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春江花月夜》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docx
11页《无衣》+《春江花月夜》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 知识点汇总《无衣》知识点1、 课文详解无衣 〔先秦〕 佚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2、 译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战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与你共同对敌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与你一起出发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兵器,杀敌与你共前进3、 课下注释:袍:长袍,即今之斗篷王:此指秦君一说指周天子于:语助词兴师:起兵同仇:共同对敌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裳:下衣,此指战裙甲兵:铠甲与兵器4、创作背景在《诗经》大量的战争题材作品中,《秦风·无衣》一诗以其高亢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作品的创作年代久远,文字叙述简略,故而后代对于它的时代背景、写作旨意产生种种推测大致说来,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 认为《秦风·无衣》是讽刺秦君穷兵黩武、崇尚军力的作品,如《毛诗序》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
第二, 第二,认为《秦风·无衣》乃是秦哀公应楚臣申包胥之请,出兵救楚抗吴而作,是哀公征召秦民从军,士卒相约之歌;第三, 第三,认为《秦风·无衣》是秦人攻逐犬戎时,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偕作并行、准备抵御外侮的歌声5、赏析: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全诗共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叙说着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春江花月夜》知识点1、课文解析春江花月夜 〔唐代〕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2、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3、课下注释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汀(tīng):沙滩纤尘:微细的灰尘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穷已:穷尽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只见、仅见悠悠:渺茫、深远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浦上:水边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月裴回: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离人:此处指思妇妆镜台:梳妆台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相闻:互通音信逐:追随月华:月光文:同“纹”。
闲潭:幽静的水潭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洛阳方言是当时的标准国语,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á)潇湘:湘江与潇水碣(jié)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乘月:趁着月光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4、赏析《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像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二、专项练习《无衣》+《春江花月夜》复习训练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 阅卷人 一、单选题得分 1.下列对《无衣》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章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B. 第一、二章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C. 第三章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一同出发这一愿望D. 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2.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诗歌,被称为“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B. 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D. 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明月”是统摄全诗的灵魂,该诗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惋惜3.结合《春江花月夜》整首诗来看,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一首名诗,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B.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C. “卷不去”“拂还来”的不只是月光,更有化不开遣不散的相思之愁D.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不动声色地将典故化到春天滨江景物之中,用典笔法可谓了无痕迹阅卷人 二、默写得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矛载,准备一起行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无衣》中描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戈矛准备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名句默写 (1)《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写月光照进树林,点染出春江月夜的奇异之花;"________”将月光、游子、诗人之情交织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余音袅袅 (2)《无衣》中写道“修好我们的铠甲和兵器,我跟你共同行动奔赴战场”即“________ , 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面对良辰美景,引发对生命本源和宇宙无穷思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善于用典《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阅卷人 三、诗歌鉴赏得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无 衣《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章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B. 这首诗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C. 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这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表达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D. 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