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凝土浇筑后阶段技术方案建筑施工.doc
3页混凝土浇筑后阶段技术方案_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后阶段技术方案提要: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12h后加以覆盖和浇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不得少于7h,对掺用缓凝剂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文章来源 www.fdCE 混凝土浇筑后阶段技术方案 混凝土自然养护 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12h后加以覆盖和浇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不得少于7h,对掺用缓凝剂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h;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对立面可以采取涂刷养护剂的办法进行养护,对楼板夏季高温时增加浇水次数并要保证表湿润,用塑料布覆盖严密,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严防混凝土裂纹的出现 混凝土结构尺寸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4-10: 表4-10允许偏差项次 项目 检验方法 (mm) 1 轴线位移 承台基础 10 尺量检查 墙、柱、梁 5 尺量检查 2 标高 层高 ±5 用经纬仪检查 全高 ±30 用经纬仪检查 + 15, 基础 尺量检查 3 截面尺寸 -10 墙、柱、梁 ±5 尺量检查 4 柱、墙垂直度 每层 5 用2m 托线板检查 全高 30 用经纬仪检查 5 表面平整度 8 2m 靠尺和塞尺检查 6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偏移 10 尺量检查 预埋管、预留孔板中心7 5 尺量检查 线位置偏移 8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偏移 15 尺量检查 1技术资料整理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试验员根据混凝土配合比申请单、通知单上的各项数据填写混凝土试块试验委托单后,将技术资料交给技术资料员。
这些技术资料包括:混凝土合格证、混凝土配合比申请单、通知单、混凝土开盘鉴定、水泥出厂证明及复试报告、砂试验报告、碎(卵)石试验报告、掺合料试验报告、外加剂原材证明及检测报告等,如冬期施工还应有测温记录 技术资料员负责整理以上资料,并由质量员将一整套资料报监理验收如以上资料不完整或错误,资料员将整改意见反馈给现场调度或主管混凝土的责任工程师,由其负责通知搅拌站补充或整改资料 2试验室台帐资料包括 混凝土坍落度测试记录、混凝土试块制作记录(包括标准养护、同条件拆模等不同用处的试块)、混凝土养护室温度、湿度记录、混凝土同条件试块(拆模用)抗压强度试验报告等由项目试验室 负责整理好从试验室负责整理好从试验室返回的各种试验技术资料,上报技术资料员 3拆模申请制度 为保证混凝土强度和养护质量建立拆模申请制度拆模应提出申请,相关责任师认真审核后批准方能拆除模板及支撑模板拆除按有关施工规范和方案的规定,结合季节天气情况,由质量总监和批准后方可拆模能否拆模必须依照同条件试块试压后的强度报告,冬期施工时侧模的拆除必须达到4.0mPpa 以上,常温施工时侧模拆模的强度必须达到1.2MPa 以上;顶板的拆除视板的跨度,跨度在2-8m间的同条件试块强度值必须在75%以上。
4拆模后质量会诊制度 为确保检验混凝土拆模后综合效果,提高下一混凝土浇筑质量循环的施工质量,建立拆模后的混凝土质量会诊制度 在每个楼层模板全部拆除后,由质量部门组织项目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及相关部门参加,共同对拆模后的楼层进行检查分析原因填写“混凝土工程质量会诊表”同时由混凝土施工员准备好每层楼的施工简图以标明出现问题的部位并提出处理措施以书面形式在生产例会上、质量例会上通报并下达执行,减少和预防质量通病的出现, 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 对混凝土表面出现的缺陷不得随意修补,应按质量事故处理程序报项目部和监理,经鉴定后再作出处理和修补措施文章来源 www.fd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