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PT复试(3期)工艺试卷.doc
6页―1-图 1 在制聚合釜示意图一、综合题:(50 分)某在制 LF48 型聚氯乙烯(PVC )糊树脂聚合釜示意图如图 1 所示(剖面图) 其产品编号为 0420,规格为φ2680×7524×(16+3) ,基层母材壁厚为 16mm,复合层壁厚为 3mm,基层母材材质为 Q345R,复合层/堆焊层材质为0Cr17Ni12Mo2(旧牌号 316) ,设计图样规定要求进行 100%检测该在制聚合釜检测前内表面存在少量油污及固体污物,现场环境温度约为 5℃现有检验检测设备材料如下:1)检验设备:水源,电源,喷砂装置,振动光筛,超声波清洗器,蒸气除油装置,碱洗槽,渗透液涂、刷、喷装置,干燥箱,喷粉柜,便携式渗透检测设备,固定式渗透检测设备,黑光灯,白光灯等2)检测用材料:渗透液:ZB-2、ZY11 、ZY21 、ZY22 、ZY31D、ZY41D、SY-B、HY21D、HY31、HY41D、985P12.985P14、QC-RS、DPT-5 渗透液、HD 渗透液、SM-3 渗透液等;去除剂:ZR-10B、9PR12、QY31、QC-BX、DPT-5 清洗剂、HD 清洗剂、SM-3 清洗剂、水等;显像剂:9D4A、9D15、9D75、ZP-4B、ZP-9F、QC-XS、DG-1、DG-2、DPT-5 显像剂、HD 显像剂、SM-3 显像剂等;预、后处理剂:三氯乙烯、丙酮、汽油、煤油、乙醇、碱洗液、酸洗液、水等。
3)试块:A 型、B 型、C 型等;4)黑光辐照度计、白光照度计、荧光亮度计等;5)辅助器材:不锈钢钢丝刷、压缩机、温度计、角向磨光机、干净不脱毛棉布等针对该在制聚合釜具体状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应在何时对该设备实施无损检测?(6 分)答:(1)应当经过形状、尺寸及外观检查,合格后再进行无损检测;(3 分)―2-(2)拼焊封头应当在成形后进行无损检测,如果在成形前已经进行无损检测,则成形后还应当对圆弧过渡区到直边段再进行无损检测;(3 分)(3)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当至少在焊接完成 24 小时后进行无损检测,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当在热处理后增加一次无损检测 (有此条不扣分)2、按照 GB150.4-2011《压力容器 第 4 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 ,该设备哪些部位应进行哪种表面无损检测?合格级别是如何规定的?(6 分)答: (少 1 条扣 1 分)(1)堆焊表面;PT/I(2)复合钢板的覆层焊接接头;PT/I(3) (所有)接管与接管对接接头、接管与高颈法兰对接接头;内 PT/I+MT/I(4)先拼焊后成形封头上的所有拼接接头;MT/I(5)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检测的接管角焊缝。
内 PT/I+外 MT/I3、对受检表面施加渗透剂前进行表面准备和预清洗的基本要求是什么?(4 分)答:1)任何可能影响渗透检测的污染物必须清除干净,避免堵塞缺陷开口;(2 分)2)同时,又不得损伤受检工件的工作功能 (2 分)4、请你比较不同渗透检测方法对该设备内表面开展渗透检测的适应性你认为哪些渗透检测方法适用于本设备?