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外开放课程平台及课程开发模式研究.ppt

55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88159307
  • 上传时间:2024-09-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67MB
  • / 5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外开放课程平台及课程开发模式研究浙江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报告人:杨进中copoplar@ 研究缘起n高等教育全球化n为知识开锁,让大脑给力 ——全球开放课程联盟主席 斯蒂芬•卡森 n教育部要求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n浙江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n首批39所985高校参与,最终选出20门示范公开课,其中浙江大学8门n讲课;说课;演课 大纲:n1、开放课程运动简介n2、开放课程开发模式n3、典型案例分析n4、对我国开放课程建设的启示 1、开放课程运动简介Ø2001年MIT发起的开放课程(OpenCourseWare)项目Ø到2010年,MIT把2000门课程的教学材料放在网络上,有近百万的用户从中受益;Ø下一个10年,达到千万访问量;ØOCW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的运动Ø其他大学竞相开放其课程Ø当前形势下,OCW提供了一个“重返校园”的机会 1、开放课程运动简介n最初起源于开源软件运动n1983年Richard Stallman宣布了包括MIT人工智能实验室在内的GNU计划,目的是构建兼容Unix的软件并自由地与任何人共享他的计划号召社区在编程支持、硬件支持以及资金雇佣程序员等方面进行投入。

      n1991年Linus Torvalds利用GNU工具开发了Linux 1、开放课程运动简介Ø教育全球化,技术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ØInternet技术为我们提供了空前的可能:n– Scope(范围)(范围)n– Reach(可达)(可达)n– Speed(速度)(速度)n– Interaction(交互)(交互)ØOCW在决策管理、系统平台设计、课程发布流程、课程使用评价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案例Ø本研究从系统平台架构设计的角度分析了部分经典OCW项目的平台的设计思路和课程开发策略 二、开放课程基本框架二、开放课程基本框架From:April 20, 2005, A New Model for Open Sharing, Jon Paul PottsOSLO::Open Sustainabl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Utah State University) 二、开放课程基本框架二、开放课程基本框架n开放课程的成功实施需要有这三个方面的条件:n工具(Tool):技术条件n内容(Content):学习对象、课程等大学资源n标准(Standards):国际化、互操作性 About H20nH2O是一个开源的教育资源交换平台,一个探索联系教师、学生和研究者的有效途径的平台。

      n提供了四个工具:nQuestionTool:可以提交、回答问题,也可以针对问题投票nRotisserie :讨论工具nPlaylists :兴趣阅读分享清单nCollage:材料标注系统引擎 Creative Commonsn开放共享协议(Creative Commons)较大规模地应用到开放教育资源的资源发布中.n遵循CC的资源可以自由的用于开放课程中,可以使用、复制、再创造n“Creative Commons 定义了从全部版权到版权所有、从公共领域到无版权保留的所有可能的范围 (Creative Commons, 2007b). nCC 网络包括100多家工作机构,分布在70多个全球行政区域 nCC 的使命:nCC开发、支持、管理合法的技术框架,以最大化数字资源的创造、共享和创新Creative Commons develops, supports, and stewards legal and technical infrastructure that maximizes digital creativity, sharing, and innovation.) 三、开放课程平台案例分析三、开放课程平台案例分析nMIT-OCW架构nUC Berkeley的ETSnUtah州立大学的 eduCommonsnRICE大学的Connexions 案例之一:n麻省理工学院OpenCourseWaren理念:n自由、民主分享属于全人类的知识n大学的角色是创造机会,而广大民众需要机会 ——Charles M. Vest n 服务社会、扩大其社区影响力 MIT OCW是什么是什么?n不是(IS NOT):nMIT 正规教育n企图替代传统的交互式教室授课环境n授予学位n是(IS):n基于Web的几乎所有MIT课程内容的发布n对全世界的开放使用nMIT 的一项永久性活动 MIT-OCW课程建设模式 MIT-OCW课程发布过程 MIT-OCW平台技术nMIT OpenCourseWare技术方案支持复杂的发布程序。

      其大规模的数字化发布基础设施包括:n计划工具(planning tools)n内容管理系统(CMS)nMIT OpenCourseWare 内容发送基础框架(content distribution infrastructure)From:http://ocw.mit.edu/help/faq-technology/#t7 MIT-OCW平台技术nplanning tools用来帮助教师发布他们的课程材料,包含:n一个可定制的FileMaker Pro应用程序以及一些审核清单和文档n内容管理MIT从2003年初开始使用的CMS 是Microsoft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2002的订制版本,整个OCW网站都是用MS-CMS 来动态更新的n内容传递框架包括:n一个复杂的发布引擎(publishing engine)n内容分段服务器(content staging server)n内容分发网络利用:Akamai's EdgeSuite platform MIT-OCW Akamai‘s EdgeSuite平台nAkamai是国际上最大的智能化的互联网分发(智能化的互联网分发(CDN))服务商,它巨大的网络分发能力在峰值时可达到15Gbps。

