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轮复习教案——气候.doc
3页一轮复习教案——气候气候一、形成因子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可归纳为以下诸因子: 太阳辐射环流因子(包括大气环流和洋流),下垫面因子(包括海陆分布、地形与地面特性、冰雪覆盖),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轮复习教案——气候1、 太阳辐射天文辐射: 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昼长(1) 天文辐射能量的分布是完全因纬度而异的赤道最多,向两极递减(极点只有赤道处的 40%)(2)夏半年获得天文辐射量的最大值在20°—25°的纬度带上,由此向两极逐渐减少,最小值在极地这是因为在赤道附近太阳位于或近似位于天顶的时间比较短,而在回归线附近的时间比较长3)冬半年北半球获得天文辐射最多的是赤道随着纬度的增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每天白昼长度都迅速递减,所以天文辐射量也迅速递减下去,到极点为零表现在高低纬度间气温和气压的水平梯度也是冬季比较大2、 环流因子大气环流、洋流(1) 热量输送: 据最新估计在环流的经向热量输送中,洋流的作用占33%,大气环流的作用占67%在赤道至纬度30°(低纬度地带)洋流的输送超过大气环流的输送在30°N以北,大气环流的输送超过了洋流的输送2)水汽输送世界降水的纬度带分布有两个高峰,一在赤道低压带,这里有辐合上升气流,产生大量的对流雨,一个在中纬度西风带,在冷暖气团交绥的锋带上,气旋活动频繁,降水量因之亦较多,是次于赤道的第二个多雨带。
在这两个高峰之间,是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因此即使在海洋表面,降水却甚稀少3、 海陆分布(1) 影响气温——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影响降水雾——寒流在纬度 40°以上的大陆东岸和低纬度的大陆西岸都是冷洋流经过地区,不但海面多雾,大陆近岸受海风影响,雾日也多,教案《一轮复习教案——气候》地形与降水地形既能影响降水的形成,又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强度1°地形与降水的形成2°地形与降水的分布在迎风山地,由山麓向上,降水量起初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增的,达到一定高度降水量最大过此高度后,降水量又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此一定高度称为最大降水量高度(H)H所在的高度因气候条件和地区而异,一般是气候愈潮湿,大气层结愈不稳定,H愈低例如印度西南沿海山地空气异常潮湿,其最大降水高度H一般都在 500—700m之间我国皖浙山地如黄山、天目山其H 大致在1000m左右气候干燥的新疆山地 H则出现在201X-4000m 间西藏高原 H 从高原外围向内部逐渐增高3)地面特性与小气候在同样的地形上,地面土壤性质的差异、植被的有无、植被的种类等不同对局地小气候和区域气候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