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20、古诗两首》课文.docx
2页苏教版六年级下册《20、古诗两首》课文 20、古诗两首 石 灰 吟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燃烧假设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简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叙述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假设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燃烧假设等闲〞烈火燃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假设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沉着不迫,视假设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净清白的人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横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20、古诗两首 墨 梅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墨梅》赏析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诗中(亦指画中)的梅花生长在作者日日洗涤笔砚的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墨痕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再看末句,诗人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淡墨梅花呢《原来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存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的凸现与辐射分外的耀眼!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正是作为诗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这种不追求虚浮绮丽的表面而钟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现办法正是作为画家的王冕的巧夺天工之处。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是这样称誉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格调,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说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净的操守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