Ⅷ 第二册 压力容器建造另一规则.doc
20页ASME 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国际性规范)名 称 ⅧⅧ 第二册第二册 压力容器建造另一规则压力容器建造另一规则 版本 号2007 版编 著ASME 锅炉及压力容器委员会压力容器分委员会 出 版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目录 前言 政策声明 成员名单第第 1 1 篇篇 总的要求总的要求 1.11.1 总则总则 1.1.1 引言 1.1.2 编排方式 1.1.3 定义 1.21.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1.2.1 综述 1.2.2 对极高压力容器的附加要求 1.2.3 本册的几何范围 1.2.4 本册范围以外的分类 1.2.5 组合单元 1.2.6 容器的现场安装 1.2.7 泄压装置 1.31.3 本册引用的标准本册引用的标准 1.41.4 计量单位计量单位 1.51.5 技术咨询技术咨询 1.61.6 表表 附录附录 1.A1.A 向锅炉及压力容器标准委员会提交的技术咨询函向锅炉及压力容器标准委员会提交的技术咨询函 1.A.1 引言 1.A.2 咨询函格式 1.A.3 规范修改或补充 1.A.4 规范案例 1.A.5 规范条款解释 1.A.6 咨询函的提交 附录附录 1.B1.B 定义定义 1.B.1 引言 1.B.2 术语定义 附录附录 1.C1.C 在在 ASMEASME 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中使用美国习惯单位制和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中使用美国习惯单位制和 SISI 制的指制的指 南南 1.C.1 公式中单位的使用 1.C.2 转换为 SI 等效值的指南 1.C.3 精确转换系数 1.C.4 表第第 2 2 篇篇 责任和任务责任和任务 2.12.1 总则总则 2.1.1 引言 2.1.2 定义 2.1.3 规范的引用2.22.2 用户的责任用户的责任 2.2.1 总则 2.2.2 用户设计说明书 2.32.3 制造厂的责任制造厂的责任 2.3.1 符合规范 2.3.2 材料选用 2.3.3 制造厂设计报告 2.3.4 制造厂数据报告 2.3.5 制造厂建造纪录 2.3.6 质量控制体系 2.3.7 分包服务的认证 2.3.8 检测和检验 2.3.9 规范钢印的使用 2.42.4 检验师检验师 2.4.1 检验师的认定 2.4.2 检验师评定 2.4.3 检验师的任务 附录附录 2.A2.A 对用户设计说明书证明的指南对用户设计说明书证明的指南 2.A.1 总则 2.A.2 用户设计说明书的认可 2.A.3 表 附录附录 2.B2.B 对制造厂设计报告证明的指南对制造厂设计报告证明的指南 2.B.1 总则 2.B.2 制造厂设计报告的认可 2.B.3 表 附录附录 2.C2.C 报告格式和纪录的保存报告格式和纪录的保存 2.C.1 制造厂数据报告 2.C.2 零部件数据报告 2.C.3 纪录的保存 附录附录 2.D2.D 准备制造厂数据报告的指南准备制造厂数据报告的指南 2.D.1 引言 2.D.2 表 附录附录 2.E2.E 质量控制体系质量控制体系 2.E.1 总则 2.E.2 包括在质量控制体系中的要点概述 2.E.3 权力与责任 2.E.4 机构 2.E.5 图纸、设计计算和技术要求的管理 2.E.6 材料管理 2.E.7 检验和检测程序 2.E.8 不合格项的改正 2.E.9 焊接 2.E.10 无损检测 2.E.11 热处理2.E.12 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标定 2.E.13 纪录保管 2.E.14 样表 2.E.15 容器和容器零件的检验 2.E.16 泄压阀的检验 附录附录 2.F2.F 打印的内容和方法打印的内容和方法 2.F.1 