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虎知恩图报的种种传说..docx
8页二)义虎知恩图报的种种传说传说晋代有农夫叫郭文举者,每天以上山砍柴为生,一日在深山遇一猛虎,面向郭文举虎头昂起,虎口大开,呼呼喘大气表情显示极其痛苦的样子,好似在向人求救郭文举壮着胆子走到老虎身边,低头向虎口望去,恍然大悟,原来老虎的喉咙中被一根又粗又长的骨刺卡住了,吞咽不得,数日滴水不进,已奄奄一息郭文举不顾一切地把手伸进虎口,猛地一用力,从虎口拔出骨刺老虎口中致命的骨刺被拔出以后,立即挺身立起,向郭文举连连点头以示谢意后,转身返回深山老林中且说郭文举返回家中,照常打理生活第二日清晨,郭文举听得门外有响动,便披衣起床开门一看,大吃一惊只见地上扔着死鹿、死狐以及几只被咬死的野兔郭文举猜是虎知恩图报,便将死鹿、死狐、兔等悉数收拾进屋,除个人美餐一顿外,余皆拿到市场上卖掉如此下去,每隔三五日,那虎便衔来被咬死的各类小兽,大至牛、羊,小至野兔、田鼠等,郭文举笑口常开,每日在奔走在市场、饭铺之间,原来吃上顿、没下顿,瘦得皮包骨,现在是身强体壮,而且手头多有积蓄,左领右舍人人羡慕传说虎能替天行道,惩恶扬善话说南宋景定年间,郢州农民姐弟俩一同上山打柴,奉养老母度日一日打柴归来,突出遇到一只斑谰猛虎,弟弟手脚麻利,两三步就爬到树上,几天没有捕到食物的饿虎,紧追其后,向上一蹿,就用锋利的前爪抓住了弟弟的后衣襟,眼看弟弟命在旦夕就要被虎吃掉,可怜的姐姐拼命地抓住老虎的尾巴,号啕大哭,边哭边说:“老虎爷啊,你饿了,要吃就先吃俺吧,别吃弟弟,弟弟死了谁去养活我们老娘啊!”老虎一听,愣怔了一会儿,立即把前爪松开,并回头看看姐姐,将姐弟俩弃之而去。
还有一则虎助人的故事话说元代,有一位叫刘牧、字子仁的书生,为人善良,常以助人为乐事刘牧科举屡屡失意,心灰意懒,便移居南山中,过着散谈生活,喜山鸟之啼,爱风松之韵,植果树、种蔬菜,自得其乐但每每受山中野民骚扰、欺侮,常被伐树践圃,久之,刘牧竟难心度日刘牧无奈,仰天长叹曰:“我一生不曾负人,为竟屡遭人欺侮!”说罢沮如雨下过了不久,山中来了两只老虎,就生活在刘牧庄圃的左右,但对刘牧并无伤害之意,而且一见到刘牧,便遥尾巴表示亲近有一天刘牧对两只遥尾巴的老虎说:“难道是上天派你们来保护我的吗?”不料两只虎竟卧地地上连连点头就这样,刘牧在山中平平安安、快快活活的生活的数年,活到70岁时病故头老人病故以后,住在南山上的人再也没有见到过虎的影子上述传说故事是说虎讲仁义、善待孝子,帮助正人君子三)老虎头上“王”字的由来老虎的头上怎么会有个“王”字呢?民间传说它是汉光武帝刘秀亲中封的西汉末年王莽篡位,追杀刘秀,刘秀兵败后单枪匹马落荒而逃刘秀逃进深山,无路可走,两旁都是悬崖绝壁,耳听身后逃兵已到,心想:“天绝我也!”忽然一阵狂风刮过,只见一只斑谰猛虎从山上跳下来,直扑王莽的追兵,王莽追兵被吓得人仰马翻,纷纷逃离。
猛虎面向刘秀,表现出俯贴耳的样子,刘秀说:“你既不吃我,难道是想救我出山吗?”老虎点点头示意让刘秀骑到它背上,虎借风力,刹时将刘秀平安送出深山后,便伏臣在地,刘秀从虎背上下来,抚摸着老虎的头,突然看老虎前额有三道横纹,灵机一动,就在虎前额的三道横梁,刘秀加竖在中央,今天救我汉刘秀,来年封你兽中王后来刘秀果然战败王莽,做了东汉光武帝,老虎的头上果然真的出现了“王”字,成了名副其实的“兽口之王还有两种解释是:(1)虎被尊为“百兽之王”,所以便给它画上个“王”字;(2)依据徐慎说文中的“虎,山兽之君”,君者,王也两种说法异曲同工,虽说有一些道理,但似乎缺乏理论依据其实“王”字的含义,在我国最的甲骨文中,便已显露端倪甲骨文的王字,三横一竖的一竖,并不是一条直线贯三,而类似现在的“人”字,意思是立于天地集神权与兵权与一身的人被尊为王,甲骨文之后的金文,出现的“王”字造型,已和如今书写的“王”字相差无几了王”字出现的虎头上究竟是啥意思,《说文》对王字的解释是:“王,天下所归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如果按字义去理解,我认为是:立于大地而能通天的精灵或人方可称王。
