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州木偶雕刻大师徐竹初的艺术人生.doc
4页漳州木偶雕刻大师徐竹初的艺术人生漳州木偶不仅是木偶戏的演出道具,也是福建漳州著名的手工艺品漳州木偶以樟木为原料,经艺人精雕细琢而成,共有数百种造型漳州木偶雕刻作为木偶戏道具制作中的一门特殊技艺,起源于晋代,兴盛于唐代,至今已有近 2000 年的历史2006 年,漳州木偶雕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 年,著名的漳州木偶雕刻艺术家徐竹初,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漳州木偶雕刻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子承父业,少年成名 小小一块不起眼的木头,经过选材、打胚、细刻、修光等十几道工序,成为戏曲舞台的人物脸孔,生、旦、净、末、丑,演绎人生百态作为徐家木偶雕刻的第 6 代传人,徐竹初就身怀这种“点木成金”的绝技 徐竹初 1938 年出生于福建漳州市一个木偶雕刻世家清朝嘉庆年间,徐竹初的太高祖徐梓清开始雕刻木偶头,世世代代传承了200 多年到了第 6 代徐竹初这一代,徐竹初的父亲徐年松却不希望儿子学习这门手艺因为在旧社会,徐年松担心儿子依靠这门手艺无法维持生计 解放后,政府十分重视民间艺术,徐年松接到的雕刻木偶头的活儿多了,收入有所增加他看到年少的儿子对木偶头雕刻很痴迷,才同意徐竹初学习这门手艺。
得到父母应允之后,徐竹初开始一点一滴向父亲学习雕刻木偶的技艺,慢慢显露了他在这方面的天赋1955 年,徐竹初的木偶雕刻作品荣获“全国少年儿童科学技术和工艺作品展览”特等奖此时,徐竹初年仅 17 岁徐竹初说,当年家里条件很差,晚上点的是煤油灯,他有时候凑近灯光雕刻,头发被烧了一大片才发觉有一天半夜,他还在灯下雕刻木偶头,一不小心手指头被刻刀划破,鲜血直流,把手里的木偶头都给染红了 1955 年获奖使徐竹初一举成名,他因此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不久后,国家有关部门还拍了部电影,叫《少年雕刻家徐竹初》 这时,一个契机摆在了刚刚初中毕业的徐竹初面前:中央美术学院有意破格录取他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他却无奈放弃了,因为那一年他的母亲病故了徐竹初是家中长子,下面有好几个弟弟妹妹,父亲一个人难以支撑这个家,所以,徐竹初选择了留在家中帮父亲照顾家庭 少年丧母的徐竹初,一面照顾弟弟妹妹,一面在父亲身边当助手,潜心学习木偶雕刻 在继承中创新,形成独特风格 由于徐竹初学艺刻苦,肯于钻研,悟性又高,他的雕刻技艺日臻成熟后来,他应邀加入漳州市木偶剧团,成为专业的木偶雕刻艺人 徐家祖传的木偶雕刻,俗称“北派木偶” ,其技法源自北方汉剧的风格模式,强调木偶戏剧的表情化与性格化,注重人物内在神情性格的表现。
在创作中,徐竹初在落刀之前,总要认真研究揣摩所刻画人物的身世、身份、性格等,等思考成熟了才下刀所以,他出手的作品刀法有力、造型严谨、彩绘精致、形神兼备、韵味十足徐竹初在继承祖辈雕刻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在创新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仅造型方面,由徐竹初创新设计的木偶品种就有600 多种,戏曲的生、旦、净、末、丑等各行当齐全,既有传统名剧的名角,又有神话传说中的神仙、魔怪等形象,个个面目不同,生动传神他还打破以往木偶不能动的传统,在木偶的脑袋里面设置了机关,使木偶的眼睛、眉毛和下颌可以灵活活动,比旧时固定的木偶更加传神而有趣他制作的木偶不仅能上台表演,其精致程度也可作为工艺品收藏,最贵的一个木偶卖了 8 万美金 徐竹初从艺半个多世纪,在国内获得的各类奖项不胜枚举他的木偶作品曾在世界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巡回展出,还曾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被誉为“活的文物” 、 “东方艺术珍品”和“中华一绝” 创办木偶艺术馆,自费办班传艺 1996 年,徐竹初在漳州市延安路创办了“徐竹初木偶艺术馆” ,喜爱漳州木偶的人可以来此观赏、购买他雕刻的木偶工艺品早已告别了少年时代生活困顿的徐竹初,如今最大的心愿是让木偶雕刻这门传统民间艺术传承下去。
他不想保守徐家木偶雕刻艺术子承父业这种老旧的传承模式,而希望它能走出家门发扬光大 过去拜师学手艺,都是学生恭恭敬敬地求师父收其为徒,但现在,徐竹初主动热心向徒弟传授技艺为了漳州木偶雕刻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他和儿子徐强甚至自费办木偶雕刻培训班,只求招到更多的传承人 徐竹初说:“如今,学习传统艺术要刻苦,又不容易赚到钱,所以愿意学习的人很少有人来学,我都愿意教,无偿传授技术 ” 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表示,让他感到可惜的是,全盘学下来的人不多,大部分是学到一半,能靠这个赚一点钱就赶?o 自己去做了所以,他感到担心、伤心在结束采访时,徐竹初老人说:“我们下一步打算经济好一些时,再投资办班,多培养一些人我相信漳州木偶雕刻这个传统民间艺术不会绝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