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48057742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65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九章 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学是从第九至十七章,它的理论框架:以国民收入核算为出发点,实施三个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四项政策(失业和通货膨胀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外经济与开放政策)最后达到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的目的也就是一个决定、三个模型、四项政策一个目标,这就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结构掌握它对理解和把握宏观经济学有一定的帮助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学习要求:1.重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计算2.一般掌握: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区别与联系3.一般了解: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缺陷及完善4.计算: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第一节国民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两部门经济是指只有家庭和厂商两个部门的经济两个假设:(1)经济是封闭型的,不存在对外贸易;(2)政府和经济活动没有关系在两部门经济中,家庭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从企业得到生产要素的报酬,包括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厂商运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商品和劳务提供给居民,家庭用所得的收入购买厂商生产的商品和劳务。

      在要素市场,家庭对生产要素的供给应和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相等在商品市场,居民对商品的需求,应同厂商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的供给相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同时均衡,两部门经济才能正常循环图9-1 包括储蓄和投资的两部门经济循环图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三部门经济是指包括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部门的经济,即在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增加了政府部门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政府收入和支出体现的政府的税收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税,这种税是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另一种是间接税,这种税是对商品和劳务所征收的税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性支付图9-2 三部门经济循环图三部门经济要正常循环,除保证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要素市场均衡外,必须保证政府收支平衡,即政府收支大体相等消费者的个人收入既包括提供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各种报酬收入,也包括来自政府的补助;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是在个人的全部收入中扣除了政府征收的所得税后的实际剩余政府向企业和个人征收税收是一种漏出行为,而政府运用这些货币进行政府购买则是一种注入行为在加入政府这个经济主体后就形成了三部门经济的循环例题:在简单的国民经济循环中,C=60+0.8Y,Y=800亿,求:(1)国民经济处于均衡时的投资;(2)若要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到1000亿,求I不变时的政府支出。

      解:(1)Y=C+I,将Y=800代入,800=60+0.8*800+I,I=100(亿元)2)Y=C+I+G,将Y=1000和I=100,代入,1000=60+0.8*1000+100+G,G=40(亿元)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四部门经济是包括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等四个部门的经济,即在三部门之外增加了国外部门,四部门经济也叫开放经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大都是四部门经济四部分经济要正常循环,除保证商品市场、金融市场、要素市场和政府收支均衡外,还必须保证国际收支均衡,即国际收支大体相等在一个开放经济中净出口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产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进口就是消费者用提供劳动和资本所得到的货币收入购买外国商品,因其减少了对国内商品和服务的即期消费,而是一种漏出行为出口是指外国消费者用货币收入购买本国产品,这就增加了对本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因而是一种注入行为进口大于出口是逆差,表明漏出大于注入,会导致国民经济总的产出水平降低;进口小于出口是顺差,表明漏出小于注入,会增加国民经济总的产出水平当考虑进出口时,国民经济循环就变成了四部门经济的复杂循环家庭向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在四部门经济中,企业的生产产品=向消费者出售的商品和服务+意愿投资+政府购买+出口货物;消费者的全部收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储蓄+税收+进口购买外国商品。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与计算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全部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生产活动的总规模和总水平其实物表现为全社会的最终产品总和它有三种表现形式,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2、从来源和使用上看对于整个经济,全部的货物和服务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国内产出,一个是国外进口其使用去向也有两方面: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3、从实物的角度看,它有三种形态①从生产的角度看:GDP=∑增加值=∑各经济部门的最终产品价值②从收入分配角度看:GDP=∑诸生产要素的收入=∑劳动报酬+∑资本报酬③从使用的角度看:GDP=积累+消费注意以下四个问题:(1)GDP只包括最终产品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按生产阶段的不同,所有产品和劳务可划分为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指在此阶段生产出来后就归消费者直接消费和扩大再生产用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在此阶段生产出来后还要作为生产要素继续投入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2)计入GDP的最终产品中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非生产性劳务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生产性劳务在现代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日益增加。