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晚期青铜虎尊的虎鼻子上,便刻有明显的“王”字,为后人留下实物佐证,说明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奠定了虎能通天的神圣地位如此看来,虎头上画“王”字,流传至今,少说也有3000多年历史了四)梁山好汉李逵杀虎、灭虎的故事自古英雄打虎、射虎、杀虎的故事不胜枚举,如汉代名将“李广射虎”,《水浒传》景阳岗“武松打虎”都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故事,虽然他们都是杀虎英雄,但都不能给人以深刻的感受,留下深刻的印象原来水浒好汉李逵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自打投奔梁山好汉宋江以后,也分得一把交椅,每日里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日子过得好不痛快可李逵却终日闷闷不乐,朝思夜想,想把瞎老娘接到山上尽尽孝心,今后与老娘同享幸福长话短说,李逵请假下山回到家中,把瞎老娘背出家门,途经一道野岭,杂草丛生,荒无人烟瞎老娘吵着品渴,李逵把老娘放下,便三步并全两步,一路小跑下山去找水约一袋烟工夫,李逵找水回来,却看见两只小虎正争着啃老娘的大腿李逵火冒三丈,先是嚎啕大哭,接着擦干泪水,一口气把四只小虎斩尽杀绝后,便一头钻进虎洞里,等待母虎归来片刻之后,一阵冷风刮过,只见母大虫张牙舞爪爬进洞来,先是把尾巴往窝里一剪,便把屁股坐了进去,那李逵在虎洞内看得仔细,眼明手快,便把刀朝母大虫的粪门,用尽吃奶的力气往里一戳,竟连刀带刀把都戳到母虎的肚子里,那“母大虫”痛得大吼一声,带着刀逃出洞外滚下山去……孝子李逵由于老娘被虎吞食而杀虎,为报杀母之仇,把一窝虎斩尽杀绝,杀得彻底,杀得机智,使人感到痛快。
李广射虎带有神话意蕴,武松打虎是多喝了几大碗黄汤,借着酒力与虎拼命,客观地说是“你死我活”的决斗唯李逵打虎,体现出孝子的高尚人品与杀虎的机智和技巧五)老虎变美女的佳话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位姓崔的书生,赴京应举,途径襄阳卧佛寺,见天色已晚便到寺中投宿忽闻一股怪异香气扑鼻而来,崔生熄灯,透过窗户向院中窥视,不看则已,一看竟吓出一身冷汗,原来是一只斑斓猛虎,立于院中的水井前,虎皮自动脱落,竟变成亭亭玉立的大美人那美女将脱下的虎皮置于院中水井边,便径直向崔生卧室走来,奇怪的是卧室大门不启自开,虎女温情脉脉,崔生更是求之不得三更已过,崔生把虎女哄睡后,悄悄溜出门外,来到井旁,拾起地上的虎皮细细观赏,那虎皮竟柔软如绸缎,温润光滑,轻如薄纱,虎皮还散发出阵阵怪异的香气……崔生突然心生异念,一不做二不休,双眼一闭就把虎皮扔到井里天到五更时分,鸡鸣之声传来,那美女一觉醒来,急冲冲跑到院中井旁去找虎皮,左找右找,当然找不到无奈之下,只得伴随崔生赴京赶考崔生中举后,被委任为某县县尉一干就是六年,其间夫人生下一男一女又过了几年,崔生告老返乡,一家人晓行夜住,车马劳顿,途中又经过襄阳卧佛寺崔生夫妇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唏嘘不己!崔生想,如今夫人已脱离虎界多年,且已为自己生儿育女,料再无他心,想着想着便脱口而出:“夫人,你知道你脱下的虎衣在哪里吗?就在这口井中。