容器所需的标志 2.F.2 具有两个或多个独立室容器的标志方法 2.F.3 钢印的使用 2.F.4 零部件的标志 2.F.5 标志的使用 2.F.6 复制铭牌 2.F.7 铭牌和容器上直接打印的尺寸和字符安排 2.F.8 铭牌或标签的连接 2.F.9 图 附录附录 2.G2.G 规范钢印的获得和使用规范钢印的获得和使用 2.G.1 带有正式标志的规范钢印 2.G.2 授权证书的申请 2.G.3 授权证书的颁发 2.G.4 检测协议 2.G.5 质量控制体系 2.G.6 对授权和重新授权的评定 2.G.7 在收到授权证书值钱规范产品的建造 附录附录 2.H2.H 授权证书填写指南授权证书填写指南 2.H.1 引言 2.H.2 表 2.H.3 图第第 3 3 篇篇 材料要求材料要求 3.13.1 通用要求通用要求 3.23.2 容器部件建造允许的材料容器部件建造允许的材料 3.2.1 受压件材料 3.2.2 与受压件相连的连接件的材料 3.2.3 焊材 3.2.4 异种材料 3.2.5 产品标准 3.2.6 证书 3.2.7 产品识别和追踪 3.2.8 预制或预成型的受压件 3.2.9 制品厚度的定义 3.2.10 制品成型偏差 3.2.11 采购要求 3.33.3 铁基材料附加要求铁基材料附加要求 3.3.1 总则3.3.2 化学要求 3.3.3 钢板超声波检查 3.3.4 锻件超声波检查 3.3.5 锻件磁粉和液体渗透检测 3.3.6 整体复合钢和堆焊复合钢等基层材料 3.43.4 铬铬——钼钢附加要求钼钢附加要求 3.4.1 总则 3.4.2 焊后热处理 3.4.3 试样热处理 3.4.4 接工艺评定和焊材试验 3.4.5 韧性要求 3.5 提高抗拉性能的淬火加回火钢(Q&T)的附加要求 3.5.13.5.1 总则总则 3.5.2 可以采用淬火加回火钢(Q&T)制造的部件 3.5.3 结构部件 3.6 非铁金属材料的附加要求 3.6.13.6.1 总则总则 3.6.2 钢板超声波检测 3.6.3 锻件超声波检测 3.6.4 锻件液体渗透检测 3.6.5 复合钢板和产品 3.7 螺栓紧固件的附加要求 3.7.13.7.1 总则总则 3.7.2 螺栓、双头螺柱和螺母的检测 3.7.3 双头螺栓的螺纹与加工 3.7.4 垫圈的使用 3.7.5 铁基螺栓 3.7.6 非铁金属螺栓 3.7.7 特殊设计的铁金属和非铁基螺母材料 3.83.8 铸件的附加要求铸件的附加要求 3.8.1 总则 3.8.2 铁基铸件要求 3.8.3 非铁金属铸件要求 3.93.9 钢板制成的有对接环形箍的附加要求钢板制成的有对接环形箍的附加要求 3.9.1 总则 3.9.2 材料要求 3.9.3 检测要求 3.9.4 数据报告和标志 3.103.10 材料试验要求材料试验要求 3.10.1 总则 3.10.2 选取试件的要求 3.10.3 试件取样要求的豁免 3.10.4 试样和试件制备程序 3.10.5 钢铁材料试样热处理程序3.10.6 非铁金属材料试件热处理 3.113.11 材料韧性要求材料韧性要求 3.11.1 总则 3.11.2 螺栓除外的碳钢和低合金钢 3.11.3 淬火加回火钢 3.11.4 螺栓除外的高合金钢 3.11.5 非铁金属合金 3.11.6 螺栓材料 3.11.7 韧性试验规程 3.11.8 焊接工艺冲击试验和铁基材料试板 3.123.12 许用设计应力许用设计应力 3.133.13 强度参数强度参数 3.143.14 物理性能物理性能 3.153.15 设计疲劳曲线设计疲劳曲线 3.163.16 术语术语 3.173.17 定义定义 3.183.18 表格表格 3.193.19 图图 附录附录 3.A3.A 许用设计应力许用设计应力 3.A.1 许用应力依据——除螺栓外的所有材料 3.A.2 许用应力依据——螺栓材料 3.A.3 表格 附录附录 3.B3.B 材料采购要求(目前不采用)材料采购要求(目前不采用) 附录附录 3.C3.C ISOISO 材料组号(目前不采用)材料组号(目前不采用) 附录附录 3.D3.D 强度参数强度参数 3.D.1 屈服强度 3.D.2 极限抗拉强度 