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7课复习提纲.doc
4页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7.1 走近法律1、一个现代公民成熟的标志是什么?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是一个现代公民成熟的标志P85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规矩)?(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P863、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P864、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P87(1)道德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2)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3)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5、法律有哪些显著的特征?(为什么说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P87与道德、纪律相比,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我国法律的本质(性质)是什么?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P897、我国法律在生活中有何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生活离不开法律?)(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同时,它还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P89(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①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②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④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P908、我们对待法律,应持什么样的态度?(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法律意识?)(1)学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2)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3)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P90 7.2 法不可违1、我们为什么不能违反法律?(1)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不违法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则,尤其不能违反法律。
P91(2)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P932、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不违法P913、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P93(1)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2)类别: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①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②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依据社会危害性的轻重分为: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犯罪(也叫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表格归纳:违法行为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类型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违法情节轻微)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犯罪(严重的违法行为)4、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因此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P935、什么是刑法?刑法有什么作用?P94(1)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2)我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6、什么是犯罪?犯罪具有哪三个基本特征?P94~95(1)概念: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2)犯罪的基本特征(判断罪与非罪的标准):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7、什么是刑罚?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P958、刑罚有哪些种类及其特点?P95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1)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①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②主刑的使用特点是:只能独立运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2)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①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②附加刑的使用特点: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使用,又可独立适用9、拓展: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一般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较小,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犯罪的情节严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
2)联系: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陷入犯罪的泥沼7.3 防患于未然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就不会作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P972、如何认清犯罪的危害?P98(1)违法犯罪所付出的代价极大,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2)我们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那种认为我年龄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3、列举未成年人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P99~100“相关链接”4、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有什么联系?这对我们有何启示?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P100[《复习指南》例题]P39-45-(2)王某的行为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对你有何启示?5、未成年人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青少年怎样才能做到防微杜渐?) (1)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P99(2)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P1006、为什么要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P997、拓展: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的警示语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8、拓展:对不良行为的矫治方法(建议/出谋划策)(1)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正确对待家庭、学校的教育,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的习气,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2)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要给予更多的关怀3)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引导4)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9、拓展:法制教育活动(1)活动形式: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法制讲座、法制宣传图片展、法制报告会等2)活动主题: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尊严;法在身边;增强法律观念,促进社会和谐等10、拓展:从不良行为发展到犯罪这一过程,说明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1)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陷入犯罪的泥沼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2)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11、拓展:犯罪行为有什么危害?①对社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治安②对他人: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他人人身、财产上的损失③对家庭:破坏家庭和谐,使家庭成员经济和精神造成损失④对自己:荒废学业,失去自由、影响自己的前途12、拓展: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①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缺失②未成年人自身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抗诱惑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