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13597920
  • 上传时间:2022-10-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87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事物能否被感知,首先取决于学生的过去经验,因此, 要使学生清楚地感知新教材,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 观念,以便向学生提供恰当的新观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普 通教育学读书笔记,欢迎借鉴,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该书所阐 述的学校管理制度、道德教育的理论以及教育目的等,从其 政治方向来说,是为“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服务的,但是, 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 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 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 义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 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普通教育学》是从绪论开始的在绪论里,赫尔巴特 着重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他指出,“教育学 是教师自身所需要的一种学问,但同时他亦必须谙于传授它 的知识的方法这就是说,教师必须学习并掌握教育科学 的知识,进而遵循教育原理的要求来施教而教师要做好教 育工作,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正如赫尔巴特所说的,“我 曾要求教师有科学与精神的力量而对于一个教师来说, 应该学习心理学。

      因为“人类活动的全部可能性的概要,均 在心理学中从因到果地陈述了如果教师深入观察人的思 1想、感情,有了心理学的一般知识,“那末,教育者所应注 意的事项,一定像一张地图展开在他的面前,或者可能像一 张城市建筑计划蓝图一样,在这张图上所有方向相同的线条, 都准确地交织成相同的角度,使得看的人不需要准备就可以 一目了然可见,教师认真学习心理学是十分重要的在该书的绪论中,他还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 育目的与作用等问题在绪论之后,《普通教育学》分三卷分别阐述了对青年 一代进行教育的各种问题在第一卷里,赫尔巴特说明了教 育的一般目的,基中包括对儿童的管理及“正式的教育” 在第二卷里,他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并且以“兴趣说” 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与学科设置,以及各门学 科在智力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他在“多方面兴趣”这个论 题下,阐述了 “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结果”的一般原理 可以说,他在“兴趣的多方面性”这个总题目之下阐述了他 的全部教学论思想这一部份是《普通教育学》一书的核心, 也是比较有价值的部份在第三卷里,赫尔巴特说明了性格 的道德力量他认为,人的性格与人所受的教育、社会环境 以及人的健康是互相制约的。

      在上述三卷中,值得我们特别 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一)儿童的管理;(二)教学理论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第一卷的第一章里详细地论 述了儿童管理的理论必须明确地指出,他是以“性恶论” 的思想为指导来阐述关于儿童管理的问题的他认为,儿童 生来“有一种处处驱使他们不驯服的烈性”,“还有一种盲目 冲动的种子这样,儿童就不守“秩序”显然,这种看法 是一种唯心主义的遗传决定论实际上,儿童并不存在先天 “不驯服的烈性”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目的在于尽力加强 对儿童的活动的控制,所以他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 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 是,他论述加强对儿童的管理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他一再说 明,学校教师加强对儿童的管理,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存在 于儿童身上的“冲动”与“欲望”的“种子”的发展,“不 致是反社会的方向”的,是“避免社会本身所陷入的争执状 态的那种冲突”的在“儿童管理”这一章中,赫尔巴特说明了管理的方法 其中主要有:“惩罚的威胁”、“监督”而辅助的方法是“权 戚”与“爱”在他看来,“一切管理制度首先采取的是惩罚 的威胁”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手段”教师利用这种管理手 段有助于提高管理的“效果”。

      不过,教师要注意的是,在 “压制、强迫、惩罚时,某些精细的差别需要注意”而在 运用“压制”的方法时,教师要“冷静、简明、无感情” 很明显,这是封建的等级思想在师生关系中的反映在他看 来,有一部分儿童不怕威胁,而大多数儿童是经不住威胁的, 所以要用监督的方法监督业已被认为是儿童管理中绝不 可少的部分”而教师加强对儿童的管理和监督的目的是“要 造成一种守秩序的精神儿童在学校时只有“安分守已”, 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果放任儿童撒野,不予监督,不予 教养,那么,是不能“培养成伟大人物”的十分清楚,他 是从教育的目的角度来看待对儿童管理的方法的对儿童进 行管理的第三种方法是命令和禁止赫尔巴特指出,命令是 儿童要绝对服从的,所以命令和禁止要具体第四种管理方 法是“惩罚”赫尔巴特提出的惩罚方法有:“罚站”、“禁止 用膳”、“警告”、“剥夺自由”、“体罚”等然而,赫尔巴特认为,“在经常监督的压力之下成长的 人们,不能希望他们多才多艺,不能希望他们有创造的能力, 不能希望他们有勇敢的精神,不能希望他们有自信的行为 于是,他提出管理儿童的辅助方法是“权威”和“爱”因 为“人心屈服于权威,权威能拘束心的出乎常轨的活动,因 此在压制一种倾向于邪恶的、正在成长的意志,权威可以有 很大的用处”。

      由此看来,在对儿童管理中,借助教师的权 威也是十分必要的而从师生的关系来说,“爱可以使师生 的关系和谐教师要“爱”学生,把自己的“心分授以儿 童”,这样,教师就要“深入到儿童的感情中去”,并设法以 某种特殊的方式使学生的情感接近自己的情感,如果做到这 一点,那么,教师对学生施教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在上面已经指出,赫尔巴特在“多方面的兴趣”这 个论题下阐述了他的教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五个主要 问题:(1) 教学论的心理学基础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 里谈到教学论的心理学基础这个问题时,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的有以下四点:第一点就是什么是“观念”在赫尔巴特看来,“观念” 是意识活动的最基本的要素,同时,它也是人们认识的对象 由于他认为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的“实在”组成的,而且这些 “实在”的自身是不可认识的至于人的心灵,它也是宇宙 中无数“实在”的一种这样,人所认识的只是“心灵”和 其他“实在”发生的关系而构成心灵内容的各种观念从这 个角度来看,观念就是知识他的教学论,实际上就是阐明 “观念”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原理的但是从他的德育理 论来看,“观念”所指的并非“知识”,而是人们对于事物、 社会制度等的看法。