崔生在得意的微笑中,右手轻轻往井下一指…………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晚间,酒足饭饱以后的崔生早已倒头睡去翌日清晨,当仆人大声把崔生唤醒后,却不见了夫人,屋前房后,大街小巷都找了个遍,就是不见夫的踪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而崔生却是大汗淋漓在万分火急中,崔生猛然惊醒,快速向院中井旁跑去,果不出所料,只见井旁四周的地上水迹斑斑事已至此已无可奈何,崔生暗暗责怪自己不应该如此麻痹大意事已无可挽回,只得垂头丧气携带着一双儿女返回原籍故事类似《聊斋》中的“狐女”一样,虎幻化成美女后,以各种形式出现,极其人性化,并给人以美好的印象从理论上讲,“人兽婚”是无古崇虎图腾观念演绎的结果,其特点必须是一方蜕变为人或虎,方能结合,成为故事的主题,而矛盾的焦点就在一张虎皮上六)令人发指的暴君虐虎古往今来打虎英雄是人类斗志的表现,有其积极意义但人类也有残暴的一面,特别是帝王们对于老虎的残害程度着实令人发指!据说人谢肇制的《五杂俎·异兽》载:明朝的皇家禁苑中有来自国内和国外的飞禽走兽,类似“北京动物园”,其中就是猛虎数只,被关在樊笼内,供朝廷、皇室以及达官贵族游览、观赏一天夜里,皇上梦见游览禁苑时,突然被一只猛虎在左腿上咬了一口,皇上大声疾呼,惊醒后汗流浃背,发现只是一个梦。
也是由白天游园尽兴、劳累所致,梦由心中想,本不足为奇但皇上生性多疑,总感觉左腿走路不得劲,左思右想,认定是禁苑中的几只老虎作崇,便传旨管理园林的官员:“禁止给虎喂食,一律饿死!”笼内有一只最大的虎,重约500斤,长丈许,日夜不间断地悲吼,饿了24天才悲惨死去,闻者莫不暗自落泪、不寒而栗!(七)尿壶“虎子”的来历《西京杂记》曰:“汉朝以玉为‘虎子’,以为便器虎子”古代有玉制、铜铸、陶瓷多种)把尿壶称为“虎子”是为什么?又有什么来头呢?据说古代有一个神话传说:“神鸟山”上有一只兽,名叫“麟主”,“麟主”能镇百兽、祛鬼魅,唯虎并不服气,总向“麟主”挑衅有一天,虎终于与“麟主”嘶咬起来,交手还不下三个回合,便被“麟主”咬得少皮没毛在强者面前,老虎彻底失败,就在此时,“麟主”突然想溺尿,老虎立刻伏地仰首,麟主便顺势把尿尿进虎口里这个故事不仅暗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主要说明汉代,人们在观念中虽保持着对虎的尊崇,但面对大自然中的虎却表现出另外一种蔑视的态度,展示出人的战斗力在出土的汉画画像石中已大量出现射虎、斗虎、缚虎的场面,野史中也记载了汉代名将李广射虎的故事:“见卧虎射之,一矢即殪,断其头为枕,以示服猛也。
铸铜似其形为溲器(尿壶),以示辱也在出土文物中,汉代铜虎子并不少见,不识者竟识认为酒壶某电视台的一次“鉴宝”活动中,女主持人问持宝人说:“您知道这件文物是作什么用的吗?”持宝人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这是酒壶,如能被专家评上国宝,我一宝请您喝一壶!”话没说完,满场哄堂大笑我一点没有夸张,更没有批评那位青年的意思,因为虎作为精神上的崇拜物,早已深入人心、不容置疑,所以除去人们对文物缺乏必要的常识外,也反映出崇虎文化的神圣,至今仍在民间的思想观念中表现出来八)李三虎口逃生的笑话有一位叫李三的青年农民上山砍柴时,在毫无精神准备的情况下,被一只从山上猛扑下来的虎扑倒在地,青年人心想,完了!想不到自己新婚不久,“香火未续”便成了虎口之食说来也巧,那只斑谰猛虎,因扑势过猛,虽说已把李三扑倒在地,但因速度过猛,冲力过大,虎的前半个身子已超越了李三,只有小腹以下的后半个身子将李三的头和两只手死死地压住,压得李三喘不过气来,更动弹不得本来已陷于昏迷状态的李三,忽然被一股子说不出的驿腥气味熏醒,睁开双眼一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熏死人的驿胜气就来自紧挨嘴边的老虎生殖器(中医称为“虎鞭”,文人称之为“势”),李三自知求生不得,心想:老虎啊,老虎,你既然铁了心地要断我“老李”家的“后”,那我就先下手为强,断了你“老虎”家的“后”。
说时迟,那是快,只见李三张开大口,对准送到嘴边的老虎“驿根”,猛地咬了下去,先是听到“咔嚓”一声,接着就听见一声震天动地、撕心裂肺般的吼叫声,那猛虎再也顾不上李三,发狂地蹿了出去,逃得无影无踪李三急中生智,竟然拣回了一条命,趁天色尚早,东倒西歪,踉踉呛呛,连滚带爬地跑下山去那天夜里,数十里内外的山民都说听到了虎的哀鸣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