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20课“西学东渐”学习指导.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90948531
  • 上传时间:2024-02-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3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20 课“西学东渐”学习指导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 夏克传 邮码:528100【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 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学法建议】1、纵向把握学习过程的阶段特征;2、横向联系政治和经济,分析思想出现的时代背景;3、中西对比理解思想产生的世界环境4、内外迁移法,问题探究法、学案导学【重要概念解读】应认真理解和掌握的几个重要概念:1、“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导致的民族危机,使地主阶级先进分子从传统的“天朝 上国”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政,从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代表 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核心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实质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19 世纪 60 年代,面对内忧外患,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来维护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突破了封建顽固派认为中国一 切都好,西方科学技术不过是“奇技淫巧”的陈腐观念,为西学的传入提供了一定条件3、维新思想:19 世纪末中国思想界主要社会思潮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从洋务派中 分化出一部分人,形成早期维新派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工商业,实行“君民 共主”的君主立宪制。

      在19 世纪中期,这些思想是比较进步的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 派主张学习日本,走改良主义道路,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疑难点知识分析】1、地主阶级改良思想(1)新思想萌发:随着封建统治危机加深和民族危机的出现,龚自珍等人提倡“经世致 用”,奠定了新思想萌发的思想基础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 “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积极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在广州设译馆,编译的《四洲 志》和《各国律例》,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他还积极仿造西方战船,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 军的主张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新思想的特点:既有鲜明 的时代变化印记;又有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2)洋务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制度是主体,技术是工具) 其口号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镇压人民反抗,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 朝统治)前期旗号“自强”;后期旗号“求富”2、资产阶级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在洋务派中产生 了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是王韬、郑观应他们在经济、文化上的主张类似于洋务派,在政 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实质是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2)康梁维新思想:其特点是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君主立宪)和中国传统儒家思 想相结合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了维新思想的理论基础梁启 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公车上书”使维 新思想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 要兴民权、要不要提倡西学等进行,实质上是封建主义思想同资本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戊 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主张的异同及根源(1)相同点:两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2) 不同点:①两派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利益,有着不同的阶级基础,维新派代表资产 阶级的利益,洋务派主要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②两派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不同洋 务派只引进西方技术而反对政治改革,维新派不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还主张学习西方 的政治制度两派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3) 根源:①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洋务派产生于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中外反动势 力勾结的年代,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尚未产生。

      维新派是在洋务运动暴露出一些问题和资 本主义产生后出现的,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②由 政治地位决定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多是封建官僚,他们必然要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的代表 人物多是中下级知识分子,容易接受西方政治思想,提出变革主张4、“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日本明治维新思想的比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后起之秀张之洞在洋务运动后期提出的较为明确的思 想它的本质和内涵:第一,要以中学为体,封建正统观念不能动,在此基础上学习西方的 “船坚炮利”第二,它以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为目的中学为体”,以封建正统思想观 念为根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在上层建筑思想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显然他们是把西学的 “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这严重削弱了它与传统观念相抗衡的力量,但也直接决定了 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 多年欲“富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日本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是文明开化,即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 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显然日本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不仅是要“西学为用”,而且 还要以“西学为体”,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的社会性质和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属性它 比中国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要进步得多、彻底得多,实践的结局是明治维新使日本迅 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迅速成为亚洲的强国。

      5、康有为的思想特点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蒙上了一层儒学的外纱,从而使其维新思想具有“儒表西里”和 “托古改制”的特点《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最有代表性的维新变法的 理论著作康有为不是直接移植西方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学说,而是利用儒家的 权威来宣传变法的合理性在《新学伪经考》中,康有为把西方的进化论同古文经传统文化 相结合,否定中国古代史的历史循环论,阐述时代是不断变化的进步的观点《孔子改制考》 将孔子当作民权、平等的倡导者,主张变革的先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 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把西方的进化论、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 文化融合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这个特点,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向西方 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 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而且他在思想上还包含着浓厚的封建色彩观点选编与解读】关于洋务思潮和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有关洋务思想的研究,本属空白,以往即使提到,也多是简单骂倒了事。