      而且,其所占比重呈现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非生产性劳务虽然不同于物质生产,但能够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属于现代的综合性生产因此,把非生产性劳务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情况,也才能准确地反映国民的生活水平3)国内生产总值中包含折旧费折旧是对原有资本存量消耗的补偿资本存量(包括工厂、设备和房屋等)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磨损消耗,其价值通过折旧的方式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去折旧可以反映资本设备的更新速度,国民生产总值中包含折旧费,可以反映技术进步的程度但存在重复计算4)计入一定时期的GDP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必须是该期所生产的二.支出法计算GDP支出法也叫最终产品法从使用角度考察,GDP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其计算公式:GDP=C+I+G+(X-M)三.收入法计算GDP收入法又叫生产要素法从分配角度考察,GDP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总和GDP是由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生产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相应的报酬,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前已述及,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为GDP,而每个企业的增值最终会分配给各种生产要素。

      全部增值都以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形式列入在收入之中所以生产要素的货币收入之和也必然等于GDP但是由于存在着税收和其他一些复杂的情况,还需对收入作一些调整,才能得到GDP用公式表示: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收入总和+折旧+间接税净额=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间接税-政府补贴)某企业1999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25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5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5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0亿元要求计算企业1999年增加值解:该企业1999年增加值=劳动报酬25亿元+固定资产折旧5亿元+生产税净额5亿元+营业盈余20亿元=55亿元四.生产法计算GDP生产法也叫部门法从生产角度考察,GDP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的增值的总和GDP是由不同的行业生产的,从生产方面衡量GDP就是把GDP的生产按行业分类,然后把各行业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增值加总起来就得到国民生产总值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在计算各行业的GDP时,应采用增值法一个企业的增值是该企业销售产品所得收益和它为使用别的企业的产品作为中间产品而支付的款项之间的差额它是衡量企业在每个生产阶段上每种产品增值的尺度。

      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各产业部门/各机构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各机构部门的中间消耗=农业和采矿业的增加值+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增加值+交通和公用事业、批发和零售商业、金融保险和不动产、劳务、政府的增加值如某企业1999年生产轿车11万辆,其中销售10万辆,每辆市场售价13万元期初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余额20亿元,期末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余额40亿元企业1999年职工餐厅服务产出价值5000万元、幼儿园和学校服务产出价值3000万元、房地产服务产出价值2000万元上述全部生产活动的中间投入总计96亿元要求计算该企业1999年的增加值解:该企业1999年总产出=10万辆×13万元/每辆+(40亿元-20亿元)+5000万元+3000万元+2000万元=151亿元该企业1999年中间投入=96亿元(已知)该企业1999年增加值=151亿元-96亿元=55亿元GDP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以教材上的例题来说明三种核算方法的差别与联系:表1、某国2002年的GDP支出法计算:单位10亿美元表2、某国2002年的GDP收入法计算单位:10亿美元表3 某国2002年的GDP生产法计算单元:10亿美元五.实际GDP和名义GDP名义GDP是指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年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计算公式:某年名义GDP=∑=?niPiQi1)((其中:Q i代表i产品当年产量,P i代表i产品当年价格)引起名义GDP变化的有两个因素:(1)商品和劳务实际产出量的变化;(2)市场价格的变化实际GDP是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计算公式为:某年实际GDP=∑=?niiPQi1)`((其中: P/i代表i产品的不变价格)为了分析比较生产水平的实际增长幅度,往往需要把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名义GDP调整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GDP调整方法是:把某年选定为基年,那么该年的价格水平即基年价格为不变价格比如,如果把2001年作为基年,那么2002年的实际GDP都是按2001年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如下式:实际GDP=价格指数名义GDP价格指数=()()∑∑??'PiQiPiQi×100(其中:Q i、P i含义同前,P/i基年价格这一价格指数也叫作GDP的折算数,表明名义GDP是实际GDP的倍数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总量指标及评述一.五个总量指标的含义及相互关系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的关系:国内生产净值简称N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2、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净值的关系:国民收入简称N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要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付3、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关系:个人收入简称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总和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4、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关系:个人可支配收入简称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纳税二.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是和国内生产总值相同,但又有区别的经济范畴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本国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