      nAkamai公司是旨在消除Internet瓶颈和提高下载速度的新公司,是一个致力于网络交通提速的“内容发布”公司nAkamai公司为全球数百家企业提供发送互联网内容,流媒体以及信息发布,娱乐,交易,广告和软件的发送 From:百度百科, MIT-OCW框架MS-CMSFileMaker ProPublishing engineAkamai's EdgeSuitecontent staging server计划工具内容传递框架内容管理系统ChecklistsDocuments MIT-OCW 分享发布nYouTube一些视频一flash格式发布在YouTube niTunes U发布在 iTunes U的视频可以通过 Apple‘s的免费iTunes 应用程序播放nInternet Archive一些 OCW 视频以MP4和Real Media文件等格式散布在Internet上nFlickr :图片 nUC Berkeley'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ervices(UC 伯克利的ETS项目)案例之二: UC伯克利nUC伯克利为开放其课程专门成立了教育技术服务项目(UC Berkeley‘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ervices,ETS)。

      nETS的使命和愿景是:n通过ETS的开发、促进、支持,把协作、学习和通讯技术有效集成到UC伯克利社区及生活和工作之中 UC伯克利OpencastnUC伯克利的开放课程为Opencast平台n采用Matterhorn 进行音视频的录制、管理、剪辑和发布n其内容管理平台(CMS)采用开源的Sakai平台 UC伯克利平台MatterhornSakaiWebCast.Berkeleyi-Tune UYoutubebSpace ETS Matterhorn 1.0nMatterhorn 是一款支持管理教育音视频内容的免费、开源平台n学术机构可以利用Matterhornn制作课堂演讲视频n管理已有视频n发布视频n为学生使用这些资源提供用户接口 http://www.opencastproject.org/ CMS: SakainSakai在教育技术世界至少代表三件事:na Collaboration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CLE), 2004年已经被UC伯克利的 bSpace 采纳n一个有组织的学习共同体(社区)n一个非盈利的基金会nUC伯克利投入 Sakai 3 的开发,目前已经使用。

      nOAE:Open Academic Environmentfrom:http://ets.berkeley.edu/project/sakai Opencast 组织 nUC伯克利领导的Opencast社区共有13个合作组织机构,来自350多个组织的超过700多名成员的国际社区支持n项目基金主要来自于合作机构和Andrew W. Mellon 和 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基金会的150万美元 http://ets.berkeley.edu/article/announcing-opencast-matterhorn-10 案例之三:nUtah州立大学的 eduCommonsn理念:n我们相信所有人天生被赋予学习、成长和进步的能力,而教育机会是完成这种能力的途径n犹他州立大学OCW期望为所有人提供获取优质学习资源学习的机会 eduCommonsnEducommons是一个开放课程管理系统(CMS),其资金来源于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 Foundation 和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是一个开放源代码软件,源代码可以从SourceF处获取。

      n它对资源的编辑、发布及管理遵从国际通用标准(CC),将所有的资源都作为个体学习对象进行储存,以支持资源的重新使用 eduCommonsneduCommons主要包括:n内容、浏览、编辑、同步、共享、排序等模块 eduCommons & PloneneduCommons 建立在开源框架Plone之上nPlone是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CMS)nPlone着重于适合各种组织使用它带有一个工作流引擎、预先配置的安全和角色系统、一组内容类型和多语言支持 Plone & ZopenPlone基于ZopenZope是一个开源的WEB服务,用Python开发在某种意义上,Zope是web应用的操作系统nZope是一个内容管理框架(CMF:Content Management Framework)nCMF就是一个web应用,用来方便建设CMSnPlone就是一个运行在Zope上的内容管理系统,带有自己的一组模板和文件类型 nZOPE : “Z Object Publishing Environment” . eduCommons框架zopeploneeduCommons 案例之四:nRice大学的ConnexionsnConnexions是一个由教育资源知识库和优化的内容管理系统组成的动态数字化教育生态系统。

      Connexions is: nConnexions是一个查看和分享由小的被称为知识块的模块组成的材料平台,这些模块可以组织成课程、书本、报告等n任何人可以浏览或者做出贡献:n资源作者可以通过平台创建学习材料、学习协作;n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快速分享、定制自己的作品;n学习者可以通过平台发现、探索学习内容资源 Fom: http://cnx.org/ Connexionsn在其知识库中有17000多知识模块,每月超过1000件作品(图书、期刊文章等)被200万人免费使用n其内容能够服务所有年龄段几乎所有学科的学习者,内容覆盖从数学和科学到历史和英语到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Fom: http://cnx.org/ Connexions框架nConnexions基于Plone构建zopeploneConnexions n四、对我国开放课程建设的启示 1、领导层决策很重要n方向选择正确就等于成功的一半n2001年MIT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论证,如何实现扩大MIT的社区影响力,如何把MIT资源的价值最大化n但是经过一年的市场调研、分析和商业场景开发,得出结论,产生利润的远程教育模式并不适合MIT。

