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年中学同步教学测试试卷.doc
7页《金太阳作业网》编制1201*年年**中学同步教学测试试卷中学同步教学测试试卷****测试试卷测试试卷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 分钟;命题人:xxx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一、单项选择1. 1941 年,邱吉尔在广播中说:“我的思绪回到了若干年前那时,俄国军队是我们抗击同一不共 戴天的敌人的盟军,他们坚忍不拔,英勇善战,帮助我们赢得了胜利 ”请选出“若干年前”英俄两 国曾经共同抗击过的“敌人” 【 】 A.法国和德国 B.德国和日本 C.德国和奥匈帝国 D.美国和土耳其2. 1919 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都 ( ) A 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B 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C 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D 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3. 1941 年 12 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这一战争的发动造成的后果中,最严重的是( ) A.日本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侵略范围扩大到最大 B.美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完全遭到破坏 C.日本和德国、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势力连成一片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达到最大 4. 二战爆发之初,西方小国担惊受怕!它们坐在岸上颤抖地说:“我们只要保持安静就会是安全的。
”(NEUTRALITY 意为“中立”)右图所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 A.西方小国认为其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 B.西方小国为自身安全意欲结成反侵略联盟 C.西方小国对英法等盟国失去信心 D.法西斯德国和苏联联合对外侵略 5. 联合国成立的基础是( ) 各国主权平等 B.大国强权政治 C.美苏战时同盟 D.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6. 20 世纪 30 年代,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最突出特点是( ) A.武力反抗侵略 B.具有反法西斯性质 C.革命政权被颠覆 D.建立反法西斯组织 7. 俾斯麦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 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取商业收入 ”这里的“两个大国”在一战前最有可能是指( )2A.俄国和奥匈帝国 B.英国和法国 C.法国和俄国 D.英国和德国 8. 1919 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 ,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 征服了欧洲……“威尔逊的原则能征服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各国 B.人们厌战,渴望和平 C.美国操纵的“国联“在欧洲影响深远 D. “十四点原则”较好地维护了欧洲的利益 9. 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 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 ) 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②越南战争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柏林危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0. 1950 年 9 月,美军在朝鲜中部登陆的地点是( ) A.汉城 B.平壤 C.仁川 D.板门店11. 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
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 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 A. 《辛丑条约》 B. 《凡尔赛和约》 C. 《开罗宣言》 D. 《波茨坦公告》12. 民国五年二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力(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 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赛二国之睚眦,於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 ……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投入战争,惟恐或后 ”这说明 ( ) ①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②意大利在战争前保持中立 ③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 ④一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 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了世 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 “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 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 A.苏联实力最强 B.罗斯福野心最大 C.美苏矛盾是主要矛盾 D.三国争霸意图显现14. 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塞尔维亚所进行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 B.欧洲战场上的西线进行的战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战略主动权转到协约国方面是在大战的第一阶段 D.1914 年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发动的阿拉曼战役( )《金太阳作业网》编制3A.由英军将领隆美尔指挥 B.首次粉碎了德军的图谋 C.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D.表明北非战事胜利结束16. 一战后美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目的是( ) A.协调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相互关系 B.削弱英法势力维持欧洲的均势 C.实现自由航行自由贸易的原则 D.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17. 1940 年 5 月 13 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 给大家。
