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明初政治新探:以诏令为中心..doc

31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115682850
  • 上传时间:2019-11-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9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明初政治新探:以诏令为中心发布日期:2012-08-21 原文刊于万明一、问题的提出诏令是古代官方档案文书性质的第一手资料,是古代政治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文献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制下,权力之链的顶端是皇帝,皇帝发布的诏令即“王言”,是帝国最高决策的表现,也是最重要的法律形式自秦汉以来,国家意志由诏令体现出来, “以文书御天下”的治理模式久已存在因此,历朝历代国家政治体制的构建及其运转,都是依靠诏令的形成、下达与执行来实现的诏令是古代政治的核心,它的形成过程与政治决策过程是同一的围绕诏令,可以映现政治体制建立与演变的全过程明代由于平民帝业的建立,更凸显了其特殊意义明代政治起源于洪武朝,一代政治体制的构建,成于洪武朝学界普遍认为,洪武年间是中国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典型时期沿袭自秦汉以来“以文书御天下”的治理模式,洪武朝诏令数量繁富,而且大量诏令为皇帝所亲撰,极具特殊性[①],对有明一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治过程赖以运行的动力是权力,诏令是皇帝权力的具体表现帝国通过最高统治者皇帝的诏令形成与下颁而运行,有关重大政务的决定是以诏令的形式出现根据广义的诏令概念,包括皇帝或以皇帝名义发布的诏、敕、诰、谕、榜文等所有各种类型的下行文书。

      [②] 就所涉地域而言,洪武年间诏令遍及全国各省府州县以及周边各国,依靠诏令的传达实施对国家与社会的全面治理围绕诏令形成和下达执行的过程,就是明初政治决策的过程,伴随一系列诏令的形成,最具意义的无疑是新体制的建构诏令作为表述明代政体形成认知的概念,是明代政治史的中心链条以往明代政治史研究聚焦的明代皇权乃至皇权与相权之争,以及所谓内阁和司礼监的对柄机要,[③] 都与诏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可印证诏令确实是明代政治之关键明代诏令如何形成的问题,也就是明初政治过程的各项决策如何产生的问题,从中可以了解明代中国的整体建构乃至政治过程的实态然而,迄今未见从诏令这一关节点出发对明代政治的探讨有鉴于此,本人在近年主持进行《明大诏令集》(洪武朝)课题,初步收集整理明太祖诏令的基础上,不揣冒昧,尝试以诏令作为明代政治史新的研究视野,通过明太祖亲撰诏令为中心,[④]结合其他史料,考察明初政治过程实态,进而探讨明代政治体制的建构与重构 二、诏令所见政治过程实态明太祖《即位诏》昭示了明帝国的建立这一《即位诏》,见在《明太祖御制文集》之中,是以明太祖亲撰形式存留于世的[⑤]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

      勉徇舆情,于吴二年正月四日,告祭天地于钟山之阳,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以是年为洪武元年[⑥]从《即位诏》,我们可以了解明代体制建立之初,经历了臣民拥戴的过程,这是合法化皇帝建立政体的开端《明太祖实录》记载: “吴元年十二月癸丑,中书省左相国、宣国公李善长率文武百官奉表劝进”[⑦]这一程序与历朝没有不同之处古代皇帝的合法化,要履行一定的程序,即有臣庶的“合辞劝进,尊为皇帝”,才有即位之合法众庶”只是名义上的,实际参与“合辞劝进,尊为皇帝”的,只能是“文武百官”标志在帝国建立之始,君臣共同选择了国家体制——帝制君臣之间确立了各自的名分,也建立起一种默契,在开国之始明确由皇帝诏书表达了出来明代政体的建立,采取了先沿袭后改革的方式国家新立, 惟三大府总天下之政, 中书政之本, 都督府掌军旅, 御史台纠察百司, 朝廷纲纪尽系于此”[⑧]后来,明太祖以诏令的形式说明:“当即位之初,会集群臣,立纲陈纪,法体汉唐,略加增减,亦参以宋朝之典”[⑨],明初国家政治体制,是对汉、唐、宋代的延续,而最重要的,是“会集群臣,立纲陈纪”的结果从诏令的起始语来看,明太祖改元朝诏书的起始语“上天眷命”为“奉天承运”, 启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一直在帝制中国沿用了五百多年《明太祖实录》载:上以元时诏书首语必曰‘上天眷命’,其意谓天之眷佑人君,故能若此,未尽谦卑奉顺之意命易为 ‘奉天承运’,庶见人主奉天命,言动皆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⑩]《尚书》称“敕天之命”,也就是奉天而行的意思明太祖正是用此意明人余继登曾指出“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11] 揭示明太祖更改诏令起始文字的真实用意诏令文字的重要更改,似乎把明太祖尽心奉顺天命、不敢自专的心理充分表达了出来无独有偶,明初宫殿大门命名为“奉天门”,正殿命名为“奉天殿”,自然可以说是出于同样的心理沈德符曾评述说:按太祖‘奉天’二字,实千古独见,万世不可易以故《祖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法祖’四字,遇亲王尊行者,必手秉此圭,始受其拜以至臣下诰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太宗继之[12]明太祖对于诏令起始句的改革,是诏令程式的一大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这种改变后的形式,不仅在明朝一直使用,而且为清朝所沿用,直至帝制在中国灭亡,在历史上行用了500多年日本学者大庭脩在对汉代制诏进行研究时,依据内容划分了三种形式:一是“皇帝凭自己的意志下达命令”,二是“官僚在被委任的权限内为执行自己的职务而提议和献策,皇帝加以认可,作为皇帝的命令而发布”,三是“皇帝表明立法意志”与“官僚的答申采取奏请的形式得到认可”相结合的复合体。

