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4_1.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bin****86
  • 文档编号:56596560
  • 上传时间:2018-10-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4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装在套子里的人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4 4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别里科夫的形象引起憎恶,从而痛恨一切反对进步、畏惧改革的习惯势力2、使学生学会运用讽刺手法来刻画揭露丑恶事物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写作上的特点2、分析别里科失这个典型人物的意义教学难点:文中个别语句的含义课型:教读教学方法:指导研读教具与器材:投影设备教学设想:拟用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备课时间:第一周星期三上课时间:第一周星期五教学要点:了解情节结构,分析第一部分具体步骤:一、题解1.关于作者:安东·巴甫洛维奇·契柯夫(1860~1904)是 19 世纪末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在一个由农奴赎身的自由民的家庭中学毕业后,考取了莫斯科大学医学院1880 年,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毕业后,他一边行医,一边写作契诃夫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和戏剧家他一生只活了 44 岁,但在他 25 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却写下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还有十几个独幕剧和多幕剧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都作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他的思想和创作都随着当时的政治斗争而不断发展。

      他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练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2.写作背景:《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 1898 年19世纪末,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特别残酷黑暗的时期当时,逐渐开展的俄国工人运动越来越高涨,到 1898 年,列宁在彼得堡建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俄国的革命斗争走上了崭新的阶段,工人罢工和农民起义在全国风起云涌即将来临的革命暴风雨使反动派惊恐不安沙皇政府竭尽全力妄图维持其摇摇欲坠的专制制度,反对任何自由的要求和革新的行为,加强反动统治,警察林立,密探出没,冤狱遍布国中,俄罗斯大地笼罩着恐怖、窒息的气氛出身平民的契诃夫对劳苦大众怀着无限同情,对专制制度无比憎恶在他的作品里较为明显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某些特点 《装在套子里的人》就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这个时代的情绪在这篇小说里,作者塑造了别里科夫这样一个顽固维护旧制度、旧生活,极端恐惧和反对生活中任何发展变化的典型人物,并明确表示了“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尽管契柯夫由于他的民主主义世界观的局限,还不了解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还认识不到改造旧社会的革命道路,但他却预感到社会要发生巨大的变革,坚信社会光明的未来,特别是他借小说中的人物伊凡·伊凡尼奇的口发出“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的呼喊,鼓舞起人们“改变生活”的愿望。

      3.补叙情节:中学教师布尔金跟兽医伊凡·伊凡尼奇谈起村长的老婆玛芙拉,由玛芙拉引出别里科夫的故事课文里的“我”是布尔金二、范读课文学生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三、正音、正字削(xiāo)默(mò)许祈祷(qǐdaǒ)降(xiáng)服辖(Xiá)制搓(cuō)讥消(qiào)四、分析本文情节结构学生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别里科夫哪些事?根据情节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明确: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别里科夫的恋爱以及最后失败,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1.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第1~4 段) 2.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第 5~倒数第 3 段) 3.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最后两段) 五、讲析第一部分学生默读,划出关键语句,并加上简批思考: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思想性格特点?讨论归纳(板书):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隔绝人世 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害怕刺激有形的套子伞、表、刀装在套子里惶恐不安坐上马车,支起车篷战战兢兢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害怕变革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顽固保守无形的套子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维护旧制度只求不出乱子阻碍社会发展禁闭开除学生提问:作者用幽默讽刺的笔法刻画别里科夫的外表,是否仅仅为了引人发笑?明确:作者是用“形”显示“神” ,用“可笑”的外表反映其丑恶的思想,让读者在笑声中看清别里科夫丑陋的灵魂。

      提问: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希腊文也就是雨鞋雨伞呢?明确:说他所教的古代语言是“雨鞋” “雨伞” ,这是用了一个暗喻, “雨鞋” “雨伞”对他来说是与现实隔开的一个“套子” ,他教古代语言也是把它当做一个“套子” ,借此躲避现实提问: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全城的人为什么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禁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讨论归纳: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 (课文第 4 段的原句用了八个“不敢” , “全城人战战兢兢生活了 10 年到 15 年” ,让学生咀嚼体味)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别里科夫的可恨在于,他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这两种“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就会发现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

      第二课时备课时间:第二周星期天上课时间:第二周星期一教学要点:分析文章第二、三部分具体步骤:一、讲析第二部分学生阅读第二部分,思考:第二部分有几个相关情节?明确:在别里科夫恋爱过程当中,有漫画事件、骑自行车事件、当面交锋及一命呜呼这样几个相关情节提问:在这些情节中,别里科夫是怎样表现的?作者是怎样刻画的?讨论归纳(可预先设计板书表格):神态 语言 心理漫画事件 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这么歹毒的坏人!骑自行车 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 “还成体统吗?” “这怎么行?”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当面交锋 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脸色苍白 “倒过来用脑袋走路” “把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教师讲析:这一部分描写的特点是,抓住人物的典型细节,用幽默讽刺的笔调刻画出别里科夫顽固保守,诚惶诚恐,害怕新事物,反对生活中哪怕是微小变革的思想性格例如:“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这荒唐的别里科夫的逻辑说明了他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再如,他从楼上跌下来的时候, “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这种奇特的心理状态正反映出他自欺欺人的特点。

