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头市澄海区文峰初级中学学校五年发展规划(2020——2025).docx
35页汕头市澄海区文峰初级中学学校五年发展规划(2020—2025)汕头澄海区文峰初级中学前身是汕头开发区第五中学2013年9月新区政府为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建成了这所占地72.5亩,能容纳30个班的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现代化学校迁校伊始,我校和新区实验初中开展一体化办学,使得教师理念蜕变更新,课程整合日臻完善、课堂改革成效显著、名师培养走上正轨、学生素养全面发展,实现了办学水平大幅提升特别是2017年陈宝生部长到我校莅临指导;2018年汕头市教学工作会议在我校成功召开;2019年顺利承接全国第77届装备展观摩活动;2020年成功入选新区智慧教育基地校这不仅是对我校快速发展的肯定,也为我校再次跨越提供了动力!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落细落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国家教育意见精神,不断提升办学内涵,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突出文峰初中独特的办学特色,学校认真总结上一个五年成功的发展经验,充分听取全校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特制定《汕头澄海区文峰初级中学发展规划(2020——2025)》。
一、学校发展的基础分析(一)现状分析回顾学校七年来的发展,在以下六个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今后发展的基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教育即服务、质量即生命、特色及品牌”的办学理念,“课堂教学问题化、课程创生个性化、智慧教育信息化、开放办学社会化、开拓视野国际化”的办学模式,“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文化兴校”的价值取向以及“德育为先、教学为本、课程为重、生活为源”的教育发展路径,夯实了学校稳健发展的理论基础2.坚实的党建引领:以我校党支部“红心文峰”优秀党建品牌为指引,落实思政课德育主渠道作用,弘扬“我是党员我当先”的精神及行动实行“党建+”融入式党建工作法,实现党建全覆盖,使党建工作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这些都为加快我校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3.卓有成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以“唤醒激励+项目驱动式校本培训”机制及“课改、教研、师训三位一体”作为主要经验的文峰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正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为学校的良性发展创造了条件4.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成功移植实验初中“学科、健美、启智、润德”课程体系、分层走班制的课程管理模式以及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个性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环境。
5.丰富多彩的学生系列自主活动:以系列润德活动、社团课程、六大节日、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学生自主活动,拓展了学生学习领域,丰富了学生学习经历,促进了学生的个性成长二)学校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生源劣势短时间内难以改观伴随着新区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外来务工子女逐渐占据学校的主要生源主体,作为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本地居民子女的发展水平良莠不齐家庭教育环境和家长对子女教育关注度远远不够;学区内所属小学办学水平较之区内其他小学有较大差距,学生学业水平和习惯养成都亟待提高家长教育和协同学区内小学办学水平提高是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2.学校发展进入高原期经历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奋斗激情和工作热情出现了懈怠,存在着自满,对于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提升抱有畏难情绪,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的动力不足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目前存在教师素养的发展不能满足学校高位发展的需要这一主要矛盾一是我校名优教师队伍很薄弱,名优教师数量偏少;二是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部分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技术也呈落后趋势三是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薄弱,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创新的能力不能匹配教学发展的要求。
4.学校精致管理的水平急需提升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校园文化等方面,学校存在着管理粗放,不精不细不实不新的问题,制约着学校向更高水平现代化学校的方向发展二、工作方针和总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推动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争取用五年时间,形成以国家及省市级优秀教师和名师为核心的精良的教师团队;培养善于实践创新、全面健康发展的优秀学生;形成科学、高效、灵活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和独具特色的优秀校园文化同时,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为目的,启动“十大工程”1.实施党员当先的“党建引领工程”2.实施高效管理的“PDCA工程”3.实施教师专业发展的“未来教师工程”4.实施立德树人为本的“润德教育工程”5.实施深化课程改革的“质量建设工程”6.实施五育并举发展的“艺体强身工程”7.实施教育信息化融合的“智慧教育工程”8.实施提升学校气质的“校园文化工程”9.实施携手共育未来的“家校合作工程”10.实施建设温馨家园的“后勤管理工程”三、具体目标1.“党建引领工程”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创建“标准化党支部”为抓手,坚持“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我是党员我带头”精神,通过“三述”、“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培养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良、勇于担当的党员队伍,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加快我校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以我校党支部“红心文峰”优秀党建品牌为指引,落实思政课德育主渠道作用,引领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德育工作和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加强党建创新探索实行“党建+”融入式党建工作法和党员“1带2”帮扶模式,实现党建全覆盖,使党建工作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打造党建联盟体做好“双报到”工作和“三联建”工作,加强和社区党组织的联系,拓展党建渠道,延长党建手臂2.“PDCA工程”目标通过梳理学校制度和部门职能、推动表格化管理等措施,实现学校管理流程再造升级,简化管理制度,明晰部门职能、清理无效劳动、明晰发展路径,做到“顶格协调、闭环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任务到事、责任到人”使每一位教职员工、每一个职能部门树立闭环意识,养成闭环思维,形成闭环管理习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朝着精细化发展、阶梯式提升、高品质呈现的方向不断前进3.“未来教师工程”目标在未来五年内,教师的信息技术化水平、教育教学执行力、课程开发能力、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智慧教育的能力等大大提升形成高素养、高水平、高标准的教师团队,出品牌教师、品牌学科、品牌课程个性化形成:一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特质相结合二是每名教师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得到个性化发展信息化提升:一是教师应不断提升个人信息素养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成为推动智慧教育信息化变革的主要力量。