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丘吉尔说的“我们的政策”是 指( ) A.绥靖政策 B.中立自保 C.对德作战 D.冷战政策18. 德国纳粹党制造的“国会纵火案”和日本少壮派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的共同点是 ( ) A.借此解散国会 B.窃取国家权力 C.强化独裁统治 D.挑起国内战争 19. 一位英国学者回忆道:“从德国电台中我起先只听到欢呼胜利的大喊大叫和恶毒的咒骂希特 勒相信宣传的力量,战争头两年里的成功超出了最大胆的期望” 德国在战争( ) 头两年之所以能如此成功,主要是因为 A.希特勒的宣传所产生的巨大力量 B.主要的反法西斯国家尚未联合起来 C.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D.德国狂热的民族主义所产生的力量 20. 1918 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一名德国中学历史教师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发表了震 惊世界的历史哲学名著《西方的没落》 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西方的没落”中 的“西方”应该是指( ) A.英国、法国、德国、奥匈 B.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C.英国、法国、德国、俄国 D.英国、法国、德国、日本 21. 华盛顿体系的形成意味着( ) ①欧洲为中心的政治格局开始动摇 ②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③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 ④美国开始和英国共同分享海上霸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 进入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发展的新特点是( ) A.逐渐形成了美国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B.逐渐形成了美国和苏联对立的两极格局 C.美国开始推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 D.大国间利益争夺和意识形态间矛盾交织在一起23. 斯大林格勒战役 ( ) A.旨在配合英军发动阿拉曼战役 B.使德军在苏德战场上首次失败 C.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24. 一战前的巴尔干地区出现危机的最主要原因是( )4A.石油资源丰富,战略地位显赫 B.巴尔干各民族之间纷争不断,文化、宗教差异明显 C.土耳其帝国长期压榨,灾难深重 D.欧洲列强纷纷插手、干预、争夺激烈 25. 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说“当交战双方战得难解难分时,……潘兴(1860—1948 年,美国 将军)率军到法国, ‘我们来了!’一句,表示了美国报答法国帮助其独立之恩,这是美国成为世界 巨强的第一次啼声” 。
潘兴率军到来加速了:( ) A.克里木战争结束 B.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C.普法战争结束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关系进入“缓和”高潮的标志是( ) A.美国总统尼克松访苏 B.欧安会的召开 C. 《赫尔辛基宣言》的签署 D. “尼克松主义”的提出27. 图 9 漫画反映的是苏德战场上发生根本转折的一次战役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是这 一漫画标题的是( )图 9 A. 《莫斯科郊外的烽火》 B. 《伏尔加河上的磨坊》 C. 《巴巴罗萨计划的丧钟》 D. 《照耀德国国会大厦的红星》28. 中东地区包括哪些国家与地区:①印度②越南③埃及④约旦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29. 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基础是( ) A.反对法西斯主义 B.谋求和平、民主 C.美苏实力均衡 D.两大阵营的对立30. 西班牙内战时,英国统治者说:“如果让现在正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 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就会是我们最 有益的朋友。
”这段话表明( ) A.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与法西斯主义没有利害冲突 B.英国统治者企图利用法西斯削弱社会主义力量《金太阳作业网》编制5C.英国实际上是西班牙内战的幕后操纵者 D.英国实际与法西斯国家结成了反西班牙联盟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一、单项选择 1.【答案】C 【解析】 【相关知识】一战、二战等知识 【解题思路】解题思路的关键是时间,若干年前发生了什么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英、俄、法结 成同盟和德、意、奥匈三国作战,故选择 C2.【答案】B 【解析】 3.【答案】D 【解析】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二战之初,西方小国认为其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水中的 两条大鳄,从鳄鱼背部的标志可以知道,其喻意是指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联合国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所以选 D 6.【答案】B 【解析】 7.【答案】D 【解析】略 8.【答案】B 【解析】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是打着和平的幌子,企图插手欧洲,称 霸世界,迎合了一战后欧洲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心理,故答案为 B。
9.【答案】B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 ,当时北约和华约针锋相对,美军发动越南战争, 排除①②,而在柏林和古巴问题上双方开始对抗,最后达成妥协,因此正确答案为 B 10.【答案】C11.【答案】B【解析】 12.【答案】C 【解析】略 13.【答案】D 【解析】苏、美、英三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抗击法西斯的主要国家,虽在反法西斯的基础上结 成了同盟,但都有自己的战后野心通过对话,依照次序,下一个国家都在力图掌握上一个国家, 获得最大的霸权,故答案为 D 项其他选项都与材料不符合14.【答案】C 【解析】战略主动权转到协约国方面是在大战的第二阶段 15.【答案】C 【解析】选项 A 中隆美尔是德国将军,B 项应该指不列颠战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 场的转折点,而非 D 项中的“胜利结束” 16.【答案】D《金太阳作业网》编制7【解析】识记课本中各战胜国参加和会的主要意图17.【答案】C 【解析】丘吉尔上台之后放弃原来英国推行的绥靖政策,主张抵抗德国的侵略 18.【答案】C 【解析】略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