(10 分)答:1)渗透:选 I 类能够满足较高灵敏度要求;选 II 类基本能够满足灵敏度要求;(2 分)2)去除:由于堆焊层、焊接接头受检面积较大,A 法灵敏度能够达到要求、效率高;B/D 法难于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且效率低、操作复杂;C 法灵敏度较高但成本高、效率低、操作人员要求高;(3 分)3)显像:d 类灵敏度较高、效率高、操作方便;水基湿式 b/c 类效率低、技术难度大不适用;有限空间、着色 a 类干粉不适用 (3 分)适用于本设备的方法有:IA-d;IC-d;IIC-d;IIA-d (灵敏度较低慎用) (有 2 种即可,2 分)5、对该设备实施渗透检测时是否需要使用 B 型试块?B 型试块的用途是什么?何时使用?(6 分)答:1)需要1 分)2)主要用于检验渗透检测剂系统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
2 分)3)下列时机使用:(3 分) 使用新的渗透检测剂、改变或替换渗透检测剂类型或操作规程时,实施检测前应用 B 型镀铬试块检验渗透检测剂系统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 一般情况下每周应用 B 型镀铬试块检验渗透检测剂系统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 检测前、检测过程或检测结束认为必要时应随时检验―3-6、现场检测时先前使用的显像剂用完后,能否换用相同厂家、不同类型的显像剂?为什么?如确需混用时应如何处理?(6 分)答:不能;(2 分)原则上只能采用同一厂家、同族组的产品;因为不同族组的渗透检测材料可能不兼容,最终使渗透检测无法进行;(2 分)如确需混用,则必须通过(试块)验证,确保它们能够相互兼容且有所要求的检测灵敏度2 分)7、观察渗透检测迹痕显示时,对于有怀疑、难于作出明确解释的细小显示应该如何处理?(6 分)答: 1)擦去显像剂直接观察;(2 分)2)重新显像、检查;(2 分)3)必要时从预处理开始重新进行检测步骤 (2 分)8、如对该设备 A 类焊接接头坡口进行渗透检测抽查时,在坡口表面平行于复合板表面方向的基层与复合层界面附近发现一处长 10mm 的线性显示(如右下图所示) ,应如何定性、记录和评级?应如何处理?(6 分)答:1)线性显示性质可初步确定为分层;(2 分)2)用直尺测量缺陷显示尺寸并用草图标示显示,编号记录位置;(1 分)3) 评级:应评为 IV 级(按 GB150.4-2011 第 6.3 条:不允许) ;(1 分)4)应进行修磨,修磨后堆焊,并经 PT 重新检测,直至合格。
(2 分)―4-二、工艺题(50 分)针对综合题所述在制聚合釜的实际情况,现依据 JB/T4730.5-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 5 部分:渗透检测 》标准对内表面堆焊层、焊接接头进行 100% 渗透检测,检测灵敏度等级为 3 级,质量要求为 I 级合格请按 IIC-d 方法编制完成下列渗透检测工艺卡已有的渗透检测剂、设备及设施具体如下:(1( 已有的渗透检测剂型号如下(但不限于):渗透剂:OD-2800-I、OD-2800-II 、OD-2800-III,,DPT-5 和 DPT-GIII 美柯达牌,HD船牌,GD 金晴牌, HP-ST 宏达牌, ZY 和 HY 系列德高牌等;清洗剂:水;DPT-5/DPT-GIII 美柯达牌,HD 船牌,GD 金晴牌,HR-ST 宏达牌等;显象剂:DN-600S、DN-600、 DN-900D,DPT-5 和 DPT-GIII 美柯达牌,HD 船牌,GD金晴牌,HD-ST 宏达牌, DG 系列德高牌等2( 已有的渗透检测设备及设施如下(但不限于):水源、电源、黑光灯,防爆黑光灯、黑光辐照计、荧光亮度计、照度计、 红外线测温仪、A 型/B 型试块 、电动钢丝 刷、 钢丝刷、压缩空气、 热风机、角向磨光机、喷砂设备、干净不脱毛棉布、草纸、毛刷、低浓度碱液等等。