      [13]依据明代诏令的内容来看,有继承,也有更新具体而言,明初诏令的形成,也即政令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皇帝根据自己意志直接颁发的诏令对于官员的任命与派遣,皇帝拥有最高权力举《命曹国公李文忠提调都督府事敕》为例:大都督府掌天下兵马,其迁选调遣,辨强弱,知险易,发放有节,进退信期,度行卒之劳逸,察司队者邀功若防奸御侮,非止一端于斯职也甚贵朕以贵赏功,其于机也甚密恃以机密讬之腹心,所以都督天下兵马,谓裁其事耳今府佥事已任,左右都督、同知都督未职特以尔曹国公李文忠,专行提调府事都府一应迁选调遣,务从尔议,然后一同来奏若府官及大小军职少有不如律者,即便究治若有功并如律者,奏毋他隐奉敕往治,钦哉[14]这类诏令在《明太祖御制文集》中有大量例证,从诏令题名来看,给予对象是某官员人等个人的,往往都属于此类如《赦汪束朵儿只诏》[15]、《谕山东承宣布政使吴印诏》[16]、《谕山西布政使华克勤诏》[17]等也有不少是颁给中书省以及各衙门的,下面将述及《明太祖御笔》,是明太祖御笔手书诏令,其中大多属于此类形式如《谕秦王》,包括天象示警、边防、军务等事[18],《谕魏国公》是令其回京[19],《谕户部》是令派人前往河南调查水灾事[20],《谕蒙古哈剌章》是称许其忠于元嗣君[21]。

      涉及政务日常处理的方方面面《明太祖钦录》中给予诸王的手书敕谕是以诸王为对象,也多属于此类[22]    《明会典》载:“凡诰敕等级洪武二十六年定,一品至五品、皆授以诰命六品至九品、皆授以敕命”诰命,是明初授官职时, 由皇帝颁发给授职五品以上官员的委任书[23]《明太祖御制文集》中收录大量明太祖亲撰诰命,现列表如下,以便分析:西安卫都指挥使叶昇林济峰诰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96-98飞雄卫指挥使司佥事郭洪诰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98-99李世昌诰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99-100信国公汤和诰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00-101西平侯沐英诰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01-103驸马都尉李祺诰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03大都督府佥事陈方亮诰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03-104驸马都尉黄琛诰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04-105光禄卿徐兴祖诰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05-107吏部尚书王敏诰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07追封陇西王李贞诰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07-108追封宁河王邓愈诰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08-109追赠义惠侯刘继祖诰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09-110追赠义惠侯刘夫人娄氏诰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10-111封康鉴母朱氏诰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11安庆侯仇成诰文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12永昌等侯诰文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12-113申国公邓镇诰文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13-114致仕官诰敕文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14-115真人张宇初诰文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15-116建昌卫指挥使月鲁帖木儿诰文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17-118贵州宣慰宋诚诰文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18-119普定府军民知府者额诰文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19-120参军府参军诰文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20-121谏官诰文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21-122文渊阁大学士宋讷诰文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22-123华盖殿大学士刘仲质诰文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23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诰文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23东阁大学士吴沉诰文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23袭封衍圣公孔讷诰文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23-124建昌卫指挥使安配诰文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24-125刑部尚书开济诰文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三页125-126中书左右丞相诰左丞右丞同明太祖御制文集卷四页127-128左右都督诰同知 佥事同明太祖御制文集卷四页128-130御史左右大夫诰中丞同明太祖御制文集卷四页130-132太常卿诰少卿同 丞敕亦同明太祖御制文集卷四页132-133户部尚书诰侍郎同明太祖御制文集卷四页133-135礼部尚书诰侍郎同明太祖御制文集卷四页135-136兵部尚书诰侍郎同明太祖御制文集卷四页136-138刑部尚书诰侍郎同明太祖御制文集卷四页138-140工部尚书诰侍郎同明太祖御制文集卷四页140-141钦天监令诰少监同 监丞敕亦同明太祖御制文集卷四页142-143翰林承旨诰学士 侍讲侍读 直学士 侍制同 修撰应奉 编修敕亦同明太祖御制文集卷四页143-144国子祭酒诰明太祖御制文集卷四页144-145太仆寺卿诰少卿同 丞敕亦同明太祖御制文集卷四页145-147漕运使诰同知 副使同判官敕亦同明太祖御制文集卷四页147-148尚宝卿诰少卿同 丞敕亦同明太祖御制文集卷四页148-149内外卫指挥司诰使 同知 佥事 千户 卫振抚同 百户 所镇抚敕亦同明太祖御制文集卷四页149功臣庶子诰明太祖御制文集卷四页149-151都指挥使诰指挥使 同知 佥事同明太祖御制文集卷四页151-153承宣布政使诰参政同明太祖御制文集卷四页153-154王府武相武傅诰明太祖御制文集卷四页155-156提刑按察使诰副使 佥事同明太祖御制文集卷四页156-157各处知府诰同知 知州同明太祖御制文集卷四页157-159 以上收入《明太祖御制文集》的官员诰命达54通,包括两种类型,一是颁发给个人的有名有姓的诰命,二是以分类官职颁给的诰命。

      除了给予分类官职的,在颁给个人的诰命中,既有文官,也有武将;上至公侯,下至王府官、地方官,乃至民间平民百姓六部中仅吏部尚书的诰命不是皇帝亲撰[24],覆盖面如此宽泛,足见明太祖在体制创建过程中,重要官员职掌与任命方面亲历亲为程度之一斑直接撰有具体人名的诰命,在形成以后,下达各直属部门来执行例如《建昌卫指挥使安配诰文》中就明确说:“特授建昌卫指挥使,右封印署事尔兵曹速为施行,毋稽往[25]对于五品以下官员的任命,明太祖也亲自关注在《明太祖御制文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