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化工企业防雷、防静电安全措施.docx
5页石油化工企业防雷,防静电安全措施一、防雷安全措施1•防雷装置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避雷器、消雷器等都是 经常采用的防雷装置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应由接闪器、引下线 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避雷针主要用于保护露天的变配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避雷线主要用于保护电力线路及配电装置避雷网、避雷带主要 用于建筑物的保护避雷器主要用于限制雷击产生过电压,保护 电气设备的绝缘2. 雷电的防护(1) 石油化工企业的建(构)筑物、工艺装置内塔类应有防直 击雷装置2) 工艺装置内露天布置的塔、容器等,当罐壁厚度24 mm 时,可不设,但必须设防雷接地3) 可燃气(液)体的钢罐,必须有环型防雷接地,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① 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应包括整个储罐;② 装有阻火器的甲、乙类可燃液体的固定顶钢罐,当罐壁厚 度24mm时,可不设避雷针(线);③ 丙类液体储罐可不设避雷针(线),但必须设防雷接地;④ 浮顶金属罐可不装设防直击雷装置,但必须有两根截面积 >25mm2的软铜绞线将浮顶与罐体作电气连接,连接点不少于两 处;⑤ 压力储罐可不设避雷针(线),但必须设防雷接地4)对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防雷装置和防静电接地装置实 行定期检测制度,应每半年检测一次。
3. 雷电电击人身防护(1) 雷雨时,工作人员应尽量避免接近容易遭到雷击的户外 配电装置在进行巡回检查时,应按规定的路线进行在巡视高 压屋外配电装置时,应穿绝缘鞋,并不得靠近避雷针和避雷器2) 雷雨天应停止可能导致油气或可燃气体从油罐、容器等 设备中外泄的计量和收发作业3) 对输配电线路的运行和维护人员,雷电时,严禁进行倒 闸操作和更换保险的工作4) 发现被雷击的伤员,应立即转移到附近避雨处,按照触 电流程进行处理若伤者停止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若心 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救护雷击伤者不能用刺激的方法,不能向伤者泼冷水、在旁 边大呼其名字,更不要架着伤者到处乱跑二、防静电安全措施1•环境危险程度的控制为了防止静电的危害,可采取以下控制所在环境爆炸和火灾 危险性的措施1) 取代易燃介质例如,用三氯乙烯、四氯化碳、苛性钠 或苛性钾代替汽油、煤油作洗涤剂,能够具有良好的防爆效果2) 降低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的浓度在爆炸和火灾危 险环境,采用机械通风装置及时排出爆炸性危险物质3) 减少氧化剂含量充填氮、二氧化碳或其他不活泼的气 体,减少爆炸性气体、蒸气或爆炸性粉尘中氧的含量,以消除燃 烧条件。
混合物中氧含量不超过8%时即不会引起燃烧2. 工艺控制工艺控制是消除静电危害的重要方法主要是从工艺上采取 适当的措施,限制和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累1) 减少传送皮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防止打滑现象,即皮 带松紧要适当,保持一定拉力,并避免过载拉不动,尽可能采用 导电胶带或传动效率较高的导电的三角带2) 在输送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和易燃易爆物质的设备上, 应直接采用轴传动,不宜采用皮带传动如用皮带传动,则必须 采取有效的防静电措施3) 限制易燃可燃液体在管道中的流速4) 底部注油或将油管延伸至容器底部液面下,从而避免液 体在容器内喷溅3. 静电接地接地是防静电危害的最基本措施,它的目的是使工艺设备与 大地之间构成电气上的泄漏通路,将产生在工艺过程的静电泄漏 于大地,防止静电的积聚在静电危险场所,所有属于静电导体 的物体必须接地1) 凡在加工、储存、运输过程中能够产生静电的管道、设 备,如各种贮罐、混合器、物料输送设备、排注器、过滤器、反 应器、吸附器、粉碎机械等金属体,均应连成一个连续的导电整 体并加以接地,不允许设备内部有与地绝缘的金属体2) 对于工艺设备、管道静电接地连接的跨接端及引出端的 位置应选在不受外力伤害、便于检查维修、便于与接地干线相连 的地方。
3) 贮罐如有避雷装置的,可不必另设静电接地(独立的避 雷针的接地装置除外),贮罐应有两处以上的接地点,接地极之 间的距离不应大于30 m,接地点不应装在进液口附近4) 罐车、油槽汽车、油船、手推车以及移动式容器的停留、 停泊处,要在安全的场所装设专用的接地接头,以便移动设备接 地用当罐车、油槽汽车到位后,停机刹车,关闭电路,打开罐 盖之前要进行接地注液完毕,拆掉软管,经一定时间的静止, 再将接地线拆开4.增湿提高空气中相对湿度就是提高空气中水蒸气的饱和程度,在 物体表面会吸收或吸附一定的水分,从而降低了物体表面的电阻 系数,有利于静电电荷导入大地当然,用增加空气湿度消除静 电也有其局限性,它应以不损害人员健康、不损坏设备和危险化 学品品的质量为原则在实施增湿消除静电时,一般相对湿度在 70%左右,静电积累会很快减少5. 抗静电添加剂抗静电剂具有较好的导电性或较强的吸湿性因此,在容易 产生静电的高绝缘材料中,加入抗静电剂之后,能降低材料的体 积电阻或表面电阻,加速静电泄漏,消除静电危险化工行业中 多采用酸盐、环烷酸盐、铭盐、合成脂肪酸盐等作为抗静电剂6. 消除人体静电为了防止人体静电的危害,在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属0 区及1区时,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工作鞋、袜, 佩戴防静电手套。
禁止在储罐区等静电危险场所穿脱衣物、帽子 及类似物,并避免剧烈的身体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