辞章句中说,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这种巫术文化可以激发屈原的 灵感,丰富屈原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刺激屈原无穷无尽的想象 C从历史上说,中国就存在南北文化的差别和南北文化的对立融合,而当南北文学走向 合流后便促成和孕育了唐代文学的博大卓著 D20 世纪后半叶港台商业文化从南方一路向北方传播,演化成大众文化对北方精英文化 的挑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帝打败了炎帝,奠定了北方文化的胜利及其权威地位,但南方文化依然继续存在和 发展,强大时还有可能压制着北方文化 B南北朝时期,南朝文化具有柔靡香软的特点,民歌以情歌为主,不同于北朝文学和北 朝民歌的刚健质朴,南北文化基本上势不两立。
C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黄河,传统文化的根扎在黄土中,根本原因是中国历代首都 大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 D20 世纪,南方因居于西方现代文明登陆中国的前沿地带,曾领导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潮 流,如 20 世纪前半期进行的北伐战争,就表明南方文化在起引导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 题 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人旧名义伦,以与太宗名下字同,止名伦少习三礼于 嵩、洛间,以讲学自给 周显德初,太祖领同州节度,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太祖继领滑、 许、宋三镇,皆署从事,掌留使财货,以廉闻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 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 可还具以白朝论沮之曰:“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太祖以问, 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太祖 即命发廪贷民 建隆四年,王师伐蜀,用为随军水陆转运使先是,王全斌、崔彦进之入成都也,竞取 民家玉帛子女伦独居佛寺饭疏食,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东归,箧中所有, 才图书数卷而已太祖知之,遂贬全斌等。
先是,伦第庳陋,处之晏如时权要多冒禁市巨木秦、陇间,以营私宅,及事败露,皆 自启于上前伦亦尝为母市木营佛舍,因奏其事太祖笑谓曰:“尔非逾矩者知其 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图督工为治之伦私告使者,愿得制度狭小使者以闻,上亦不 违其志 伦清介醇谨,车驾每出,多令居守好释氏,信因果尝盛夏坐室中,恣蚊蚋嗜其肤, 童子秉箑扇至,辄叱之,冀以徼福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岁余尽 焚其券 开宝二年,丁母忧,起复视事太平兴国六年,疾作,自是多请告雍熙四年,卒,年 七十九赠官侍中 (选自宋史 ?沈伦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相位 / 日值岁饥 / 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 至千斛 / 岁余尽焚其券 / B在相位日 / 值岁饥 / 乡人假粟者皆与之/ 殆至千斛 / 岁余尽焚其券 / C在相位 / 日值岁 / 饥乡人假 / 粟者皆与之 / 殆至千斛岁 / 余尽焚其券 / D在相位日 / 值岁饥乡人假粟者/ 皆与之殆 / 至千斛岁 / 余尽焚其券 / 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建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这称之为避讳。
避讳的 种类繁多、方法多样 B三礼是周礼仪礼礼记的合称,是古代汉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基础, 是礼法、礼义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 C“宸衷”中,“宸”原本指“屋宇;深邃的房屋”,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衷” 指内心宸衷”指皇帝的心意 D丁忧,是古时官员遇有父母之丧,暂离公职而在家服丧守制服丧期内,除有特旨外, 停止升转,停给俸禄,守丧毕,则起复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伦清正廉洁掌管钱库以清廉著称;在成都时,洁身自好,粗茶淡饭,拒绝贿赂, 东归时,仅有图书数卷 B沈伦爱惜百姓扬州、泅水一带发生饥荒,饿死了不少百姓沈伦将实情告诉宋太祖, 并恳请皇帝开仓贷粮救济百姓 C沈伦清廉正直为官不贪不占,家中宅第低矮简陋,也坦然处之;即使宋太祖派人给 他修建房屋,他也缩小规格 D沈伦淳朴谨慎皇帝每次出行,大多命令他留守;又信奉佛教,笃信众生平等,所以 拒绝童子的热情服务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权要多冒禁市巨木秦、陇间,以营私宅,及事败露,皆自启于上前 (2)伦私告使者,愿得制度狭小使者以闻,上亦不违其志 三、诗歌鉴赏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春日寄乡友 南朝王僧儒 旅心已多恨,春至尚离群 翠枝结斜影,绿水散圆文 戏鱼两相顾,游鸟半藏云 何时不悯默,是日最思君 1. 这首诗三、四句描写春日景象,请分别赏析“结”、“散”二字的表达效果 2.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 “ _ ,_ ” (2)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_ , _ ” (3)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择师的标准是“ , _ ” 五、现代文阅读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 题 逍遥游 聂鑫森 江南大学是一所老资格的大学,中文系又是江南大学的名系中文系之所以声名赫赫, 是因为有一批久负盛名的老教授,在许多专业上可说是一言九鼎,领风气之先 贺先生即是其中的一位 他的专长是古籍校勘与论证,最为人钦服的是庄子研 究,写过许多振聋发聩的专著他字“散木”,也是取自庄子书中,自谦为无用之材, 但“不材”即可免遭斤斧之苦而尽天年 贺先生的样子,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极似一棵瘦矮枯黄的杂树,一点儿也不起眼他 的个子也就一米六高,背有些弯,平头,脸色蜡黄,唇上蓄两撇八字胡,说话时露出两颗 大门牙。
他喜欢着青色的衣裤,加上布鞋布袜,乍一看,俨然一乡下农民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文系的办公楼,立在校园东南角的一个小庭院里,是彼此相 连的双层木结构小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有一天黄昏,不知何故,起火了,电铃骤响, 让所有的教职员迅速撤离贺先生当时正在办公室撰写讲义,同室的年轻教师陶淘慌忙丢 下手中的书,往门外奔去陶淘是教现代文学的,自己也写小说,在文坛已有相当的知名 度 贺先生一声大喝:“你跑什么?如果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不再有人能这么好地讲 庄子了 _ 陶淘连忙恭敬地侧立门边,说:“贺先生,您请!” 事后,贺先生对陶淘说:“我让你等一下,是想提醒你,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 于前而色不变 陶淘说:“是,是 “文化大革命”说来就来了 贺先生很快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红卫兵小将隔三差五拉着他去游街批斗他被 戴上一顶很高很尖的纸做的帽子,胸前挂着一块黑牌,上写“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贺圣臣”, 手里提着一面铜锣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 他的几个同辈人,有的受不了这种侮辱,自杀了;有的吓得旧病复发,住了院他对 他的老伴儿和儿女说:“我不会自杀,也不会因病而逝,我还有几本书要写,我不能让天 下人有憾事。
后来,贺先生又被遣送去了“五七干校”,以体力劳动来改造他的思想和他同居一 室的是陶淘这一老一少的任务是喂猪,不是关着喂,而是赶着猪野牧他们两个人共一 口锅吃饭,俨然父子 陶淘的情绪越来越坏 有一天出门牧猪时,陶淘说身体不舒服,想休息半天 贺先生说:“好吧 贺先生把猪赶到不远处的山坡上,让猪自去嚼草他坐在树下,想他的庄子大义 坐了一阵,觉得陶淘的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