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功能对等理论.docx

1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51192168
  • 上传时间:2023-10-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24KB
  • / 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人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 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 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 ,减少差异,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 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郭建中,2000 ,P65)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 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 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 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形式很可能掩藏源 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 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译者可以遵循以下的三个步骤第一,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

      然而 , 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文化可能有类似的因素,但不可能完 全相同因此,完全展现原文文化内涵的完美的翻译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 , 译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化第二,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译者只有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 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第三,如果形式的改变仍然不足以表达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可以采用“重创”这一 翻译技巧来解决文化差异,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重创”是指将源语的深 层结构转换成目的语的表层结构(郭建中,2000 , P67),也就是将源语文章的文化内涵 用译语的词汇来阐述和说明例如 :“He thinks by infection , catching an opinion likea cold. ”“人家怎么想他就怎么想,就像人家得了伤风,他就染上感冒刘宓 庆,1998 ,P122)在此句的英文原文中源文的内涵并不是靠词汇的表面意义表达出来的, 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