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黔西南州2021年中考语数英物化五科试卷含答案.docx
48页贵州省黔西南州 2021 年中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根据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姗姗来迟,草木萌发,阳光和煦,燕子呢喃,草长莺飞嫩绿的麦苗,轻捷地从土里钻了出来,与田边的高树俯仰生姿微风拂面,心旷神怡,湖水波光粼粼,柳丝轻拂河堤,鸟儿总是唱着嘹亮的歌,呼朋引伴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赏花踏青的男女老少,离开喧嚣的城市前仆后继奔向田野喜欢露营的人,在幽寂的山涧旁驻足,把帐蓬安扎在潺潺的溪水边热衷拍摄的人,背起相机,长途跋涉,奔赴天涯海角人们沉醉在明媚的春光里,不负韶华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明媚.(mèi) 萌.发(méng) 拂.面(fú) 天涯.海角(yá) B.嫩.绿(nèn) 潺潺.(chán) 河堤.(dī) 心旷.神怡(guǎng) C.喧嚣.(xiāo) 焕.发(huàn) 粼.粼.(lín) 勃.勃生机(bó) D.姗.姗(shān) 呢喃.(ní) 嘹.亮(liáo) 俯仰.生姿(yǎng) 2. 词语有别字的一项是( ) A.和煦 轻捷 露营 驻足B.轻拂 踏青 幽寂 卖弄C.帐蓬 喉咙 山涧 热衷D.拍摄 清脆 沉醉 奔赴 3. 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天姗姗来迟,草木萌发,阳光和煦,燕子呢喃,草.长.莺.飞.。
B.赏花踏青的男女老少,离开喧嚣的城市前.仆.后.继.奔向田野 C.热衷拍摄的人,背起相机,长.途.跋.涉.,奔赴天涯海角 D.鸟儿总是唱着嘹亮的歌,呼.朋.引.伴.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 4. 没 有 语 病 的 句 子 是 ( ) A.今年我国重大科研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 B.通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一粒种子,使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告别了饥饿C.为了校园安全,专家呼吁尽早建立干预、制止和发现校园欺凌行为的防控机制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少年时期养成是好的阅读习惯 5. 标 点 符 号 使 用 错 误 的 一 项 是 ( ) A.“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养育子女,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则要充满感恩之心,关心父母,孝敬父母 B.大自然让人类能够自由行动、阅读、呼吸和思考,也能启动病毒自我复制恶性循环,引发如眼下这场新冠大流行一样的疫情。
C.“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 D.6 月 1 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实施,网络服务提供者将设置时间管理和权限管理等功能 6. 相 关 内 容 表 述 错 误 的 一 项 是 ( ) A.“你看她,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中的“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故意言过其实,是为了突出人物“她”的骄傲自大 B.一个句子,要把否定词放在主干中,如“他从来不和别人吵架”的句子,主干是“他不吵架”C.“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D.《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用于宫廷宗庙祭祀;“颂”用于宴会的典礼 7. 名著阅读 这一夜,保尔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一次参加斗争就很不顺利,刚一开头,就像老鼠一样被捉住,关在铁笼子里了 以上文字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文中“第一次斗争”具体指哪件事情? 8.默写 (1)三军可夺帅也, 。
(《论语》十二章) (2)双兔傍地走, ? (北朝民歌《木兰辞》) (3)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4) ,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陶渊明《桃花源记》) (6)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7)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8)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9)同样写江,辛弃疾在北固亭上感慨兴亡之余,面对的是 辛弃疾《南乡子》)唐代诗人崔颢上黄鹤楼,傍晚思乡而找不到归处, ,(崔颢《黄鹤楼》)禁不住惆怅满怀 二、阅读理解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9. 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概括作答 10. 本诗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都是写春天,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乙】 从小丘每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11.解释加点通的意思 ①志.怪者也 ②抟.扶摇而上 ③心乐.之 ④ 佁. 然 不 动 12.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野马也,尘埃已,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3.北冥的鱼与小石潭的鱼,它们生活状态不一样,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14. 假如你是一条鱼,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鱼?请简述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
