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复习资料 课程代码3706.doc
29页第三章第三章 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第一节第一节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一、人生和人生观一、人生和人生观 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 属性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人生观的含义和主要内容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它是世界观的一部分,用世界观来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了人生观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是三个方面: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 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 么样的人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二、人生目的及其在人生观中的核心地位二、人生目的及其在人生观中的核心地位 人生目的的含义 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反映了人生的根本愿望和目标, 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为何人生目的在人生观中居于核心地位人生目的一经确定,就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有什 么样的人生目的就是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尺度。
第一,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第二,人生目的决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第三,人生目的决定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三、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三、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才值得当代 大学生终身尊奉和践行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 武器第二节第二节 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一、人生态度和人生观一、人生态度和人生观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 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分为两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 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为什么要培养和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用乐观的心态看待世界,对 生活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善于创新,不怕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经得起磨难和考验第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达到第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第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最后,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利于人们正确地对待人生境遇 二、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二、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人生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 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 首先,人生境遇有顺境和逆境之分,对不同的人来说,两者并不是均等 的有的人顺境多些,有些人逆境多些其次,顺境和逆境对人的影响都有两重性,大学生要用积极进取的人生 态度来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在顺境中向目标奋斗,如顺水行舟,有利于 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在逆境中奋斗,如逆水行舟,阻力大,条件差,困难 重重,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可能取得成功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 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乐观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 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待时机成熟,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 旅程上的一个闪光点不应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虚度光阴,成为环境的奴 隶 第三节第三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人生价值的含义一、价值、人生价值的含义在哲学中,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价值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促关系。
人生价值就是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的满足,或对于社 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二、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二、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和满足两个方面在人生的社会价值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 的,社会对个人的满足和尊重是第二位的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生 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的社会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个体的奋斗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 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人都是社会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人生的自我价值活动都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而是个人现实的社会价值活动 在他身上的显现一个人追求的价值目标的社会内容愈多、社会奉献精神愈 强、社会贡献愈大,他的自我价值就愈高 三、正确把握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方法三、正确把握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方法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是统一的人生的价值必须 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 价值,是一项重要的人生实践活动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至 关重要1、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 的精神支柱2、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3、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新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第四节第四节 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 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就是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影响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这一代人的 发展不能损害下一代人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能损害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健康 发展一、人和自然关系的实质一、人和自然关系的实质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也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与 自然之间真正的纽带是生产劳动人的生产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人正 是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了社会关系,反过来,人与人之间的社会 关系又极大地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 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二、自我生理与心理的关系二、自我生理与心理的关系 身心健康的标准在生理方面,要有强壮的体力和体魄,生理功能状态良好,身体发育匀 称,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
在心理方面,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自我评价客观,善 于与别人相处,能够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具有自我调节 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身心健康实现途径与方法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3、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4、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三、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一)成功交往的四条原则第一,平等原则第二,诚信原则第三,宽容原则第四,互助原则 (二)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第一,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第二,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第三,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 四、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四、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有科学地把握了个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协调好人与社会的关系, 才能更加稳妥地走好人生道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就实质而言,个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一方面,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个人并不是 被动地由社会所决定的,而是对社会有能动性2、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
就是使人与社会的联系总是处于积极的状态,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基本 优势3、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不可能离开社会, 而社会进步又必须依赖个人的劳动和创造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以自己的劳动和创造为社会作贡献 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责任感第四章第四章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一节第一节 道德及其发展道德及其发展一、道德的起源及其本质一、道德的起源及其本质 道德含义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 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并且通过生产生活实践体现出来,是人类特有 的一种社会现象 (一)(一) 、道德的起源、道德的起源 非科学的道德起源观:非科学的道德起源观:比较典型的有四种观点 1、道德起源于“天”的意志、 “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 2、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3、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4、人类的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性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的“自然起源 论” 科学的道德起源观:科学的道德起源观: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 的社会实践中。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人主观自生的,也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道德的本质(二)道德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会经济关系 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 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 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2、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 规范 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必然 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不同于政治、法律等其他意识形态的规范体系道德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不同于政治、法律等其他意识形态的规范体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第二,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第三,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具有广泛性 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道德同社会经济关系相比,是第二性的,被决定的。
但是道德一经产生 就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这表现在道德所具有的各 种功能及其社会作用两个方面一)道德的主要功能(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 和能力道德功能有:调解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激 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其中,调解功能是道德的最主要的功能 认识功能也是道德的主要功能道德其他功能都是建立在调 解功能和认识功能的基础之上的二)道德社会的作用(二)道德社会的作用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 生活和交往5、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三、道德的历史和发展规律三、道德的历史和发展规律(一)道德历史演变(一)道德历史演变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影响和制约道德的发展道德发展随着人类社会先后经历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 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而出现五种不同的历史类型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统一的社会道德是:团结互助、平等相待的关系,没 有阶级、没有对立。
奴隶社会形成了奴隶主和奴隶两种对立的道德,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的 奴隶主道德占统治地位封建社会主要是封建主道德和农民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封建主道德占 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种对立的道德,资产阶级道德占统 治地位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剥削阶级 已不存在,形成的社会主义道德不再是对立的阶级道德而且还有一部分先 进分子,践行共产主义道德 (二)道德的发展规律(二)道德的发展规律这个规律是:道德随着社会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