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视不陪护在临床.ppt
29页陪视不陪护在临床的应用研究陪视不陪护在临床的应用研究导师:金瑞华学生:常鹏环目录目录l一 立 论 依 据l二 研 究 方 案l三 研 究 基 础l四 经 费 预 算一一 立论依据立论依据l1 研究背景l2 研究意义l3 国内外研究现状1.研究背景研究背景l2010年2月卫生部发出了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通知, 要求各医院夯实基础护理, 丰富服务内涵, 提高护理质量, 并将整理床单位、洗脸、梳头等列入基础护理服务规范, 彻底转变护理工作中“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在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下,人们的价值观和实际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研究背景研究背景l相关概念:相关概念:①陪护定义 目前我国对陪护尚无确切定义, 有学者指出, 陪护主要强调对住院患者的陪伴和生活护理也有学者提出, 陪护是指在患者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饮食起居为主的生活照料, 必要时陪伴患者做各种检查的人, 每天陪伴患者的时间在8h及以上②无陪护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 护理人员在完成患者治疗处置、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外, 负责完成患者因为疾病的原因无法完成的生活自理项目, 进行专业化的全程护理, 是一种便于早期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的护理模式。
③陪视不陪护”是有陪无护, 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一切护理工作从流程到操作均由护士围绕患者展开, 根据其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允许患者家属陪伴在身边,但不做任何护理工作(包括任何日常生活护理) 1.研究背景研究背景l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社会对护理角色和护理管理及医院环境有了更高要求的定义必须加强医院管理,转变护理服务理念,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主题思想, 真正达到让患者、家属、医院三方满意1.研究背景研究背景l病房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基本内容,病房陪护问题是衡量医院病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一项主要指标示范工程的最终受益者将是广大市民但优质护理服务的路需要一步步来,任重道远,是一次护理理念的深层次变革,将成为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推动护理事业翻开崭新的一页,需要在临床摸索中改进1.研究背景研究背景l随着患者需求的多元化,综合性的规范病房管理除了改善住院环境、加强支持系统外,还需有效管理好家属陪护有的医院正在实施无陪护护理模式,许多医院想寻找一个既能更好地规范管理陪护,又能满足患者住院陪护需求的切合点,这些都是目前急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方面,最终达到患者、家属、医院三方多赢的结果。
2.研究意义研究意义l在倡导“优质护理服务”的今天,通过分析国内外医院的陪护状况,根据我国的国情及实际情况,试行“陪视不陪护”的病房管理制度,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医院陪护制度提供参考 3.国外现状国外现状l美国美国的医院没“陪护”l英国英国实施“无陪护管理”l西方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德国德国等主要是无陪护模式3.国外现状国外现状l新加坡新加坡医院实行无陪护制度l病人的一切生活护理均由注册护士和助理护士共同完成每天晨间交班后,在执行常规治疗前,要进行彻底的晨间护理,使病人身心舒畅新加坡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医院营养科根据病人的不同民族饮食习惯,提供相应的饮食护士要根据病人的需要填写饮食单营养科的工友将保温餐车送至病房后,护士协助将食物送至病人床前,如病人不能自行进食,护士必须协助病人喂饭,餐后工友将餐具送回营养科,一切都不需要病人及家属操心医院有严格的探视制度,探视时间过后,护士必须提醒家属离开晚上23:00点后,所有病人的外线均由总机切断(紧急情况除外),以免影响病人休息3.国外现状国外现状l日本日本人生病住院,基本上不用家人照顾,吃喝拉撒都有护士帮忙医院只要求在病人动手术时,家人在外等候,因为考虑到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种种情况,需要随时与家属沟通。
在手术之后,家属就可以完全不管了,一切由护士负责日本医院的护士对病人照顾得非常细致 4.国内现状国内现状l目前国内无陪护模式主要应用于重症监护室等比较特殊的病房, 绝大部分医院由于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无法开展无陪护模式, 主要采取亲情陪护模式, 即住院患者的日常生活照料由家属( 包括患者的配偶、子女、兄弟姊妹或父母等有血缘关系的人) 来完成当患者家属因工作、学习或者身体方面的种种原因无法提供亲情陪护时, 专职陪护便应运而生 二二 研究方案研究方案l1.研究目标l2.研究对象l3.研究方法l4.技术路线l5.拟解决的关键 问题l6. 可行性分析l7.创新之处l8.研究计划及进 展l9.预期研究成果1.研究目标研究目标l找出国内外现有陪护制度的优缺点,结合我国国情及现状,在医院试行“陪视不陪护”制度l制定护士、患者、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并进行调查,分析哪种陪护制度更符合“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并能在中国广泛开展2.研究对象研究对象l样本选取(均选择三甲医院)及样本含量:①有陪护组:护士40名,患者40名,患者家属40名②无陪护组(山西省三甲医院无陪护科室):护士40名,患者40名,患者家属40名。
