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docx
7页编号:STP-1301-004起草人/起草部门:三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版本号:1安全生产办公室页码:1/6日期:审核:QA审核:批准:日期:日期:日期:颁发部门:质量保证部颁发号:生效时间:分发部门:生产部、技术部、精烘包车间、储运部、质量控制部、合成室目 的:规范危险化学品三氯甲烷的安全使用方面、预防和急救措施,指导三氯甲烷的安全使用和流通,制定本规程范 围:适用于三氯甲烷的的贮存、使用职 责:生产部、技术部、精烘包车间、储运部、质量控制部、合成室制定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危险货物 分类和品名编号》、《危险化学品名录》正 文: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1.1. 化学品中文名称:三氯甲烷1.2. 化学品英文名称:trichloromethane 1.3. 中文名称2:氯仿1.4. 英文名称 2: chloroform 1.5. 企业名称: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6.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双桥东路东1.7 .邮编:1001211.8. :858711151.9. 应急:853935892. 成分/组成信息:纯品■ 混合物口主要成分 CAS RN 含量(%)三氯甲烷 67-66-3 98.53•危险性概述:3.1. 危险性类别:有毒品、二类易制毒。
3.2.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3.3.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3.4.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3.5.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有毒,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4•急救措施:4.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4.2.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4.4.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4.5. 急性和迟发效应,主要症状:急性中毒: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湿热和粘膜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 呼吸表浅、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同时可伴 有肝、肾损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 现麻醉症状液态可致皮炎、湿疹,甚至皮肤灼伤慢性影响:主要引起肝脏损 害,并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及嗜氯仿癖5. 消防措施:5.1. 危险特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
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5.2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光气5.3.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5.4.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 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6. 泄漏应急措施:6.1.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 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 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 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7•操作处置与储存:7.1.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 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碱 类、铝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7.2.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C,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铝、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 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8.1. 作业场所职业接触限值8.1.1. MAC(mg/m3):无8.1.2. PC-STEL (mg/m3): 40*8.1.3. TLV-TWA(mg/m3): 10ppm8.1.4. PC-TWA (mg/m3): 208.1.5. TLV-C(mg/m3):无8.1.6. TLV-STEL(mg/m3):无8.2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8.3•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8.4.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 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8.5.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8.6.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8.7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8.8.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 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9•理化特性:9.1.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重质液体,极易挥发,有特殊气味9.2. pH: 无资料9.3. 熔点(C): -63.59.4. 沸点(C): 61.39.5 .相对密度(水=1): 1.509.6.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 4.129.7. 饱和蒸汽压(kPa): 13.33(10.4C)9.8. 燃烧热(kj/mol):无意义9.9. 临界温度:263.49.10. 临界压力:5.479.11.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1.979.12. 闪点(°C):无意义9.13. 引燃温度(C):无意义9.14. 爆炸上限%(V/V):无意义9.15. 爆炸下限%(V/V):无意义9.16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苯9.17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及麻醉剂等10•稳定性和反应性:10.1. 稳定性:稳定10.2. 禁忌物:碱类、铝10.3. 避免接触条件:光照10.4 •聚合危害:不聚合10.5. 分解产物:氯化氢、光气11•毒理学信息:11.1. 急性毒性:对中枢神经系统具麻醉作用,并可造成肝、心、肾损害高浓度致死 量能使肝脏坏死,发生急性黄色或红色肝萎缩。
11.1.1. LD50: 908 mg/kg(大鼠经口)11.1.2. LC50: 47702mg/m3, 4 小时(大鼠吸入)11.2•刺激性:无11.2.1 .家兔经皮:无11.2.2. 家兔经眼:无11.2.3 .人经眼:无11.3. 亚急性与慢性毒性:大鼠吸入2ppm本品,7h/d,每周5d,共6个月,有肝和肾组 织损伤致突变性:DNA抑制:人Hela细胞19 mmol/L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人 淋巴细胞10 mmol/L微核试验:大鼠经口 4 mmol/kg程序外DNA合成:大鼠经 口 1 gm/kgDNA 损伤:人肺 100 umol/L/3H11.4•致畸性:大鼠孕后6-15天经口给予最低中毒剂量(TDL0) 1260 mg/kg,致肌肉骨 骼系统发育畸形大鼠孕后6-15天吸入最低中毒剂量(TCL0) 100 ppm/7H,致胃 肠道发育畸形小鼠孕后8-15天吸入最低中毒剂量(TCL0) 100 ppm/7H,致颅 面部(包括鼻、舌)发育畸形大鼠多代经口给予最低中毒剂量(TDL0) 41 mg/kg, 致泌尿生殖系统发育畸形11.5•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组2B,对人类是可能致癌物。
11.6 .致敏性:无12. 生态学信息:12.1. 生态毒性12.1.1. 半数致死浓度 LC50 81.5mg/l/96h(鱼)12.1.2•半数效应浓度 EC50: 28.9mg/l/48h(水蚤)12.1.3. 半数抑制浓度 IC50: 1.85mg/l/72h(藻类)12.2. 生物降解性:12.2.1. 土壤半衰期-高(小时):432012.2.2. 土壤半衰期-低(小时):67212.2.3. 空气半衰期-高(小时):632112.2.4. 空气半衰期-低(小时):63212.2.5. 地表水半衰期-高(小时):432012.2.6. 地表水半衰期-低(小时):67212.2.7. 地下水半衰期-高(小时):4320012.2.8. 地下水半衰期-低(小时):134412.2.9. 水相生物降解-好氧-高(小时):432012.2.10. 水相生物降解-好氧-低(小时):67212.2.11. 水相生物降解-厌氧-高(小时):67212.2.12. 水相生物降解-厌氧-低(小时):16812.2.13. 水相生物降解-二次沉降处理-高(小时):96%12.3. 非生物降解性:12.3.1. 光解最大光吸收-高(纳米):296.3。
12.3.2. 光解最大光吸收-低(纳米):220.912.3.3. 水中光氧化半衰期-高(小时):2.80E+0712.3.4. 水中光氧化半衰期-低(小时):6.90E+0512.3.5. 空气中光氧化半衰期-高(小时):623112.3.6. 空气中光氧化半衰期-低(小时):62312.3.7. 一级水解半衰期(小时):350012.4.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其污染行为主要 体现在饮用水中,但对食品及蔬菜也能造成污染破坏敏感水生生物的呼吸系统 在水环境中很难被生物降解13. 废弃处置:13.1.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13.2. 废弃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处置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 过酸洗涤器除去13.3.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把倒空的容器归还厂商或在 规定场所掩埋14. 运输信息:14.1. 危规号:6155314.2. UN 编号:188814.3. 包装标志:有毒品14.4. 包装类别:11类包装14.5.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安甑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 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 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14.6.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 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 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 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 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15. 法规信息:15.1. 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等 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第591 号令颁布,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 部发423号颁布,自1997年1月1日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