      提问:别里科夫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说明了什么?讨论归纳:别里科夫是在华连卡的笑声中倒下的因为别里科夫最担心别人取笑他,而华连卡的笑声,是对他迂腐落后思想的最大嘲讽,这是别里科夫从来没遇到过的打击,他在笑声中结束了一切别里科夫的死说明腐朽保守的势力实际上不堪一击 提问:从这一部分中可以看出华连卡姐弟是怎样的人?从人物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讨论归纳:在小说中,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柯尼连科和别里科夫的冲突,展示了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斗争,而且淋漓尽致地鞭答和讽刺了别里科夫腐朽反动的本质尽管别里科夫的死并不等于反动腐朽势力的灭亡,但华连卡姐弟的出现,却使人看到新思想的力量二、讲析最后两段学生个别朗读最后两段,学生画下关键语句,并思考其含义提问: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明确:“大决人心’ ,从心里感到自由提问:可是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三课时备课时间:第周星期日上课时间:第二周星期二教学要点:总结文章主题和写作特点具体步骤:一、分析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板书:通过“套中人”别里科夫因循守旧、反对一切发展变化、最后恐惧而死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生活的停滞和黑暗,无情地抨击了沙皇专制统治的凶残和反动,形象地显示了腐朽制度注定灭亡的前途和命运,委婉地表达了对自由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渴望。

      二、讨论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去写别里科夫的1.教师讲解什么叫讽刺手法教师讲解:用讥讽和嘲笑的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课文中,作者对别里科夫就是用这种笔法去写的这种笔法,便叫讽刺手法,是文学的表现手法之一2.指名学生从课文中举例说明讽刺手法的运用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明确:有的地方,作者通过故事叙述者的口吻,用夸张的手法,漫画式的笔调勾勒形象,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如“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这是多么迂腐可笑的生活习性!有的地方,作者把人物荒谬绝伦的思想通过他自己一本正经的语言、神态表达出来,用人物的自我表演画像如别里科夫反对教师骑自行车,竟说,如果那样,学生“所能做的就只是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这本身就是对他自己的愚蠢荒唐的嘲讽三、总结课文1、鲜明深刻的人物形象作者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别里科夫活动的那个小城镇实际上就是当时俄国社会的缩影别里科夫是沙皇政府的忠实拥护者,他生活在知识界,起到了沙皇的警察密探所起不到的作用,是反动知识分子的典型作者能抓住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外貌、心理、语言、行动,简练、鲜明、夸张而又合理地进行描述,因此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是别里科夫的外表特征在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面前,一方面恐惧、憎恶,用各种防身的套子把自己包起来,逃避现实;一方面千方百计地进行挣扎,不时地从“套子”里钻出来,去干预现实,辖制别人,以维护“体统” ,防“乱子” ,是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是别里科夫的口头禅,典型的套子式论调别里科夫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就在于他是窒息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专制势力的象征,因此,使人们感到惧怕和憎恶;他的可悲下场,又是反动腐朽势力灭亡的预兆,因此能激起人们创造新生活的勇气,推动社会前进2、含蓄幽默的讽刺笔调作者自始至终用含蓄幽默的讽刺手法来塑造别里科夫的形象,展示人物性格别里科夫出场时,文章对其装束和生活习惯的描述,就使人感到他滑稽可笑而又令人憎恶对别里科夫“婚姻事件”的整个过程的描写,充满了轻松的戏渡和幽默的讽刺作者有时用一种含蓄的对比描写,来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如写别里科夫白天辖制这个,辖制那个, “压得” “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 ,而到晚上,他却“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 ,惶惶不可终夜,深刻地揭露了别里科夫貌似吓人实则虚弱的本质3、别里科夫是个怎样的形象?有什么典型意义?有什么现实意义?分析:别里科夫是一个为自己制造套子隔绝人世的可怜而又可笑的人物形象。

      他反对和害怕现实的一切变革,是旧制度、旧秩序、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沙皇反动政府的忠实拥护者作者通过别里科夫的习性、言行及其遭遇,有力地说明了一切维护;日制度、旧秩序.阻碍历史发展、社会前进的反动人物,是注定要灭亡的 (这也就是本文的主题思想 )这一思想,不仅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就是在今天,也依然有其生命力在现实生活中,别里科夫式的人物还没有绝迹,我们要跟抱着旧思想不放的人作斗争 教后总结:别里科夫这个典型人物意义的外延很大,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熟悉的人身上,在我们自己身上,似乎都有“套子” ,套子无所不在那么我们需要套子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各种各样的套子呢?可以激发学生思考这一问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