③陪视不陪护组:(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示范病房实施“陪视不陪护制度”的科室)护士40名,患者40名,患者家属40名2.研究对象研究对象l选取标准:所有调查对象年龄在18-60岁,文化程度小学毕业以上,神志清楚、智力正常、能正确回答问题3.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查文献法专家咨询法统计学分析法4.技术路线技术路线选定研究主题及范围查阅文献参考相关资料撰写综述确定调查工具及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撰写毕业论文5.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l陪视不陪护制度的制定l三种(护士、患者、患者家属)关于陪护制度调查问卷的制定6.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l患者调查问卷是根据住院患者满意度制定、患者家属调查问卷是根据重危患者家属需要量表制定、护士调查问卷是根据专家咨询法制定,问卷均已经过专家指导l导师与全省各大医院有着广泛的业务和学术联系,能够保证研究的样本量7.本课题创新之处的自我评价本课题创新之处的自我评价l对医院的陪护制度和无陪护制度已有很多调查研究,但都存在很多争议陪视不陪护”更符合中国人的情感要求,易于在全国广泛开展,但目前未查到相关的研究论文8.研究计划及进展研究计划及进展2011.09 — 2011.04 查阅文献、撰写综述 、制定陪视制度、制定调查问卷、专家咨询。
2012.05 — 2012.11 正式实施研究方案2012.12 — 2013.01 收集、统计分析资料2013.02 — 2013.0 4 分析数据、撰写论文9.预期研究成果预期研究成果Ø根据研究结果为医院实施陪护制度提出相应的对策Ø发表与课题相关的论文2-3篇Ø完成毕业论文 三三 研究基础研究基础1.已查阅到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掌握了陪护的相关知识,已经制定出相关制度及调查问卷并经过专家指导2. 已完成综述一篇四四 经费预算经费预算科研业务费0.15万元协作费0.20万元研究组织实施收费0.25万元总计0.60万元参考文献参考文献l[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 S] . 2010..01..26.l[2] 刘鑫, 张宝珠. 护理执业风险防范指南[ M] .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 358.l[3] 朱雅芝, 姜冬九. 长沙市某综合性三甲医院住院患者陪护需求状况调查[ D] . 长沙: 中南大学, 2006.l[4] 冯建华. 病人对探视陪护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 . 护理学杂志,2001, 16 (4) : 245-246.l[5] T zeng H M, Yin CY. Family involvement in inpatient care in Tai wan[ J] . lClin Nurs Res, 2008, 17( 4) : 297..311.l[6] 冯建华. 病人对探视陪护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J] . 护理学杂志, 2001, 16( 4) : 245..246.l[7] 陆巍. 护士职业态度调查及教育对策. 护士进修杂志,2000,15( 12) : 923-924.l[8] 王惠芹, 王蕊红. 澳大利亚的护理理念与护理培训特点[ J] . 齐鲁医学杂志, 2009, 24( 10) : 460.l[9] 吴晓慧. 德国护理见闻和启迪[ J] .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 20( 1) : 100.l[10] Asahara K, Momose Y, Murashima S, et al. The relationship of social norms to use of services and caregiver burden in Japan[ J] . J Nurs Scholarsh, 2001, 33( 4) : 375..38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l[11] 孙美红, 刘静, 孟娜.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护理组织服务的概况与启示[ 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7) : 59.l[12] 何佩仪. 香港玛丽医院实习感受[ J] . 护士进修杂志,2008, 23( 11) : 1031..1032.l[13] 李小金, 成守珍, 张小燕. 不同陪护类型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J] . 现代临床护理, 2008, 7( 10) : 5..7.l[14] 曾小娥, 王建英, 陈芳. 第四产程家属陪伴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J] .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34) : 8362..8363.l[15] 李向荣, 谭涛, 石学慧, 等. 亲属与非亲属陪护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不同影响[ J]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08, 6( 12) : 1418..1419.l[16] Li H . Family caregivers.. preferences in caring for their hospitalized elderly relatives [ J] . Geriatr Nurs, 2002, 23( 4) : 204..207.l[17] Lucchese A C, Citero Vde A, De Marco M A, et al. The needs of members of the families o f general hospital inpatients[ J] . Sao Paulo Med J, 2008, 126( 2) : 128..131.l[18] Lin J D, Lin P Y, Wu C L. Wellbeing percept ion of institutional caregivers working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use of Subjective Happiness Scale and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analyses [ J] . Res Dev Disabil, 2010, 31( 5) : 1083..1090.l[19]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2011-2015)[ S].2012.02.08l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