3( 工件示意草图:略4( 请在注意事项栏中说明关键安全注意事项等5( 操作程序应按顺序逐项填写6( 工艺卡内“ 编制” 和 “审核”栏中填写其资格等 级、日期―5-在制聚合釜 渗透检测工艺卡 编号: GYK003-2012工件名称 聚合釜 规格Φ2680×7524×(16+3) 编号 0420工序安排外观质量检查合格后表面状况不锈钢丝盘磨光机修磨材料牌号Q345R/0Cr17Ni12Mo2检测部位内表面堆焊、焊接接头检测比例 100%检测方法 IIC-d工件温度 5℃ 试块 A、 B 型观察方法 目视渗透剂型号DPT-5或同族组去除剂型号DPT-5或同族组显像剂型号DPT-5或同族组渗透时间 ≥10min干燥时间自然干燥(1 分)显像时间 ≥7min可见光照度 >500Lx渗透剂施加方法喷涂(或刷涂)(1 分)去除方法 擦拭显像剂施加方法刷涂(或喷涂)(1 分)检测标准JB/T4730.5-2005合格级别 Ⅰ级示意图 略 (以上每格 0.5 分,共 15 分)渗透检测剂选择要求1、选择符合灵敏度要求的渗透 检测剂, 且为同簇组同类型 ;(1 分)2、一定量检测剂蒸发后残渣中 氯、氟元素含量的重量比不得超过 1%。
1 分)检测规范确定方法将 A 型试块 A 区放置于相同环境温度,并在整个 检测过程中保持在这一温度;(1 分);将拟采用的检测方法用于 A 区;(1 分)在 B 区在标准温度下(含渗透剂)进 行检测,比 较 A、B 两区的裂纹显 示迹痕;(1 分)如果显示迹痕基本上相同,则可以 认为准备采用的方法是经过鉴定可行的1 分)人员安全:(每条 0.5 分,共 2 分)1)防火;2)防毒:渗透检测剂微毒,应做好卫生安全管理;3)劳保:安全带、使用合适的 劳保用品等;4)监护:应安排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监护注意事项 设备安全:(每条 1 分,共 3 分)1)不得随意打磨、敲击工件表面,并作好后处理,保持表面状态完好;2)专用服装、鞋子,避免铁素体污染;3)检测后进行后处理,清除残留物;―6-序号 工序名称 操作要求 注意事项1 表面准备不锈钢丝盘刷去除固体附着污物;洗涤剂清洗去除油污等;检测范围为受检区域向外扩展 25mm2 分)对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不规则被检表面进行修磨;也可溶剂清洗,然后自然干燥;(1.5 分)2 预清洗 将清洗剂喷在受检面,用布擦拭去除油污等1 分) 自然干燥;(1 分)3 渗透将渗透剂刷涂(或喷涂)到工件表面检测部位;时间应不少于 10min(经鉴定) ;(2 分)在整个渗透时间内始终保持润湿,受检面完全覆盖(1 分)4 去除先用纸擦去多余渗透剂、后用蘸有清洗剂的干净不脱毛的布、再用干布擦干被检表面;(1 分)不得喷洗,不得往复擦拭;防止欠清洗,同时避免过清洗;(2 分)5 显像将显像剂薄而均匀地施加在整个被检表面上;喷涂时,喷嘴到被检表面距离 300~400mm,喷射角度 30~40°;显像时间不少于 7min(经鉴定) 。
(2 分)刷涂(或喷涂)施加前应使显像剂均匀;不可在同一地点反复多次往复施加;禁止在检测面上倾倒湿式显像剂2 分)6 观察照度、显示分析与缺陷记录显像剂施加后7~60min 内进行观察;必要时可用 5~10 倍放大镜观察;(1.5 分)受检面的白光照度应≥500Lx;(1 分)7 复验 灵敏度验证不符合、方法有误或技术条件改变、争议或认为有必要时进行;(1 分) 彻底清洗被检面后进行;(1 分)8 后处理 刷除工件表面的残留物,并用清洗剂清洗;(1 分)9 等级评定 与验收按 JB/T4730.5 评定,I 级合格作出检测记录、出具报告1 分)用草图或照相法记录缺陷;(1 分)10 (以下共 1 分)编制 ××× PT-Ⅱ(0.5 分)审核 ××× PT-III 等(0.5 分)―7-日期 ××年 ××月××日 日期 ××年 ××月××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