呱呱坠地,我们首先得到了生命,自此以后,我们不断地得到:从父母得到衣食、玩具、爱和托育,从社会得到职业的说练和文化的培养长大成人以后,我们靠着自然的倾向和自己的努力继续得到:得到爱情、配偶和孩子,得到金钱、财产、名誉、地位,得到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承认,如此等等 当然,有得必有失,我们在得到的过程中也确实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失去但是,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所以,每有失去,仍不免感到委屈所关愈多愈大,就愈委屈我们暗暗下决心要重新获得,以补偿所失在我们心中的蓝图上,人生之路仿佛是由一系列的获得勾画出来的,而失去则是必须涂抹掉的笔误总之,不管失去是一种多么频繁的现象,我们对它反正不习惯 道理本来很简单:失去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最终结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我们迟早要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赠礼—生命,随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过程中得到的一切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例如天灾人祸造成的意外损失,但也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人有旦夕祸福”,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至于在社会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寻常遭际了。
由此可见,不习惯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一个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乎富于进取心,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 人生一世,有得有失,习惯得到,也要习惯失去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尽可以积极进取,但是内心深处一定要为自己保留一分超脱有了这一分超脱,我们就能更加从容地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其中也包括失去的滋味 (选自周国平《守望的距离》,有删改) 15. 本文告诉我们的人生道理是什么? 16. 第一、二段针对一个什么现象?分别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17. 谈谈你对第四段划线句的理解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尽可以积极进取,但是内心深处一定要为自己保留一分超脱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核废料,把你投放何方? ①核废料的放射性不能用任何物理、化学等人工方式消除,只能靠其自身衰变减少,它对人类的威胁可以持续几万年甚至数亿年 ②核废料根据辐射量的大小分为低、中、高级别99%的核废料都属于中低级别的,它们的半衰期一般为几十年,危害相对较低以我国广东地区中低级别的核废料处置场为例,首先建造好可以隔绝辐射的混凝土结构,然后将核废料压缩或固化之后放入特定的金属桶或混凝土容器,再将密封好的容器移入建设好的混凝土结构中,在上面浇灌混凝土,并设置可移动的防雨帐房,防止雨水渗入而导致有害物质泄漏。
③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安全处理方法就不那么简单了,人类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就开始了相关研究, 有人曾提出用火箭把高放废料送到宇宙空间这种处理方法的费用极高,而且火箭发射还有失败的风险,所以仅停留在设想阶段 ④其后,有人提出冰盖处理的设想就是把高放核废料放置在南极或北极的冰盖上,由高放废料本身产生热量融化冰层,使废料桶最后沉到冰层底部,海床底部的土质厚实,容易吸收放射性物质但是海水有腐蚀性,可能腐蚀容器,造成废料外泄因而这种方法只适合低放核废料 ⑤经过多年的试验与研究,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可行的方法就是深地质处置方法,即将高放核废料寄放到地下深处的特殊仓库中永久保存——绝大多数国家都是这么做的 ⑥由于巨大的危险性,对储存核废料仓库的要求十分“苛刻”具体说来,能够永久地将核废料封闭在一个“容器”里,并保证数万年内不泄漏,还要寻找一处安全、永久存放核废料的地点这个地点要求物理环境特别稳定,长久地不受水和空气的侵蚀,并能经受住地震、火山、爆炸的冲击 ⑦实验证明,花岗岩层、岩盐层以及和粘土层可以有效地保证核废料容器数百年内不遭破坏从2004 开始,芬兰就在北极圈附近明工开建一个规模庞大的核废料永久处理库,并已于 2020 年年底开始投入使用。
放置核废料的地下仓库,开挖于地下 500 米青灰色马岩层当中,为了进一步阻隔核辐射,通往 500 米深处填埋地点的随道,足足修了 5000 多米,从地面迂回蜿蜒向下按照设计,这个填埋场将放置 9000 吨左右的核废料,然后完全封闭,至少 10 万年内不会发生事故由于背靠芬兰西部的花岗岩基岩已存在 18 亿年,该设施的稳定性也能得到保障,地下温度和湿度都很低,对于核废料的安全储存非常重要,成为目前最安全的核废料处理库至于这些核废料究竟能否保存 10 万年,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节选《青年文摘》2021 年 11 期,有别改) 18.围绕“核废料处理”,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19. 为什么说芬兰建造的核废料处理库是安全的?根据文意,概括作答 20. 从第⑦段列举的具体数字里,我们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