3.D.3 应力——应变曲线 3.D.4 循环应力——应变曲线 3.D.5 切向模量 3.D.5.1 基于应力—应变曲线图的切向模量 3.D.5.2 基于外压曲线图的切向模量 3.D.6 术语 3.D.7 表格 附录附录 3.E3.E 物理性能物理性能 3.E.1 杨氏模量 3.E.2 热胀系数 3.E.3 导热性 3.E.4 散热性 附录附录 3.F3.F 设计疲劳曲线设计疲劳曲线 3.F.1 光杆的设计疲劳曲线 3.F.2 焊接接头的设计疲劳曲线 3.F.3 术语3.F.4 表格第第 4 4 篇篇 按规则要求设计按规则要求设计 4.14.1 总的要求总的要求 4.1.1 适用范围 4.1.2 最小厚度要求 4.1.3 材料厚度要求 4.1.4 设计公式中的腐蚀裕量 4.1.5 设计基准 4.1.6 设计许用应力 4.1.7 材料的组合 4.1.8 组合单元 4.1.9 覆层和堆焊层 4.1.10 内部衬里层 4.1.11 法兰和管配件 4.1.12 名词术语 4.1.13 表 4.24.2 焊接接头设计规则焊接接头设计规则 4.2.1 适用范围 4.2.2 焊缝分类 4.2.3 焊接接头类型 4.2.4 焊接接头系数 4.2.5 允许采用的焊接接头类型 4.2.6 名词术语 4.2.7 表 4.2.8 图 4.34.3 内压壳体设计规则内压壳体设计规则 4.3.1 适用范围 4.3.2 壳体允差 4.3.3 圆柱壳 4.3.4 锥体 4.3.5 球壳和半球形封头 4.3.6 碟形封头 4.3.7 椭圆形封头 4.3.8 局部减薄区 4.3.9 不穿透容器壁的钻孔 4.3.10 组合载荷和许用应力 4.3.11 圆筒与无折边锥壳的过渡连接 4.3.12 圆筒与带折边锥壳的过渡连接 4.3.13 名词术语 4.3.14 表 4.3.15 图 4.44.4 外压壳体的设计规则和许用压缩应力外压壳体的设计规则和许用压缩应力 4.4.1 适用范围4.4.2 设计系数 4.4.3 材料性能 4.4.4 壳体允差 4.4.5 圆柱壳 4.4.6 锥壳 4.4.7 球壳和半球形封头 4.4.8 碟形封头 4.4.9 椭圆形封头 4.4.10 局部减薄区 4.4.11 不穿透容器壁的钻孔 4.4.12 组合载荷和许用压缩应力 4.4.13 圆筒与无折边锥壳的过渡连接 4.4.14 圆筒与带拆边锥壳的过渡连接 4.4.15 名词术语 4.4.16 表 4.4.17 图 4.54.5 壳体和封头上的开孔设计规则壳体和封头上的开孔设计规则 4.5.1 适用范围 4.5.2 接管的尺寸和形状 4.5.3 接管的连接方法 4.5.4 接管颈部的最小需要厚度 4.5.5 圆柱壳上的径向接管 4.5.6 圆柱壳上的周向斜接管 4.5.7 沿圆柱壳轴线有夹角的轴向斜接管 4.5.8 锥壳上的径向接管 4.5.9 锥壳上的接管 4.5.10 球壳或成型封头上的径向接管 4.5.11 成型封头上垂直或平行于封头轴线的接管 4.5.12 平封头上的圆形接管 4.5.13 接管的间距要求 4.5.14 接管连接焊缝的强度 4.5.15 壳体和成型封头上由接管外载荷引起的局部应力 4.5.16 检查孔 4.5.17 承受压缩应力的开孔补强 4.5.18 名词术语 4.5.19 表 4.5.20 图 4.64.6 平封头设计规则平封头设计规则 4.6.1 适用范围 4.6.2 无拉撑的圆形平封头 4.6.3 无拉撑的非圆形平封头 4.6.4 中心有开孔的整体平封头 4.6.5 名词术语 4.6.6 表4.6.7 图 4.74.7 用螺栓连接的球凸形盖设计规则用螺栓连接的球凸形盖设计规则 4.7.1 适用范围 4.7.2 类型 A 封头所需要的厚度 4.7.3 类型 B 封头所需要的厚度 4.7.4 类型 C 封头所需要的厚度 4.7.5 类型 D 封头所需要的厚度 4.7.6 名词术语 4.7.7 表 4.7.8 图 4.84.8 快动(快开)封闭组件设计规则快动(快开)封闭组件设计规则 4.8.1 适用范围 4.8.2 定义 4.。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