      近10 年来, 这一领域日益引起学术界重视特别是一些学者在对洋务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比较研究 中,提出了“洋务思潮”的新概念洋务思想开始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取得一席之地1989 年以后出版的几部思想史专著,如吴剑杰《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刘兴华等《中国近代 思想史略》、宝成关等《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都列有“洋务思潮”或“洋务思想”专章 什么是洋务思潮?刘学照认为,洋务思潮是当权的洋务派官僚和不当权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共同参加、朝野呼应的学习西方、谋求富国强兵的社会思潮李时岳、胡滨认为,洋务思潮的 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借法自强”,它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执行者和支持者们所 反映出来的共同思想倾向在概念的界定上,学术界没有太大分歧争议较大的主要是对洋 务运动指导思想的理解和对“中体西用”论的评价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传统观点多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视为洋务运动的指 导思想近年出现一些不同看法季云飞认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就是40 年代魏源提出 的以洋枪洋炮为内容的“师夷长技”思想徐泰来把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概括为“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八个字孙占元则认为,洋务运动属于一次“求强”“求富”运动,洋务论者 的“求强”“求富”观实际上成为洋务活动的指导思想,而“中体西用”则是服务于求强、求富主旨的一种理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应是“求强”“求富”》 【典型例题分析】1、右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 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A. 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B. 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C. 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D. 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解析】B。

      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不是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人,A项错误;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变法, C 项错误;康有为主张实行的是君主立宪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D 项错误,故选 B2、 19 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是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①中体西用②维新 变法 ③救亡图存 ④民主与科学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解析】B材料中的“当时”指的是19世纪末维新变法时期中体西用”是60、70年代 洋务运动的主张,“民主与科学”是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这些可排除史学常识】洋务派是指清朝末期统治阶级内部在“洋务运动” ( 或称自强运动 ) 中大力推行并付诸实施 的清朝官员与之相对应的是“顽固派”洋务派的骨干均为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与外国进行外交谈判活动中出身,因而对西方 国家有着一定认识,尤其是对其强大的军力记忆犹新,因而在洋务运动时期,一切活动均以 发展近代军事为中心目的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建立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军工业与使用大机器 生产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民用工业,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起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其对中国 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有着强大的起后作用,也揭示著中国开始朝向现代化艰辛的历程顽固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就如何解决内外矛盾问题产生意见分歧,从而形 成了洋务派与顽固派顽固派是一批对世界发展形势一无所知的极端腐朽的贵族、官僚,他 们因循守旧,愚昧无知,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国事物,幻想恢复“闭关锁国”的局面维新派活动于19世纪90 年代的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之一以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 同等为主要代表因受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严重的刺激,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振兴 国家而得名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积极从事变法的理论宣传 和组织活动, 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地建立强学会、时务学堂、南学会故事链接】1、梁启超拜师梁启超比康有为小十几岁,可是从小聪明好学,十五岁就中了举人,人们夸他是"神童" 他很赞成康有为维新变法的主张,慕名去拜访康有为,说明想拜康有为为师的意图康有为 说:"您是举人,我是秀才;您功名比我高,何必来屈就呢?"梁启超说:"先生虽然屈居秀 才,学问可远在举人之上我怎么不能拜师呢?"康有为见他心意诚恳,就问他读过什么书,梁启超颇自得地说:"我从小熟读四书五经, 还钻研过诗词文章。

      "没料到,康有为却摇摇头说:"你读的那些书,都是陈腐无用的东西 "接着,康有为谈起俄国和日本如何变法,使国家由弱变强;康有为讲的道理,梁启超从来 没有听过,觉得眼界大开从这以后,梁启超接受和发挥康有为的学说,很快成了老师的得 力助手,为实现变法而奔走2、康有为梁启超师徒反目 康有为和梁启超先后逃亡到日本康有为手捧自称是光绪皇帝缝在衣服里的所谓"诏书",继 续宣传他的保皇主张起初,梁启超像从前一样,惟师命是从可渐渐地,他的政见发生了 显著变化,从保皇转向革命这段时间,他与孙中山、陈少白等革命党人的来往开始密切, 有时甚至在三更半夜还拥被长谈,结果便有了合作组党的计划梁启超召集其他同学,联名致函康有为,劝他退休康有为得知梁启超倾向革命的思想 之后,非常生气,立即严令梁启超离开日本到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宜,并狠狠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