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毕业论文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32615060
  • 上传时间:2024-01-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3.53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毕业论文城镇化对福建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协整模型的分析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Fujian Province -- Based on Co-integration Analysis Model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时,福建省城镇化水平也不断提高那福建省经济的迅速崛起是否受其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本文在总结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将通过对1980—200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推算出福建省1980-2007年的城镇化综合指标数据,再结合福建省1980-2007年期间的总产出数据利用协整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福建省经济的增长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推进福建省城镇化提出一些建议关键字:福建省;城市化;经济增长;协整分析Abstrac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the economy of Fujian Province has developed rapidly. At the same time,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 Fujian Province is also rising. Fujian province's rapid economic rise that is affected by its level of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theories, based on the 1980-2007 through the relevant statistical data,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 of projected urbanization 1980-2007 Fujian integrated indicator data, combined with the Fujian Province, 1980-2007, the total output data using cointegration model for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aising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s conducive to economic growth in Fujian Province. On this basis, give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advance urbanization in Fujian Province.Keywords: Fujian; Urbanization; Economic growth; The cointegration analysis 目 录摘要 I引言 1一、文献回顾 1(一)城镇化概念 1(二)中外文献回顾 1二、研究设计 3(一)指标 3(二)数据 3(三)思路 4三、实证检验 4(一)数据处理 4(二)ADF单位根检验 8(三)协整检验 9四、总结与建议 11参考文献 13附表 14致谢 16 I 引言  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各区域的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进一步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在福建省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城镇化和经济增长是相伴相随的福建省在经历了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城镇化抑制阶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以小城镇为主导的城镇化阶段后,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加速的阶段与此同时,福建省的经济迅猛增长,尤其是近几年来“海西建设”政策的提出福建省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那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作用呢?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因地而异的,那在福建省的具体情况又如何呢?本文从福建省1980-2007城镇化各项指标出发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出福建省相应年份的城镇化综合指标数据,再结合1980-2007年度福建省的总产出数据,利用协整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力求得出结论一、文献回顾(一)城镇化概念我们研究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时,要选取城镇化指标,那就要求我们对城镇化内涵有深入的了解通常人们把由传统的乡村社会转变为先进的城镇社会的历史过程称为城镇化,主要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但从不同角度来看也有不同内涵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社会学和经济学两个角度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城市化是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集聚和转化的过程,它包括城镇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增长,公用设施、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城市特征的形成、发展以及对周围农村地区的传播和影响,一般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衡量城镇化水平。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城镇化是由于技术进步、生产进一步专门化带来的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这种职业的转移伴随着空间上的进一步集聚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居民生活方式逐渐现代化[1] (二)中外文献回顾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一些学者认为城镇化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变革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陈淑清(2003)从供给、需求和产业三个方面来分析城镇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认为城镇化的基本作用有:1、农村——城镇劳动力迁移提高了劳动生产率;2、城镇化带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有助于扩大内需;3、城镇信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间接拉动了经济增长[2]沈坤荣、蒋锐在《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中,通过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和人均产出呈现显著正相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能够对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3]陈志在《湖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分析》一文中,在阐述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协调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城镇化综合水平指数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指数之间的协调度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城市镇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总体上表现为: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4]任淑花, 卢新卫在《延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动态变化研究》一文中,通过对延安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与经济状况及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5年来延安城镇化水平与人均GDP、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对数呈正相关性即城镇化水平提高促进经济的增长[5]徐雪梅、王燕(2004)则从宏观(GDP的构成)和微观(竞争、效率等)两个层面分析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6]此外,有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尽管非常迅速,但却是一种滞后型的城镇化,即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他们从中国滞后型城镇化的现状入手,从反面论证了城镇化滞后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如许经勇,1999[7];吴纪宁,1999[8]等)尽管在城镇化道路或者说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即发展大城市还是小城镇)仍存在激烈的争论,但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的发展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基本上成为理论界的共识尽管国内外学者都对城镇化的作用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了一些非常有益的结论但是,就福建省的情况,目前相关文献还很少在综合上述文献的基础上,笔者整理出本文的理论研究思路:经济增长理论的不断发展使我们认识到经济增长的动力不仅来源于人力资本、知识(技术)等可积累性生产要素存量的增加,而且还来源于结构变革这种非积累性的因素。

      本文认为城镇化过程正是从这两方面影响经济增长一方面,城镇化过程能够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知识(技术)的积累,从而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的作用;另一方面,城镇化使得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优化第一产业,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同时城镇本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关于城镇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已有的研究表明:城镇化是内生于经济增长之中的,其实质是人口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聚集过程马歇尔(Marshall)早就注意到了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产业聚集现象,并指出知识的外溢性是导致工业聚集源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阿罗(Arrow)和罗默(Romer)则认为知识外溢性是解释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于是城镇化与经济增长通过知识外溢性等效应而天然地联系在一起发展经济学家(Perroux, 1955; Myrdal, 1957; Hirshman, 1958)在20世纪50—60年代指出,城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这种作用具有循环累积的性质[9](114-128)也就是说城镇化促进知识外溢性,而知识的外溢性又促进工业聚集,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黄宇慧在《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计量分析》中研究表明: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与人均GDP、城市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

      从长期来看,城市居民消费每增加1元,城镇化水平减少0.009个百分点,人均GDP每增加100元,城镇化水平增加0.4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每增加1个单位,城镇化水平增加0.025个百分点从第二条结论可以看出,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影响作用[10]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结论都证明城镇化就一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李秀霞、刘春艳在《吉林省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关分析研究》一文中,通过多年统计数据的相关分析,并选取全国、东部的广东和江苏与吉林省做比较,确定吉林省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关系,结果表明吉林省的人口城镇化水平既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东部的江苏省、广东省,但相同年份的人均GDP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1年前),远低于江苏省和广东省,其偏差说明吉林省的人口城市化超前于经济发展[11]杨波、吴聘奇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城镇集中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首先,从区域层面上看,出现了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存的复杂局面其次,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其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别最后,城镇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受到区域人口规模的影响和制约。

      对处于相似经济发展阶段、具有相近经济实力的区域而言,人口规模越大的区域,城镇集中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反而越小[12]二、研究设计 (一)指标 参考:陈志《湖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分析》以及崔宁波、陈诗波、王亚静《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中的指标选取方法评价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必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虽然城市化与经济分属于两个系统,但它们又同属于社会经济巨系统,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耦合、互动的关系,使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形成相互作用、相互连接、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为了揭示两者之间发展的协调程度,本着指标选取的主导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分别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指标予以筛选,建立指标体系1.城市化指标由于城镇化没有一个可以完全衡量的总指标,但从前面城镇化的内涵可以看出:城镇化水平指标大体包括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生活方式城镇化3个层面再根据笔者在总结前人选取次级指标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源,最终选定5项次级指标具体如下:人口城镇化指标是X1:非农业人口比重;生活方式城镇化指标是X2:每千人拥有的床位数(张);经济城镇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