二是教师应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理念,当好学生数字化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与帮助者品牌化打造:一是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品牌化;二是智慧教育下骨干教师特色成长品牌化4.“润德教育工程”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坚持全员育人、管理育人、生活育人、实践育人建设一支有思想、有爱心、有能力、有创新的班主任德育队伍建立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富有文峰特色的润德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增强德育有效性,促进德育创新性,落实德育体系化、常态化发展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激活各学科的德育内涵,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巩固“平安校园”创建成果,确保校园安全,师生平安整合学校内外教育资源,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5.“质量建设工程”目标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创新研究,着眼于自主学习、启发思维、拓展深化、探究创新和团队合作,构建“问题导学信息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问题导学的滚动式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育人效率,引领学生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强化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功能,做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学科骨干教师,形成4个以上优势教研组群体,市级骨干以上教师占全校教师比重30%以上。
力争出2-3项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打造体现自主与合作、对话与探究、体验与创新的优质丰富的文峰课程文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教师能自主设计课程板块并设定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特色和地域文化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依托我校国际人文交流学校“国际理解教育”课题,积极探索国际理解课程优化移植的新途径;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理念和组织形式,完善科学、合理的师生评价体系;建立更为有效的评价激励制度,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发展共同体6.“艺体强身工程”目标贯彻中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从“奠基幸福人生”的高度出发,开足开齐体育美育课时,加强艺体教育素养提升培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上下午大课间锻炼、春秋两季体育节等活动,丰富学生体育锻炼的形式和内容通过艺体校本课程开发、艺体模块教学等建设,尊重学生意愿、遵循教育规律,培养特色人才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艺体比赛活动,以目标驱动的方式,推动学校艺体工作上台阶、出成果、创品牌以艺体发展评价改革为抓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素养,练就强健的体魄7.“智慧教育工程”目标在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的大框架下,依据汕头澄海区教育和体育局智慧教育重点工作安排,借助区教体局基础设施环境升级、“互联网+教育”平台建设、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因材施教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提升、信息素养提升“六大行动”,经过五年的跨越式建设与发展,到 2025年,全面建成“智慧课程、智慧课堂、智慧环境、智慧管理、智慧师生”五位一体的智慧教育发展模式,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
8.“校园文化”工程目标以创建汕头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为契机,把汕头市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六性三统一”的指导思想,作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同时,从显性文化、隐性文化两个角度,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为抓手,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打造“培养举止文明、人格健全、道德高尚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中国人”育人目标9.“家校合作”工程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活动和管理的参谋、监督作用,为家长、社区支持参与学校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增加学校办学的透明度,增强社会对学校办学的监督力度,提高学校的“公信”度,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引导家长和学校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优势,使之与学校教育互补互促帮助家长加强自身修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教育水平10.“后勤管理”工程目标学校后勤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近年来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勤工作规范化、校产管理电子化取得的管理成果,不断健全和完善后勤工作方面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强化各项服务的过程管理;继续强化后勤员工素质教育常规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打造智慧校园;发挥全国节约型示范校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积极探索后勤服务后勤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在工作中不断总结,逐渐完善和提高,努力做好做优。
四、实现目标的措施(一)党建引领学校发展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决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秉持“围绕中心抓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