      由此看来,在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中, “观念”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具有多方面的内容的,应该根据 他所论述的问题及其性质来判断其真实的含义第二点就是什么是“统觉”从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 学》一书中所论述的教学原理来看,所谓“统觉”,就是新 旧知识互相融合的过程可以说,赫尔巴特是以“统觉论” 为根据来阐述“启发式”教学法的他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考 虑学生已经获得的观念,并以类似的观念来“启发”“诱导” 其它观念的“再生”,正是在新旧观念互相“融合”、“同化” 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新知识第三点就是关于“观察”、“注意”、“想象”、“思维”在 教学中的作用问题他从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经 验及其对学生的观察、注意、想象、思维在教学中的见解是 有价值的他认为,让儿童对事物进行观察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官能上的印象”是最深刻的鲜明的而教师在引导 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时,要特别注意观念的清晰性但是, 在教学中有些事物是学生看不到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除 了运用图画、教具等直观手段外,要运用描述的方法,通过 描述来“唤起”旧观念在这里,教师必须“慎重注意于其 想象”,特别是在美育的鉴赏活动之中,更要注意这一点 可是,要让学生掌握理性的知识,教师就要注意学生“深思” 这个环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勤于用脑思考,他们才能 掌握一般的科学原理然而,一般科学原理是建立在对个别 事物的认识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事物时, 要有一个“层次”,则让儿童先认识个别的事物,然后把各 个个别的事物“联结”起来,通过较高级的“致思”作用而 认识事物的整体第四点就是赫尔巴特在论述他所提出的“教学阶段”的 理论时,主张把教师的活动、学生的心理活动以及教师所运 用的教学方法统一起来加以论证这是他在关于教学过程的 理论方面应用心理学知识的具体表现我们清楚地看到,他 运用儿童的注意、期待、思维等心理活动来说明各个教学阶 段的区别,其目的在于使他的教学理论具有“科学性”应 该指出,他这种尝试在教学论史上是有重大意义的2) “多方面的兴趣”的意义赫尔巴特力图所教学原 理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在他看来,培养儿童的兴趣, 与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及正 确地安排普通学校的课程这些问题都是直接联系着的于是, “多方面的兴趣”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赫尔巴特的教学论的核 心,他以“兴趣说”为中心论述了教学论中很多重要的问题首先,赫尔巴特说明了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他认 为,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的兴趣”是学生意识活动的“内 在动力”。

      他明确地指出,“因为我们有兴趣,我们内心是主 动的这就是说,学生如果有多方面的兴趣,就能使他主 动地去追求知识,这样,从学生的心理活动来看,兴趣能过 渡到“欲望”或“意愿”同时,由于“兴趣是在注意中展 开的”,于是学生就能产生“专心的活动”,一心钻研课业, 使自身也“浸沉于其中”由于爱好而占有人的心灵”,学 生就能有效地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赫尔巴特认为,“知识是在观念中摹写在它前面的东西” 各种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材、直观教具等包含着无数的观念 从赫尔巴特的“统觉论”的观点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各种 新观念被旧观念所吸收、融合的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是与学生 的兴趣分不开的人们由于对“外界实物”发生兴趣,于是 “外界实物”新引起的表象与儿童意识中的旧观念就联系起 来随着儿童心理的变化,当人们进一步探求事物的本质时, 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而这时心智则要“静思”由于“知 识对象的范围包括自然和人类”,因而儿童的心智随着他们 的学习范围的逐步扩大就涉及自然与社会的现象并探求其 实质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往往想进一步了解新的东西,“于 是欲望即从兴趣中产生”而当人们运用他们的知识时,兴 趣表现为行动可见,赫尔巴特是根据注意一一期望一一要 求一一行动”这个发展过程来说明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的。

      其次,赫尔巴特说明了培养学生的多方面兴趣与对他们 进行道德教育的关系在《普通教育学》中,当他谈到儿童 的“德行”问题时,就在论述“多方面的兴趣一一道德性格 的力量”中论证了培养学生具有多方面兴趣对于形成学生的 品格、养成“善”与“正义”的观念的意义他认为,培养 学生具有“多方面的兴趣”,这是教育目的的一个方面在 他看来,“多方面的兴趣”,就是“多方面的匀称的兴趣”, 学生有了“多方面的匀称的兴趣”,他们就能够通过学习而 获得广泛的知识,从而明辩“善”和“恶”以及“正义”的 观念,并形成人的性格,这就是他所说的“多方面的兴趣一 一道德性格的力量”的内容再次,赫尔巴特根据“多方面的兴趣”的理论,建立了 一个包括广泛学科的课程体系他认为,“多方面的兴趣” 与学科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六种:第一种是经验的兴趣赫尔巴特认为,“人由于经验而 达到知识”,所以经验的兴趣这是知识之源第二种是思辩的兴趣赫尔巴特认为,人由于“深思而 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所以他特别注意思辩的兴趣这个问 题思辩的兴趣比经验的兴趣是进了一步了他举例说,人 对所仰望的天空发生了兴趣,这就是属于经验的兴趣如果 人们在观察天空的基础上,进而研究星辰起源等问题,这则 属于思辩的兴趣。

      与思辩的兴趣相适应的学科是逻辑、数学、 文法等第三种是审美兴趣赫尔巴特说明,审美的兴趣是从美 的自然界、优美的艺术品以及人的品行中引起的儿童如果 具有审美的兴趣,则他们的心灵就会向往美的事物与审美 的兴趣相适应的学科是图画、唱歌、文学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