      n最后确定模式:Open Course 2、开放课程建设要有长远的运营机制和资金支持n资金的保证是项目长期运作的基础,国外开放课程大都有基金会的支持,资金比较充分,从技术研发到课程发布基金会都给予大力支持,而且很少干预开放课程项目的具体事务n目前我国的开放课程是在教育部指导下开始建设的,资金的投入可以保证开放课程的稳定发展n目前,美国一些州政府已经开始进行开放课程的资金投入n因此我们要理性认识开放教育资源在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将项目与机构的发展战略深度整合,寻求基于公共知识产品的多元资金支持,探索更加经济的开放共享模式 3、善于利用、整合、开发合适的开放课程 需要的软件n一方面要能够定制、开发合适的开放课程软件,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整合各种开源软件进行系统的构建,而不是自己从头开始开发nUC伯克利采用的Sakai和Matterhorn都是开源软件,UC伯克利对此进行了整合,构成了其开放课程的主要模块n犹他州立大学采用eduCommons和莱斯大学的Connexions都是基于开源的Plone平台构建的 4、与有实力的公司的合作nMIT与微软的合作,采用MS-CMS得到了技术上有力的支持;为其建设发布开放课程扫清了道路。

      nMIT与智能化的互联网分发(智能化的互联网分发(CDN))服务商Akamai的合作,消除Internet瓶颈和提高下载速度,保证了开放课程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对MIT课程的成功运作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果没有成熟的性能强劲、稳定的发布系统,无法保证课程的正常运行n我们以前采取的自己在校园网上架设一个网站就可以发布网络课程或精品课程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 5、开放课程要充分利用公共平台发布nMIT一方面可以通过 YouTube,iTune,Flickr等发布,另一方面通过授权镜像站点提供全球服务,n如我国成立于2003年的开放教育资源联合体(China Open Resources for Education简称 CORE)就是一个镜像站点n现在的开放课程平台,特别是视频公开课拥有大量的流媒体文件,网络上传下载的流量是非常巨大的,我们以前采取的在校园网上架设一个网站就可以发布网络课程或精品课程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n只有高带宽、高可靠性的分发平台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把开放课程资源发布到成熟的开源或商业化运作平台就显得十分重要 6、建立真正的“开放”理念n开放课程的开放性是关键n精品课程建设:由于过于注重开发建设而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利用引导,没有获得学习者的普遍认同和参与,导致精品课程的开放性不足。

      n彻底开放:做到从内容到技术的全面的开放n建而不用,流于形式,学校盲目开发、学生用之寥寥,偏离了开放课程开放和共享的初衷n有必要建立统一入口的国家级运营平台统一宣传、评价、管理体系,使之效果、效益最大化 7、团队建设:运营团队要专业化n运营团队建设很重要,应该遵循分工和专业化原则nMIT核心团队只有30人左右,包括技术支持、部门联络、顾问委员会和大量的合作教师,其中核心技术人员3到5位n不要像以前的“精品课程”建设那样,教师在开发过程中始终集“课程开发者”、“技术实现者”、“参赛者” 的多重角色于一身,不仅要考虑课程开发的教学方案,还要解决课程制作的一系列技术问题 8、遵循国际通用协议nMIT等国外高校的开放课程资源都遵循国际通用标准,方便资源的共享共用n避免战国时代,要采取相关部门机构、以及大学联合的方式 9、要关注对项目的跟踪和分析n要知道谁在使用这些资源,知道开放教育如何促进了学习,如何改变教育的未来n开放课程的评价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效果评价对象应包括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如学生、教师、同行等;评价的方式应该采用量化和质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可以采用访谈、网上调查等多种形式n全面考虑各种评价信息源,注重搜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所有信息,以便为开放课程改进工作的提供科学的依据。

      10、未来发展n提高质量n资源质量:至今年5月,2000多门课程中MIT只有47门视频课程n服务质量:MIT准备提供搜索、整合等增值服务n创新n变单向为双向?开放互动课程,不再是教师与学生一对多关系,而是学生与学生的多对多关系,学生与教师的多对多关系nMIT开放了针对高中的课程,跨出了高等教育,使得OCW的范围更加宽泛n浙大与移动开发课程两个平台n与学位教育结合? Ø从开放资源(Open Source)到开放知识(Open Knowledge)、开放内容(Open Content),从开放课程(Open CourseWare)到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发展到开放教科书(Open Textbooks)和开放学位教育(Open Degrees),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的开放运动Ø高等教育需求与服务供给的矛盾为基于新技术的学习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小 结: 小结:n开放课程是免费的,但是开放课程的建设不免费n每门上线课程耗费3~4万美元n已经有开放课程项目因为资金短缺被迫停止建设n学习国外经验,可以少走弯路n我们这个学科主要的任务不是技术创新,几乎所有技术都不是专门为教育而发明的。

      n但我们可以利用技术改进我们的教与学我国开放课程的下一步发展要有创新,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n我们的研究主要落脚点应在于:应用创新应用创新 感谢聆听!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