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6.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教案.docx
8页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6.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教案课题名6.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深入理解密度,特别是对公式的理解与计算2.掌握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以及使用量杯(量筒 )测量体积的方法二、科学思维通过量筒或量杯的使用,间接测固体的体积,学会等量替换的科学思维三、科学探究学会测量物质的密度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四、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和密度的概念有深刻的认识养成乐于探究的意识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教学重点掌握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的方法教学难点测量不同状态物质的密度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天平、量筒、食盐、小石块、烧杯、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你能判断苗族姑娘所佩戴的银色饰物是什么物质吗?生产、生活中常要知道某种物质的密度,那么如何进行测量呢?只要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就能算出物质的密度二、新课教学(一)量筒的使用教师展示一个量筒(或量杯),告诉学生用这个量筒(或量杯)就可以测量水和塑料块的体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量筒(或量杯)的结构.生:量筒(或量杯)上有单位毫升(mL)、刻度值.教师提醒:1mL=1cm3.不同量筒(或量杯)的最小刻度值可能不同,大家在使用之前,先要看清楚,以免读数时弄错了.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多媒体课件)量筒和量杯是用来测液体体积的工具.量筒或量杯的壁上均有刻度,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分度值,表示量筒或量杯的精确程度.通常情况下,还标有100mL、200mL或500mL等字样,这些字样均表示量筒或量杯的最大量程,即最多能测量的体积是多少毫升.在使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无论液面下凹还是上凸,测量者读数时其视线都应与凹面的底部或凸面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好,下面请大家思考,如何用量筒量取体积为50mL的水.请几位同学上台给大家演示.学生上台操作演示,教师和学生评判.教师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纠正.同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正确和错误的读法让学生判断.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液面的凹液面相平齐(注:如果是凸液面,则视线与凸液面相平齐).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乙、丙图错在哪里?会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教师请三位学生演示乙、丙两种操作,并引导学生分析,然后作出总结:乙图读数导致测量结果偏大,丙图读数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既然量筒可以测量出液体的体积,那么不妨由乌鸦喝水想到利用固体排开液体的方法间接测量出排开液体的体积便知道固体的体积.下面请大家思考如何利用量筒测量出这个不规则小固体(塑料块)的体积.学生思考和讨论.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如何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如何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多媒体课件)利用量筒或量杯测量不规则小固体(塑料块)的体积(排水法):①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正确读出水的体积V1;(如图甲)②将待测小固体用细线拴住,轻轻地浸没于量筒内的水中;③正确读出水面上升后的总体积V2;(如图乙)④计算被测小固体的体积:V=V2-V1.注意:①取水要适量,使塑料块放入后既能完全没入,同时又不会超出刻度线之上;②为了便于操作,用细线系住塑料块轻轻地放入量筒中,以防水溅出或砸坏量筒;③所测固体既不吸水又不溶于水(如海绵、软木块、蔗糖块等不能用排水法测量体积),更不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如金属钠).(二)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要测量物体的密度,需要测出它的质量和体积。
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液体的体积V直接测量测量盐水的密度 器材:天平、量筒、烧杯、食盐、水原理:𝜌=𝑚/𝑉实验步骤: 将一杯盐水因溶入不同质量的盐而密度不同自己用盐和水配制一杯盐水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所示,总质量m1= g 2.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如图所示,盐水的体积是V= mL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如图所示,总质量m2= g则盐水的密度𝜌=𝑚/𝑉= g/cm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杯和盐水的质量m1/g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盐水的密度ρ/g·cm-1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器材:天平、量筒、小石块、细线、水原理:𝜌=𝑚/𝑉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如图所示,质量m= g。
2.在量筒中装适量的水,测量水的体积V1= mL3.用细线系好小石块,将小石块慢慢浸入量筒的水中,测出小石块和水的体积V2= mL则小石块的体积V=V2-V1 = mL则小石块的密度𝜌=𝑚/𝑉= g/cm3小石块的质量m/g量筒水的体积V1/cm3量筒中小石块和水体积V2/cm3小石块的体积V=(V2-V1)/cm3小石块的密度ρ/g·cm-1误差分析:如果小石块吸水,所测得小石块的体积比真实体积偏大还是偏小?所测得密度值是偏大还是偏小?误差分析:如果小石块吸水,所测得小石块的体积比真实体积偏小,所测得密度值是偏大误差分析:怎样减小测量误差?误差分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正确的测量顺序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由于有些液体粘性,粘附在容器壁上,造成测量结果偏差很大想一想 我能行 1.怎样测量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的固体的密度?2.怎样测量溶于水的固体的密度(例如食盐)?3.怎样测量吸水的固体的密度(例如砖块)?三、课堂小结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并动手操作了密度的测量,知道测量密度的原理:ρ=m/V,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物体的体积,当然如果是规则物体的体积还可以用刻度尺测量.实验中关键是设法测量物体的体积,同时为了减小误差,考虑实验方法的合理性很重要,尽量做到使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为好.总之,密度的测量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实验,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请大家加强练习,熟悉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好,谢谢大家!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本节内容属于实验探究,要求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和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测量的过程中,进行测量方法的归纳.2.本节内容可以从探究的全过程进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与合作.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实验,能够互相交流实验方法,并尝试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说出自己实验的优点与不足,总结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及时表扬.3.冲破教学大纲的教学模式,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积极地诱导学生猜想、设计、进行实验,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氛围,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物理思维和实验能力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4.在处理“想想做做”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彼此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5.通过对身边物品密度的测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体现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第 8 页 共 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